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

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

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

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

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

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赏析

作品赏析

  此记旱雷也。鹤编在大历元年。《旧史》:是年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  大旱山岳焦①,密云复无雨②,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③。封内必舞零④,峡中喧击鼓⑤。真龙竟寂寞⑥,上梗空偻俯⑦。吁嗟公私病⑧,税敛缺不补⑨。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⑩。  (从岁旱农忧叙起。此条封内四句,祈雨之事,承大旱无雨。吁嗟四句,忧旱之情,承南方农苦。  ①《庄子》: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②《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③《晋武帝诏》:“农夫苦其业。”④《周礼·司巫》: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零。⑤《神农求雨书》:“祈雨,不雨则暴巫,暴巫而不雨,则积薪击鼓而焚山。”⑥《庄子》:叶公非好真龙也。许慎《淮南子注》:汤遭大旱,作上龙以象云从龙。⑦魏文侯曰:吾所学者土梗耳。《田子方篇》:犹土人也,遭雨则坏。《左传》:“一命而楼,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偻俯,言鞠躬求神。⑧《诗》:“雨我公田,遂及我私。”⑨《孟子》:“薄税敛。”⑩《季布传》:“疮痍未疹。”  暴肚或前闻①,鞭石非稽古②。请先惬甲兵③,处分听人主④。万邦但各业,一物体尽取。水旱其数然⑤,尧汤免亲睹⑥。上天烁金石⑦,群盗乱豺虎,二者存一端,葱阳不犹愈⑧。  (此感伤时事,上六言救旱之道,下六乃慰农之意。暴胚鞭石,非所以弭灾,若方镇能息兵薄敛,庶足上格天心。【朱注】水旱之数,尧汤不免,今亢阳虽酷,不犹愈于盗贼乎?)  ①《左传》:僖二十一年夏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注:尪者,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所以公欲焚之。《记》: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曰:”天久下雨,吾欲暴尪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记》:何居乎?我未之前闻。②【远注】巫字,疑石字误。《初学杂记》:宜都郡二大石,鞭阳石则晴,鞭阴石则雨。庾信诗:“鞭石未成雨。”《记》:古人与稽。③《难蜀父老文》:“以偃甲兵于此。”④《晋书》:谢安谓桓冲曰:“朝廷处分已定。”⑤苟悦《汉纪》:“尧汤水旱者,天数也。⑥《史记》:“尧之时,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说苑》: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圻川竭。诗家有省字法,《毛诗》“不显惟德”,是云岂不显,此诗免亲睹,是言不免亲睹。⑦《招魂》:“十日代出,流金烁石。”⑧《左传》:“春无意阳,夏无伏阴。”  昨宵殷其雷①,风过齐万肾②。复吹藐翳散,虚觉神灵聚③。气暍肠胃融④,汗湿衣裳污,吾衰尤计拙,失望筑场圃⑤。  (此正写旱雷景事。上四,仍应大旱二句。下四,仍应南方二句。凤散霾翳而不雨,故虚觉神灵之聚。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后段八句收。)①《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②《史记》:“孙腹万弩齐发。”③《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④喝,暑热也。融,谓腹泻。刘向《新序》:扁鹊曰:“君之疾在肠胃。”⑤《诗》:“九月筑场圃。”注:“春夏为圃,秋冬为场。”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井无水,荒龙倚。

