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二十四韵

两鬓有二毛,光阴流浪中。

形骸日土木,志气随云风。

冥默楚江畔,萧条林巷空。

幽鸟事翔翥,敛翼依蒿蓬。

一饭五放箸,愀然念途穷。

孟门在步武,所向何由通。

只征大易言,物否不可终。

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昨忝丞相召,扬鞭指冥鸿。

姓名挂丹诏,文句飞天聪。

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

声名仰闻见,烟汉陪高踪。

峨峨群玉山,肃肃紫殿东。

神飙泛钟漏,佳气浮筠松。

自顾珉玞璞,何缘侣圭琮。

群贤垂重价,省已增磨砻。

天子栖穆清,三台付夔龙。

九霄降雨露,万国望时雍。

巍巍致君期,勋华将比崇。

承天四柱石,嶷若窥衡嵩。

日见帝道升,谋猷垂景钟。

寰瀛纳寿域,翔泳皆冲融。

百神俨云亭,伫将告成功。

吾徒事文藻,骧首歌登封。

诗人简介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31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十一十二,无处回避。

十四十五,充塞寰宇。

者边那边,或去或住。

一箭上红心,黄金如粪土。

新符旧历。

交割新年余七日。

谁识春华。

元住东川太守家。

一年一曲。

拟尽形容无可祝。

愿似庭梅。

长向春风伴斗魁。

酥滴寒英露滴香。

瞻言太华,奠方作镇。

典册是膺,等威以峻。

上公奉备,祀宗荐信。

介祉万邦,永配坤顺。

诲盗须知有自来,贪官污吏祸之胎。

杀人越货甘残忍,入市怒气金不忌猜。

谁与清朝申典宪,合将若属寘渠魁。

书生锐欲排阊阖,先诵民谣献外台。

四更里,云收彻。

海底星龟弄明月。

处处琼花结。

火候抽添按时节。

子午氤氲降红屑。

猛把天机泄。

烟漠漠。

醉里看春都错。

过了清明迟一著。

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

天与芳辰难却。

驻得韶华元有药。

桃源谁共约。

言无展事,语不投机。

随言者丧,滞句者学。

逢人不得错举。

主中主,无相光中施法雨。

醍醐一味灌群机,皆入无为涅磐宇。

浴泉秦虢流丹粉,临渚娥英冷佩衣。

毫末非轻,丘山非重。

按佛祖云头,穿衲僧鼻孔,剖破方知无罅缝。

明月芦华四望连。

转身人上合同船。

借功自有旁参事,历历机头看正偏。

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

释梵天帝,宝冠履地。

不诵华严,佛不富贵。

离四句非,绝百非是。

绝百非非,离四句易。

虎憎鸡嘴,闻者畏之。

后人衡鉴不高,唤作二俱弄险。

官历春犹浅。

义山禾水在处在,明月清风无地无。

光禄子孙宁底巧,不应造物独私渠。

君不见谢家名子取四字,段家作堂兼四美。

主人自有笔如掾,何用殷懃问杨子。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

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

向来御史驄。

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云门一曲,腊月二十五。

惊起陕府铁牛,撞倒石霜角虎。

时节既相当,因缘难莽卤。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