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
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
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①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②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③东京:指开封。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④惊风:大风。 落帽:用孟嘉典故。《晋书》载: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某年重阳,桓温在龙山设宴,有风至,吹落孟嘉帽,嘉不知觉。温命孙盛作文嘲嘉,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此事反映了东晋名士注重清谈玄理、忘情于物外的韵致。作者隐以孟嘉的文采风流、雅量高致自拟,照应前文之“席帽聊萧”,亦为后文伏笔。
⑤飘瓦:飘洒屋瓦之上。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⑥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⑨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⑩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亚:次一等。
⑾侯嬴:战国时魏人。年七十而为大梁夷门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为执辔驾车,迎为上客。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请魏援。魏王授意统帅晋鄙中途停兵不前,侯嬴献计盗取兵符,椎杀晋鄙,却秦救赵。秦兵退后,侯嬴北向自刎。此处作者亦以侯嬴自况。
⑿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①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信陵君,即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宁陵),与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并以养士好客称,有“战国四君”之誉。
②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萧:冷落、萧瑟。
③东京:指开封。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
④惊风:大风。 落帽:用孟嘉典故。《晋书》载: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某年重阳,桓温在龙山设宴,有风至,吹落孟嘉帽,嘉不知觉。温命孙盛作文嘲嘉,嘉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此事反映了东晋名士注重清谈玄理、忘情于物外的韵致。作者隐以孟嘉的文采风流、雅量高致自拟,照应前文之“席帽聊萧”,亦为后文伏笔。
⑤飘瓦:飘洒屋瓦之上。此化用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诗意。
⑥桕(jiù):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
⑨讵(jù):难道。 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二人皆魏处士,秦国乘信陵君留赵不归出兵伐魏。二人冒死劝信陵君归国,解救魏国大难。
⑩宁:难道。 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 亚:次一等。
⑾侯嬴:战国时魏人。年七十而为大梁夷门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为执辔驾车,迎为上客。公元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请魏援。魏王授意统帅晋鄙中途停兵不前,侯嬴献计盗取兵符,椎杀晋鄙,却秦救赵。秦兵退后,侯嬴北向自刎。此处作者亦以侯嬴自况。
⑿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余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宝山烟霁,金湖波渺,珠帘高卷清霜。
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
芳菊袅秋香。
更榴房斗紫,柑实传黄。
观阁凌空,杯盘照坐独醒狂。
良辰乐事难忘。
正少年游冶,人在任庄。
铜钵探题,金钗当酒,一时绿鬓红妆。
故国黯凄凉。
漫情随水远,兴与云长。
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