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赏析

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三年。从诗看,知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前一年,杜甫到过那里,和他有交往。这年,杜甫曾经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诗寄给他。  律诗受到声律和对仗的束缚,容易流于板滞平衍,萎弱拖沓,正如刘熙载所说:“声谐语俪,往往易工而难化。”(《艺概·诗概》)而这首七律写得纵横排奡,转掉自如,句句提得起,处处打得通,而在拿掷飞腾之中,又能见出精细的脉络。  诗的前半篇写李,热情地歌颂了他“能化俗”的政绩,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诗从“高义”和“寥落”生发出这两层意思,使人对他那沉沦州郡的坎坷遭遇,更深为惋惜。“文翁”和“李广”,用的是两个典故。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之官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同姓。典故用得非常贴切,然而也仅仅贴切而已。可是在“文翁能化俗”的上面加上个“但见”,在“李广未封侯”的上面加上个“焉知”,“但见”和“焉知”,一呼一应,一开一阖,运之以动荡之笔,精神顿出,有如画龙点晴,立即破壁飞去。不仅如此,在历史上,李度对自己屡立战功而未得封侯,是时刻耿耿于怀,终身为恨事的。这里却推开来,说“焉知李广未封侯”,这就改造了旧典,注入了新义,提高了诗的思想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是怎样把七言歌行中纵横挥斥的笔意,创造性地运用、融化于律体之中。在杜甫歌行里象“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醉时歌》)之类的句子,和这不正是波澜莫二吗?  下半篇叙身世之感,离别之情,境界更大,感慨更深。诗人完全从空际着笔,写的是意想中的自己“将赴荆南”的情景。  “路经滟滪”,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在这里,诗人并未诉说其迟暮飘零之感,而是以“一钓舟”和“沧浪”,“双蓬鬓”和“滟滪”相对照,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峡图。倘若说,这是诗中之画,那么借用杜甫自己的另外两句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来说明画意,是颇为确切的了。  到了荆南以后又将怎样呢?尾联用“仲宣楼”轻轻点出。诗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而在此时,回望蜀中,怀念故人,想到兵戈阻隔,相见无期,那就会更加四顾苍茫,百端交集了。  全诗由李写到自己,再由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杜甫这类的诗,往往劈空而来,一起既挺拔而又沉重,有笼罩全篇的气势。写到第四句,似乎要说的话都已说完,可是到了五、六两句,忽然又转换一个新的意思,开出一个新的境界,喷薄出更为汹涌、更为壮阔的波澜。然而它又不是一泻无余;收束处,总是荡漾萦回,和篇首遥相照映,显得气固神完,而情韵不匮,耐人寻味。  作为杜甫七律风格的其本特征,是他能在尽幅之中,运之以磅礴飞动的气势;而这磅礴飞动的气势,又是和精密平整的诗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工而能化”,“中律而不为律缚”。从这诗,便可窥见其一斑。(马茂元)------------------------------------------------  【鹤注】公宝应元年至广德二年三月,游绵、梓、阆。其在梓、阆,屡欲出峡,以严武再镇成都,遂不果行。此诗当在广德二年春作。胡三省曰:剑州治普安,汉之梓潼县也。《唐书》:剑州普安郡,属剑南道。【邵注】剑州在阆州北,即今保宁府。  使君高义驱今古①,寥落三年坐剑州②。但见文翁能化俗③,焉知李广未封侯④。路经滟滪双蓬鬓⑤,天入沧浪一钓舟⑥。戎马相逢更何日⑦,春风回首仲宣楼⑧。  (上四寄李剑州,下四将赴荆南。能化蜀,承剑州。此引太守事。未封侯,承流落。此用同姓人。滟滪、沧浪,自夔适荆之地。双鬓伤老,一舟言贫。江楼回首,到荆而思蜀交,仍与高义相关。)  ①【邵注】唐制,刺史行部,纠察郡县,与绣衣同,称使君,《后汉·郭伋传》:闻使君到,喜,故来迎。《史记》:秦王遗平原君书曰:“寡人闻君之高义。”黄生注:驱今古,今与古并驱也。②鹤曰:诗云“寥落三年”,唐刺史盖以三年为任也。陶潜诗:“寥落将赊迟。”③《汉·循吏传》: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吏民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西溪丛语》:张崇文《历代小志》云:文翁,名党,字仲翁,景帝时为蜀郡太守。今《汉书》不载其名。④《史记·李广传》:广尝与望气者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然无尺寸功以得封邑,岂吾相不当侯耶?”周王褒诗:“将军百战未封侯。”⑤滟滪堆,在瞿塘峡口。鲍照诗:“蓬鬓衰颜不复妆。”⑥《禹贡》:“.家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杨德周曰:武当县有川曰沧浪,即《禹贡》汉水东流为沧浪之水者。魏文帝诗:“上惭沧浪之天。”刘孝绰诗:“钓舟画彩鹢。”⑦《老子》:“戎马生于郊。”⑧王粲诗:“回首望长安。”《荆州记》:当阳县城楼,仲宣登之作赋。申涵光曰:“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王李七子,全学此等句法。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我策我马将安求,人之悠悠谁适谋,言东之游。

