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 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

昭阳作噩冬,愁云凝上苍。

我堕豀谷底,卤莽闻公丧。

哲人困中寿,颇谓告者狂。

继执邸吏符,踯蹢抽肝肠。

又闻敛魂魄,玉色貌愈强。

环泣甚危苦,精气都不扬。

一朝委垕地,千岁还天常。

峨冠谢成均,射策何巍昂。

连践中秘书,检校四库藏。

象纬识校尉,篇编嘉议郎。

麟游夜阁黑,凤去旻霄黄。

惟初典郡学,吐血谤可伤。

积叠高于山,党谳空销亡。

故老解嘘枯,新人工绝吭。

灼灼藻火衣,可使绽作裳。

竟罢奉面对,射策裨君王。

愧负临轩恩,穹林摧栋梁。

往者流传诬,圣贤失堤防。

颓裂在眼前,恓怆遥相望。

二纪获敬事,实亚衿佩行。

尝窃季弟称,朽秽敢自将。

束教濡雨露,采撷参差香。

虽罹颠沛忧,梦寐敢自忘。

翻思说待对,按述何微茫。

嗟此盛壮时,倾耳殊匆忙。

但觉异清浊,安知为死生。

发栉逮细碎,罗列置箧箱。

前年日重九,西归旧台城。

蒙索新句咏,挛缩纸半张。

卷头七字吟,持以献我兄。

称许极铢两,逢人便增评。

出示巩雒跋,文字逾西京。

鼎器写饕餮,肉翅两目长。

款曲弥日留,振刷家苑翔。

池水正清洁,砚乱纵横。

斯时惜晼暮,玄袂欹秋阳。

徐步引升榭,如诉后别殃。

命之返里庐,凭籍蜚晚英。

读书与析理,旦旦拘限程。

尔搜嵩磵微,乙亥事颇详。

谨勿摹巷记,视此小传成。

亦勿痛拣择,因笔为文章。

倚棹望江浦,披榛穿翳荒。

掊击祛鬼野,乡志始竄更。

警策入心腹,陡谓千驷轻。

谁子料承应,才间一籥赢。

敕厨具节馔,髹盘糕菊芳。

终席岌飞动,漏下楼鼓镗。

划见睽孤占,{左炎右见}{左炎右见}拖晶荧。

姬孔情可测,一身行自当。

日斜亡集舍,螯跪亡妖祥。

国典啬左丘,地下收回商。

师门锡休诔,恸哭发幽荣。

滕抱倏怊怅,薛譔方施行。

茂洪既篹缀,彷佛日月光。

门户变化久,咫尺未可量。

贫疢裹祭缓,偶然值清明。

雨寒送魂来,素筵见亲情。

熟食侑介推,覆杯嗥后皇。

谅此心靡他,庶几下歆飨。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家声籍籍大江西,临老挥毫捧御题。

