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注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

⑵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⑶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⑷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⑸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⑹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⑺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⑻犹奏:别作“独奏”。

⑼垂泪:别作“挥泪”。

赏析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诗人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信息既通,奉君尽忠。

风从虎兮云从龙。

和麩糶麪,夹糠炊米。

半夜三更,瞒神謼鬼。

冷地有人觑见,直到左手掩鼻。

一处通,处处通,手头活落,脚下玲珑。

常记南泉提起处,刈禾鎌子快如风。

统御金轮四十年,拱垂衣化育黎元。

万机休罢升遐去,四海无思不断魂。

林间衲子,感戴深恩。

合掌迎归兜率院,当来成佛补慈尊。

十年长作江头客。

樯竿又挂西风席。

白鸟去边明。

楚山无数青。

倒冠仍落佩。

我醉君须醉。

试问识君不。

青山与白鸥。

七佛已前,无消息处有消息,那个不知。

七佛已后,有消息处无消息,是人不会。

知不知,会不会,璞玉浑金,泥团土块。

曲中直,直中曲。

有增减,无数目。

等闲放在暗窗前,冷地令人看不足。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天上云为瑞,人间睡作魔,疏帘清簟汗成河。

酒醒梦回眵眼、费摩挲。

但有寒暄问,初无凤鸟过。

尘生铜碾网生罗。

一诺十年犹未、意如何。

大惠老汉无端,随后说难说易。

拈得口兮失却鼻。

雪册中,夜半子。

眼见星,丑恶露。

四十九年分疏不去,儿孙千古遭涂污,腊八年年是一度。

周官人,家豪富。

长安通检,最为上户。

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

叹利名,不坚固。

使我灰心,转生开悟。

行大道、一志无移,

孝奉天仪,信维休德。

发越徽音,礼文靡忒。

永保嘉祥,时万时億。

归于东朝,含饴燕息。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礼乐既成,神保聿归。

言归何所,地纪天维。

岂惟屡岂,嗣几所祈。

亿万斯年,神来燕娭。

黟县小桃川,年来异昔年。

民间何所苦,兵后最堪怜。

石墨湮深井,秋坑斸废田}。

喜闻新令尹,清白有家传。

十年弓剑为谁苦,万里山河不自由。

韶光烂漫时,百卉皆妍秀。

处处有春风,村村自花柳。

灵云眼裹添钉,玄沙袖中出手。

除非自解倒骑驴,一生不著随人后。

卒爵乐半,礼备告知。

神保聿归,敢以辞致。

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自今以始,八方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