不知如,巴马子。

仰天夜见黄姑星,水底喽喽话红鬼,长绳卷起天河水。

井中人,不殉死,宫人斜在雷塘趾。

古木郁沉沉,祠亭相衮临。

雷驱山外响,云结日边阴。

◇霂来初合,依微势稍深。

土膏潜动◇,野气欲成霖。

陇上连云色,田间击壤音。

明光应奏瑞,黄屋正焦心。

帝邑三川美,离宫万瓦森。

废沟鸣故苑,红蘤发青林。

南亩犹须劝,余春尚可寻。

应容後车客,时作洛生吟。

破蛰之雷,指南之龟。

斫圆玉斧,刮膜金篦。

噫,非师而谁。

颠毛如许白,面孔较些肥。

寒松偃蹇兮雪在顶,枯山癯瘠兮春添衣。

据床握杖,雷吼电飞。

光痕已露也,是谁见几。

刘师携琴来,自言有术驱雷霆。

闻之冁然笑,人心未动谁为声。

阳居阴位阳行逆,日循阳度日数赢。

必尝凝聚乃奋击,不有降施讹诈升腾。

刘师携琴来,为我鼓,一再行。

若知雷霆起处起,便知音是人心生。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

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平地一声雷。

安装闻难及庐山老,晚见丧归南海翁。

犹被卹章虽弗逮,竟成全节略相同。

事惟有死仲连子,貌乃如生颜鲁公。

不尽哀荣千载下,爽鸠墟垅几秋风。

月团团,星斗寒。

风振海,雷破山。

圆通大士,瑞应人间。

兴来雷出土,万箨起崖谷。

高眠窗北。

偃卧喧雷息。

依约关山归路忆。

梦绕池塘春碧。

功名负我青春。

匆匆日月奔轮。

且把琴书归去,山林道发儒巾。

山林之姿,水月之像。

雷潜九地之中,春在百华之上。

随缘半合半开,分付全收全放。

渊默家风,纵横伎俩。

道超情也万法齐平,心出碍也十方通畅。

应龙之神兮。

休命之申兮。

利见大人兮。

四圣之传兮。

有笔如椽兮。

得龙之全兮。

时以乘兮。

世之熙宁兮。

骞腾兮。

天衢之亨兮。

与物维新兮。

驱雷滃云兮。

泽沛无垠兮。

旋坤转乾兮。

声气自然兮。

其合以天兮。

嗟兮。

龙兮。

凛兮。

遗踪兮。

归来兮。

汉之宫兮。

新草池塘烟漠漠。

一夜轻雷,拆破夭桃萼。

骤雨隔帘时一作。

余寒犹泥罗衫薄。

斜日高楼明锦幕。

楼上佳人,痴倚阑干角。

心事不知缘底恶。

对花珠泪双双落。

彼龙胡为被天谪,下肯为天行雨泽。

天敕雷公恣搜索,龙藏何所忽尔获。

提之满空若曳帛,雹风电火相卷射。

雷张两翅但拍拍,首尾挽之足双磔。

龙力与雷固不敌,雷转威怒龙褫魄,须臾定见肝胃拆。

万力千气凡几画,斯人斯品入神格。

雷阗阗,山昼晦。

风振野,神将驾。

载云罕,从玉虯。

旱既甚,蹶往救,道阻修兮。

化儿出奇安此腹,下称智囊不盛肉。

饥雷收声才脱粟,荐以藻芹仍杞菊。

园丁可是监河侯,供我朝昏三亩绿。

即今春菘晚不衰,况复桂笋森可束。

含烟带露不相下,拄腹撑肠未云足。

食单一日得一隽,回首常嗜真舆仆。

殿春日月官上速,日撷芝茎录音纤玉。

风排雨浥犹须下,卧作枯荄起成竹。

石上足蟠,人间念乾。

秋生眼角,喜入眉端。

丘壑之身心磈磊,丛林之肝胆衰残。

澗月依稀,夜霜濯磨而气韵清白;

岩松偃蹇,朔雪湔洗而精神翠寒。

行脚屦败,住山篾宽。

点著破灶堕,呼回倒刹竿。

光阴催促三眠茧,风雨扪摩百战瘢。

影像受鉴,音声度垣。

寂默髑髅眼,光明赤肉团。

云锦舒春兮华容光燄,潮雷卷雪兮海口波澜。

挂拂之喝,拄杖之窜。

胡饼馒头有变通而绍祖供职,莲华荷叶没科臼而说禅判宦。

相随学步,莫似邯郸。

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月明缟树遶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螿。

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

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

霖雨遂兼旬,瘴雾盈川谷。

霏阴入户浮,涧气滋帷褥。

溟蒙飞泽远,散漫何时足。

骤响决流渠,惊洪发平陆。

翔禽困滞翼,穴兽思冯木,衡茅日萎坏,环堵无完筑。

眬匆晚色霁,草树晞华沐。

长雷夜复兴,濯濯鸣高屋。

抚枕不能寐,沈忧萃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