得意何殊少年乐,还家不惜醉如泥。

读尽家藏万卷书,萧然华发宦游初。

区区狱掾何须愧,聊把《春秋》试绪余。

〈汉儒以《春秋》决狱。

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従今日日新。

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

巷南诸子足才贤,邂逅相逢秀句传。

强作短章同寄与,异时见我一依然。

阁中芸冷,观中桃谢,谁问贞元朝士。

吾宗一句好书绅,但记取、毋污青史知几告张说语。

不交平勃,不游田窦,也不朋他牛李。

平章此去似何人,似洛社、戴花舞底。

衮绣蝉联三重客,朝回晓日曈昽。

绿杨门巷拥花骢。

喜承天上语,来作主人公。

况值瑶林风露爽,冰轮碾上晴空。

桂香和影堕金钟。

莫辞通夕醉,明日是秋中。

自古馀杭多俊俏。

风流不独夸苏小。

又见尊前人窈窕。

花枝袅。

贪看忘却朱颜老。

曲巷横街深更杳。

追欢买笑须年少。

悔不从前相识早。

心灰了。

逢场落得掀髯笑。

颠毛衰薄,春山雪作。

胸襟疏豁,海门潮落。

眉棱高而眼深,鼻筒直而口阔。

幽灵绝待兮曾传祖祢之芳,谷神不死兮似得仙家之药。

相逢别峰,弹指开阁。

憨皮袋截巷拦街,臭骨头填沟塞壑。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让朝。

讴歌同戴启,遏密共思尧。

雨露施恩广,梯航会葬遥。

号弓那独切,曾感昔年招。

前春文祖庙,大舜嗣尧登。

及此逾年感,还因是月崩。

寿缘追孝促,业在继明兴。

俭诏同今古,山川绕灞陵。

七月悲风起,凄凉万国人。

羽仪经巷内,輼fm转城闉。

暝色依陵早,秋声入辂新。

自嗟同草木,不识永贞春。

颜巷久已空,颜井固不迁。

荆榛翳蔓草,中有百尺泉。

谁复饮此水,裹饭耕废田,有贤孔氏孙,芟夷发清源。

废床见缏刻,古甃昏苔痕。

引缸注瓢樽,千岁忽复然。

嗟哉古君子,至此良独难。

口腹不择味,四体不择安。

遇物一皆可,孰为我忧患。

阮生未忘酒,嵇生未忘锻。

欲忘富贵乐,托物仅自完。

无托中自得,嗟哉彼诚贤。

巷南巷北人招饮,一雨一晴花耐看。

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只拟夺九重。

长枪短剑如麻乱,怎奈失计无投窜,金箱玉印自携将,任他乱芬芳。

丽景长安人海,避影繁华,结庐深寂。

灯窗雪户,光映夜寒东壁。

心凋鬓改,镂冰刻水,缥简离离,风签索索。

怕遣花虫蠹粉,自采秋芸薰架,香泛纤碧。

更上新梯窈窕,暮山澹著城外色。

旧雨江湖远,问桐阴门巷,燕曾相识。

吟壶天小,不觉翠蓬云隔。

桂斧月宫三万手,计元和通籍。

软红满路,谁聘幽素客。

富儿种卮敌封君,贫翁结柳呼奴星。

物理亏盈蛇夔蚿,惟有读书可以逃天刑。

守玄老死天禄阁,巧宦三入承明庭。

人生得失雉枭庐,惟有知道可以垂芳馨。

嗟予钝甚炉底矿,陶写淬濯谁为硎。

买书充屋手点勘,杞菊门巷槐花零。

九流七略宗六经,大川小浍趋东溟。

骚人墨客几汗青,秦姬赵女争娉婷。

圣贤气脉眇如线,义理门户元无扃。

圆冠方屦弗见道,金貂玉櫑空图形。

君年正壮眼如漆,一过万字披不停。

借书一郗走赤脚,灯前急雨鸣高瓴。

扶舆磅礴天两目,渟蓄云气藏风霆。

钩深造极猛着力,会插八翼搏青冥。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

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

渐看低竹翩翻。

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

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

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冰薄沙昏短草枯,采香人远隔湘湖。

谁留夜月群仙佩,绝胜秋风畹图。

白粲铜盘倾沆瀣,清明宝玦破珊瑚。

却怜不得同兰蕙,一识清醒楚大夫。

燕京老人鬓若丝,生长富贵无人欺。

少年慷慨结豪侠,弯弓气压幽并儿。

自嗟迩来筋力衰,动须僮仆相扶持。

忽惊杂虏到门巷,黄金如山难解危。

余息独存剑锋下,子孙散尽生何为。

厩马北驱嘶故主,劲风吹断枯桑枝。

哀哉行,天何知。

身闲唯爱静,篱外是荒郊。

地僻怜同巷,庭喧厌累巢。

岸声摇舴艋,窗影辨蟏蛸。

径只溪禽下,关唯野客敲。

竹冈从古凸,池缘本来bn.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

渔情随锤网,猎兴起鸣髇.好梦经年说,名方著处抄。

才疏惟自补,技痒欲谁抓。

窗静常悬dO,鞭闲不正鞘。

山衣轻斧藻,天籁逸弦匏。

蕙转风前带,桃烘雨后胶。

藓干黏晚砌,烟湿动晨庖。

沉约便图籍,扬雄重酒肴。

目曾窥绝洞,耳不犯征铙。

历外穷飞朔,蓍中记伏爻。

石林空寂历,云肆肯哓譊.松桂何妨蠹,龟龙亦任嘲。

未能丹作髓,谁相紫为胞。

莫把荣枯异,但和大小包。

由弓猿不捷,梁圈虎忘虓。

旧友怀三益,关山阻二崤。

道随书簏古,时共钓轮抛。

好作忘机士,须为莫逆交。

看君驰谏草,怜我卧衡茅。

出处虽冥默,薰莸肯溷殽。

岸沙从鹤印,崖蜜劝人摷。

白菌盈枯枿,黄精满绿筲。

仙因隐居信,禅是净名教。

勿谓江湖永,终浮一大瓟。

七十三年矣。

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

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如此。

但梦梦、昨非今是。

一曲尊前离鸾操,抚铜仙、清泪如铅水。

歌未断,我先醉。

新来画得耆英似。

似灞桥、风雪吟肩,水仙梅弟。

里巷依稀灵光在,飞过劫灰如洗。

笑少伴、乌衣余几。

老子平生何曾默号默轩,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个亥字,甲申起。

秋意满平芜。

梦绕*鲈。

一江烟水雁来初。

昨夜西风吹杜若,渺渺愁予。

人隔楚天隅。

相望踌蹰。

想应多病故人疏。

门巷凄凉谁买赋,瘦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