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

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

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倘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天宝十三载,垍贬卢溪郡司马,旋召还,迁太常卿。题云赠翰林张学士,则在夫贬司马前。诗云“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意是天宝九载自河南归时作。是时未献赋,故诗不及之。梁权道编在十四载,非。《旧唐书·张说传》:二子均、垍,皆能文。《唐会要》:玄宗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别旨制诏书敕,犹或分在集贤。开元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别建学士院,俾专内命。太常少卿张垍、起居舍人刘光谦等,首居之,而集贤所掌,由是罢息。  翰林逼华盖①,鲸力破沧溟②。天上张公子③,宫中汉客星④。  (首叙翰林张增。逼华盖,其位高。破沧溟,其势大。宰相之子,故云公子。垍,尚公主,故比客星。)  ①《唐会要》:翰林院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厢重廊之后,学士院在翰林院之南,别户东向。《晋·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蔽覆大帝之座也,盖下九星曰杠,盖之柄也。”《蔡邕传》:“拥华盖而奉皇极。”洙曰:逼,言密迩帝座。②《海赋》:“鱼则横海之鲸,突兀孤游。”《吴都赋》:“徽鲸背中于群犗。”注:“徽鲸,鱼之有力者。赵曰:破,如宗患所云“乘风破浪”之破。谢朓笺:“沧俱未运,波臣自荡。”③《汉书》:成帝时童谣曰:“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称富平侯家,故曰张公子。④《蜀志》:《出师表》:宫中府中,皆为一体。《后汉书》:光武与严光共卧,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宗懔《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一女织,一丈夭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而还。庾肩吾《江州》诗“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虞茂《赋昆明池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徐陵诗“张星旧在天河上,山来张姓本连天”,俱用此事。【张远注】此乃切张姓而用,旧引严光,与此不切。今按:公《赠太常卿张垍》诗“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盖尝奉使于外,故有“宫中汉客星”句耳。《旧唐书》:垍尚宁亲公主,玄宗特加恩宠,许于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  赋诗拾翠殿①,佐酒望云亭②。紫浩仍兼绾③,黄麻似六经④。内颁金带赤⑤,恩与荔枝青⑥。  (次叙才华宠遇。赋诗二句,居禁地也。紫浩二句,优文翰也。内分二句,多恩眷也。)  ①魏文帝诗:“赋诗以写怀。”《两京新记》:大福殿,在麟德殿北。拾翠殿,在大福殿东南。②《汉·高帝本纪》:上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应劭曰:“助行酒。”《长安志》:大福殿、拾翠殿、西内延嘉殿西北有景福台,台西有望云亭。③【王沫注】紫浩,谓以紫泥封浩。黄麻,谓写浩词于黄麻纸上,《陇右记》:武都紫水有泥,其色紫而粘,用贡封玺书,故诏诰有紫泥之美。《西京杂记》:汉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④《唐会要》:中书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辩。开元三年十月,始用黄麻纸写诏。上元三年二月,制敕并用黄麻纸。李肇《翰林志》:故事,中书舍人专掌诏诰。开元间,始置学士,大事直出中禁,不由两省。凡制用白麻纸,诏用白藤纸,书用黄麻纸。《东都赋》:“按六经而校德。”【鹤注】制诰本集贤学士领之,今翰林学士得分掌,故云兼绾。写诰词于黄麻,训词谨严如六经。薛苍舒曰:自别置学士院以专掌内命,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人院一岁,则迁知制诰班矣。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⑤《唐书》绯为四品服,浅绯为五品服,并金带,但■数别。⑥【朱注】《唐书》:贵妃嗜生荔枝,明皇置驿传送。垍尚主,宅在禁中,得与此赐,所谓“恩与荔枝青”也。《海录碎事》载,戎州出绿荔枝,肉熟而皮犹绿。曾子固《荔枝状》云:江家绿,出福州。又色红而有青斑者,名虎皮,亦出福州。荔枝青殆即此类乎。旧注引《杨文公谈苑》“荔枝金带”乃是宋制,且与上句复出。李肇《国史补》:张均兄弟俱在翰林,垍以尚主,独赐珍玩,以夸于均。均曰:“此乃妇翁与女婿,固非天子赐学士也。”  无复随高凤①,空余位聚萤②。此生任春草③,垂老独漂萍④。傥忆山阳会⑤,悲歌在一听⑥。  (末乃自叙,结出赠诗意。不能随凤高鶱,依然聚萤励志耳。春草,叹卑微。漂萍,伤流落。山阳会,望其念旧。听悲歌,讽其汲引。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六句。) ①《诗》:“凤凰鸣矣,于彼高冈。”颜延之《秋胡》诗:“椅梧倾高凤。”②《晋书》: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以练囊盛数十萤火,照书读。《颜氏家训》:“古人勤学,照雪聚萤。”③梁元帝诗:“既看春草歇。”④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鲍令晖诗:“流漂萍无根。”⑤《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山阳,与王戎、向秀同游。秀后经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⑥《史记·项羽纪》:“悲歌慷慨。”《韩非子》:“一听而公会。”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玄上玄玄且莫寻。

日常除划我人心。

清闲欢乐作知音。

莫向灵台留一物,自然结正水中金。

恁时云步上瑶岑。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圆觉空明,胡来汉现。

一点灵光,万化千变。

养家苦,火坑深。

万尘埋没不能禁。

遇风仙,物外寻。

修行好,炼阳阴。

净清能见水中金。

现光辉,罩宝岑。

至哉坤元,持载万物。

继天神圣,观世治忽。

颂祗之堂,芳以圭黻,孰为邦休,四海无拂。

一点灵明潜启悟。

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

四海八荒惟独步。

不空不有谁能睹。

瞬目扬眉全体露。

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

万劫轮回遭一遇。

一国之中,圣主最尊。

四民之中,君恩最重。

衲重居四民之外,正当今日如何报恩。

万年松顶拂云高。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小妓金陵歌楚声。

家僮丹砂学凤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

君心不肯向人倾。

自从元白去寰中,重色轻情妙法空。

小住祝郎三百岁,为他重作(去声)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周官人,家豪富。

长安通检,最为上户。

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

叹利名,不坚固。

使我灰心,转生开悟。

行大道、一志无移,

万椟之衬,一絇之丝。

妥之诵之,谁为此施。

归之后神,神日何为。

不宰之功,荡然四垂。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风萧萧,雨萧萧。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达磨大师无端游梁历魏,二祖大师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马师一踏,天下大禅佛枉自吃了四藤条,说着令人恨不消。

明月芦华四望连。

转身人上合同船。

借功自有旁参事,历历机头看正偏。

花勿尽开,尽开香歇。

勿待月圆,缠圆即缺。

祖道已传,黄梅妙龄。

幻泡忽灭,白净无形。

真相堂堂照膏火,教音默默鸣风铃。

老松挂月寒方夜,冻鹤巢云梦未醒。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当时学舞钧天部。

惊鸿吹下江湖去。

家住百花桥。

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

牙板闻莺燕。

劝客玉梨花。

月侵钗燕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