查看拼音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④疏:开阔、稀疏。

⑤藉:凭借。

赏析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o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诗人简介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3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云含雨重,江树带蝉疏。

绿树新蝉第一声。

不说龟毛,无论兔角。

幻躯闲想如蝉壳。

怎生亦得显金容,算来全在心知觉。

志不回环,道非遥邈。

洞天白雪成红雹。

化为自在个灵童,自然

皇情怅东{舟世}。

羽斾拂南廛夏云清朝景。

秋风扬早蝉。

饮和陪下席。

论道光上筵。

玄蝉号白露。

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

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

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

岂复虞云罗。

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

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

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

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口煎唧。

洋溢。

尽教愿乞,兵厨闲秩。

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

且恁浮沈,奈何衰悴,惟怕牧之名毕。

安得去,占却三神绝顶,瑞芝同拾。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火龠,组蝉聊。

眼前富贵余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鸣蝉泊雨晴云湿。

游龙翦岸涪江碧。

气候尔和平。

满家浑是春。

公堂虽有酒。

不敌公真有。

寿宿对魁星。

颊红衫鬓青。

行旅名虽恶,游山兴亦深。

酒无官榷价,松有道傍阴。

鹅鸭豀浴,蜩蝉树树吟。

逍遥俦侣怪,骂我失常心。

漱齿冰溪远,闻蝉雪屋深。

黄蕊封金,素英缕玉,此花端为君开。

五云深处,昨夜见三台。

天相勋门庆胄,嫖姚後,重产英材。

蝉宫客,胸中万卷,荷橐久徘徊……。

秋千倦倚,正海棠半坼,不耐春寒。

殢雨弄晴,飞梭庭院绣帘闲。

梅妆欲试芳情懒。

翠颦愁入眉弯。

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

悄悄池台步晚。

任红薰杏靥,碧沁苔痕。

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

琴心不度春云远。

断肠难托啼鹃。

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

惊蝉移古柳,斗雀堕寒庭。

听说西方无量乐。

风林水鸟声交作。

法句时时相警觉。

贪嗔薄。

能教有学成无学。

不染六尘离五浊。

如蝉蛇去无明壳。

肯受涅*生死缚。

空捞摸。

语言文字皆糟粕。

书报微之晦叔知,欲题崔字泪先垂。

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

[音堆,见诗注。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荫谁。

蝉噪日将落。

破故纸,缀袄可防风。

坐卧不愁寒水石,雪中敢采麦门冬。

从此得苁蓉。

浪荡子,常有自然铜。

鼎内朱砂烹炼就,天仙子入白云中。

蝉壳显山

春光景媚。

花褪残红炎天气。

蝉噪高枝。

雁叫长空雪乱飞。

四时如箭。

八节忙忙频改换。

满捧金彝。

祝寿如同海岳齐。

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

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

太平箫鼓宸居晓,清漏玉壶催。

步辇归时,绮罗生润,花上月徘徊。

易为六经彝训祖,诗关万里风化机。

周孔派外谁复得,商赐言后知者谁。

穿凿簸弄到今日,家自为诗人自易。

数不及理数亦妄,吟而无用吟何益。

京房辈,晚唐诗,悖谬之渠漓之靡。

虽不能为本真累,能误来者滔滔地。

鄞幕多缘奎壁照,铁做脊梁主公道。

有时发经本旨坐虎皮,有时续古正音斥蝉噪。

老夫耄矣不出山,宿学已堕寒灰閒。

卓哉斯文有可宗,身虽不前心已攀。

二松主人忽传意,谓曾齿及穷姓了。

生来欠识韩荆州,我亦自分陈无己。

此心胡为乎来哉,清风明月肝胆开。

满天下是事为事,终归敏手经纶才。

人文所以经天地,直须掀揭山火贲。

民事所以寿根本,要使人人歌既醉。

自顾光阴迫下舂,犹欲拭目儒术功。

不能颂泰交于风云之表,亦可歌丰年于畎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