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

(《寄李补阙》,出《诗式》)。

恐将脂粉均妆面,羞被狂毫抹污来。

忍看夜影分残月,别送秋声入晚风。

冰肌玉骨精神。

不风尘。

昨夜窗前都折尽,忽疑君。

清泪拂拂沾巾。

谁相念、折赠芳春。

羌管休吹别塞曲,有人听。

道随缘而不变,源赴汲而不枯。

禅悦之食兮饱其腹,法空之认兮跏其趺。

青原自喜有麟角,黄檗谁嫌捋虎须。

群阴剥尽,一阳来复。

铁树花开,清香馥郁。

眼皮开未开,枝南复枝北。

凹凹凸凸破沙盆,何似镇州大萝卜。

一鼓乾坤入洞。

便把虚无拈弄。

离坎自交宫。

澄湛寂然无梦。

无梦。

无梦。

别我魔军大恸。

潋潋桂华满,摇落楚江秋。

去年今夜,相望千里一扁舟。

满目都门风露。

离别凄凉几度。

霜雪渐盈头。

山水最佳处,常恨不同游。

少年约,谈笑事,取封侯。

田园归晚,休问适不用吾谋。

身外功名何处。

屈指如今老去。

无梦到金瓯。

剩买五湖月,吹笛下沧洲。

高城望断尘如雾,不见联骖处。

夕阳村外小湾头,只有柳花无数、送归舟。

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

修眉刷翠春痕聚。

难翦愁来处。

断丝无力绾韶华。

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

那回错认章台下。

却是阳关也。

待将新恨趁杨花。

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三日前,五日后,药若不瞑眩,厥疾弗瘳,折脚云门见睦州。

大众退后,妙超窠臼。

不用安排,何须饤饾。

动弦别曲孰知音,舒肠沥胆渠开口。

丛林切莫乱商量,三世诸佛不知有。

我享我将,声兹精意。

陟降左右,维天兴契。

齐明乃心,祗肃在位。

于万斯年,百福来备。

小驻征骖,一尊古寺留君住。

六花无数。

飞舞朝天路。

上苑繁华,却似词章富。

春将暮。

玉鞭凝伫。

总是经行处。

控沧江。

排青嶂,燕台凉。

驻彩仗、乐未渠央。

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

舞闲歌悄,恨风流、不管余香。

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

寄一笑、何与兴亡。

时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

江天雪意云飞重。

却倚阑干初冻。

回傍小楼独拥。

尽日无人共。

墙梅未落春先纵。

欲寄一枝谁送。

月夜暗香浮动。

似作离人梦。

寒时寒杀,热时热杀。

诸方普请寒暄。

双林寒时热杀,热时寒杀。

且非别换条贯,大士从来头戴冠。

羔豚蒸乳活脔牛,口腹造业夸炰羞。

傥知晚食足当肉,一饱何苦多营求。

先生睡美黑甜处,那闻钟鼓朝鸣楼。

布衾竹枕自稳暖,此念灰冷百不忧。

世间寝食乃日用,众生扰扰如蚍明蜉。

昔年我亦走南北,往反万里无停辀。

胸中不作异乡县,有似坐阅十数州。

云山浑如旧过眼,岁月不觉春已秋。

宿君斋屋亦偶尔,更仆笑语久未休。

夜阑各困且打睡,明月饥饱临时谋。

超然堂上闲宾主。

不受人间暑。

冰盘围坐此州无。

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

亭亭风骨凉生牖。

消尽尊中酒。

酒阑明月转城西。

照见纱巾藜杖、带香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