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咏史 / 和蕃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译文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注释

1.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

2.汉家:汉朝。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

3.计拙:计谋拙劣。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4.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

5.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6.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

7.拟:意欲;打算。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8.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

9.辅佐:辅助。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抒历史。翻开汉王朝的历史,里面记载着很多的和亲与通婚之事。如汉武帝刘彻将细君嫁到乌孙王国,汉元帝刘奭把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等。这种和亲或通婚政策并没能阻止大汉王朝的衰败,挽救它江河日下的颓势。由此可见,这种计策是极其短见和拙劣的。这里其实是以汉喻唐。他在这里回顾了历史上某些“和亲”政策的教训,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表明了对执行这种政策的鲜明态度。

  颔联单刀直入,诗人在这里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国家的稳定在于君主的圣明,大臣的贤能,而将一个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和亲或通婚的女子身上,那是靠不住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实施这种和亲政策,正暴露了君王的昏庸、将相的无能。诗人洞察和亲政策的虚弱,表现出了识见的高远和对时局的忧虑。

  颈联鞭辟入里,揭露实质。目睹当时的社会事实,诗人痛心疾首,诗人对唐王朝采取这种屈辱的和亲、通婚政策,意欲求得天下太平的做法,很是不满,于是在此直接大胆地给它敲响了警钟,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可耻和屈膝投降本质揭露无遗。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是讽刺了唐王朝所谓的国家重臣的庸懦无能,感叹当今朝廷缺少真正得力的大臣来维护江山社稷。最后两句作者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宏大深广。

  这首诗,诗人反对以屈辱为条件去暂时求得国家安宁的和亲政策,无疑是正确,有见地的,体现了崇高的民族尊严和爱国思想。当然,至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得失,要具体分析,如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远嫁南匈奴,对促进民族和睦,边境安宁,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作者多次参加边庭幕府的征讨活动,对国家民族命运非常关切,坚决主张抗击外族侵扰。

  这首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朝故事来讥斥唐代君王同样的做法,诗意显露,态度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讽谏作用。语言朴素凝练,通俗易懂,感情激昂痛切,真实动人。由于感情上愤懑激越,所以这首诗的缺点也就在于过度直露,缺少含蓄之美。

背景

唐代从安史之乱后,朝政紊乱,国力消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都曾经采用“和亲”的政策),但结果却是侵扰愈多,使边境各族人民饱受痛苦。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便创作了此诗讽刺朝廷。

诗人简介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220篇诗文

诗文推荐

绛帐何人拜马融,已应羞面见儿童。

早知自照头颅丑。

枉用文章杀李公。

狠云华月丽衣裳。

搏拊初登下凤凰。

竹矢区区天亦爱,河图相伴到成康。

建光悖祖德,封爵逮阉竖。

忠良坐荼毒,陨涕盈道路。

南巡既不返,狡窟宁久固。

功成十九侯,事已非细故。

■闻用骨鲠,乃以浮阳疏。

中官既世袭,山阳更娇妒。

时事亦可知,君子独未寤。

美哉吴长史,衡门掩秋露。

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不生。

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

夫差卧薪日,勾践尝胆时。

人生各有志,况乃身践之。

宁知姑苏鹿,已与西施期。

≌令千载下,痛恨于鸱夷。

韩公沦卖药。

梅生隐市门。

百年信荏苒。

何为苦心魂。

当学卫霍将。

建功在河源。

珪组贤君眄。

青紫明主恩。

终军才始达。

贾谊位方尊。

金张服貂冕。

许史乘华轩。

王侯贵片议。

公卿重一言。

太平多欢娱。

飞盖东都门。

顾念张仲蔚。

蓬蒿满中园。

平居观群物,纷纷争朵颐。

≮舌不能胜,兵戈遂相随。

古来豪杰士,于今安所之。

大运一朝至,孰分贤与蚩。

所以四老人,去采商山芝。

清风扇六合,百世真吾师。

咫尺含章路不通,桃符浑不记临终。

青州政似恒三代,何用依依紞勗。

凤凰不一至尼山,独为皇不少悭。

图画纷纷上麟阁,五年宰相独何颜。

田氏门下客,冯公众中贱。

一朝市义还,百代名独擅。

始知下客不可轻,能使主人功业成。

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避名高卧白云深,扶醉骑驴下碧岑,一笑披袍惊隋处,用时知有济时心。

吴质车中载甲兵,辛毗颈上毛轻。

孔明才略何堪算,十倍曹丕是宪英。

明皇固英主,开元天下昌。

如何林甫辈,得产无尽殃。

国色真国色,多惑四海慝。

华清宫里人如玉,解唤胡雏起东北。

以此策明妃,远嫁犹为迟。

冤哉毛延寿,尽忠人不知。

俎豆迂疏仁义迟。

上传下授统如丝。

荐才莫讶非家法,救世宁无烂额时。

騋皇千万无归,博得麒麟作{外广内殷乛换二}厮。

一片兽心犹自在,建章殿下食其儿。

梁习持魏郎。

秦兵不敢出。

李牧为赵将。

疆场得清谧。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

谁教生得满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误哉秦穆公。

身没从三良。

忠臣不违命。

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

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

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

黄鸟鸣高桑。

万物权衡在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读书慕圣贤,禔躬凛苍昊。

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

白日忽西颓,山枯山木槁,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

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海羽知{左口右御}石,冥魂能结草。

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

成改难逆料,死生任常造。

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