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译文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注释

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

②袒:裸露。 略记:大约记得。

③赌:较量输赢。

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赏析

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词的题目为“咏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杜甫《壮游》诗中云:“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蕙风词话》中说,好的词多擅暗转,即上下阕之间过渡自然巧妙。就此词看,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发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什么有如此的壮怀呢?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恶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侵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际谁知我”,就是说,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我”呢?在陈的不少词作中,鹰的形象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陈维崧入清后曾补诸生,未中举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这首词应该是在这样惨淡的境况下写成的吧。全词虽多不得志之幽愤语,却极具“鼓舞风雷”“蹈扬湖海” (陈廷焯语)的沉郁之气与“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为感奋人心。

  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这首词不仅令人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诗人简介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13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团栾小树。

天与香无数。

薄艳不禁风日苦。

剩著红油遮护。

移栽未到江南。

香山鼻观先参。

勾引老情偏醉,锦薰笼暖春酣。

节运同可悲。

莫若春气甚。

和风未及燠。

遗凉清且凛。

灵园同佳称。

幽山有奇质。

停采久弥鲜。

含华岂期实。

长愿微名隐。

无使孤株出。

天水*云庵。

远胜精蓝。

云朋霞友日常参。

恰似栽松招引鹤,岂是贪婪。

若肯悟清谈。

管有香甘。

田园分付与儿男。

欲住蓬瀛先改作,落魄婪

紫禁烟花一万重。

鳌山宫阙倚晴空。

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

五侯池馆醉春风。

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醺醺终日醉酕醄,一阵西风解浊醪。

归归辞吟未足,倚门还仰二山高。

玲珑类丹槛。

苕亭似玄阙。

对凤悬清冰。

垂御览作乘。

龙挂明月。

照粉拂红妆。

插花理云发。

玉颜徒自见。

常畏君情歇。

系缆旋编新箬笠,喜晴仍晒旧蓑。

岸飞柳絮河豚上,春涨几添一尺肥。

春索寞。

楼上晚来风恶。

午醉初醒罗袖薄。

护寒添翠幕。

愁里花时过却。

闲处泪珠偷落。

憔悴只羞人问著。

镜中还自觉。

花里传觞飞羽过。

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

素手转罗酥作颗。

鹅溪雪绢云腴堕。

七盏能醒千日卧。

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醉色轻松留不可。

清风停待些时过。

绿发溪山笑语中,岂知翻手两成翁。

辛夷屋角抟香雪,踯躅冈头挽醉红。

想见旧山茅径在,追随今日板舆空。

渭阳车马嗟何及,荣禄方当与子同

解印归来暂结庐。

有时同钓水西鱼。

闲着屐,醉骑驴。

分明人在辋川图。

春温红玉。

纤衣学翦娇鸦绿。

夜香烧短银屏烛。

偷掷金钱,重把寸心卜。

翠深不碍鸳鸯宿。

采菱谁记当时曲。

青山南畔红云北。

一叶波心,明灭澹妆束。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翠阴浓合晓莺堤。

春如日坠西。

画图新展远山齐。

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

隔城闻马嘶。

落红微沁绣鸳泥。

秋千教放低。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不爱君池东十丛菊,不爱君池南万竿竹。

爱君帘下唱歌人,色似芙蓉声似玉。

我有阳关君未闻,若闻亦应愁杀君。

半饷西风暖换凉,岩花月魄衬云裳。

一杯旋擘翠橙香。

旧_不妨排日醉,新_尚可去时尝。

无何乡里是吾乡。

颢气遍寰宇,风露逼衣裘。

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

人道当年今日,海上骑鲸仙客,乘兴下瀛州。

雅志在扶世,来佐紫宸游。

庙堂上,须早计,要嘉谋。

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

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

待得蟠桃熟,相约访浮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