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行经孙氏陵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赏析

吴大帝孙权葬蒋陵,亦称孙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亦称蒋山)南麓。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

  吴末帝孙皓肆行暴虐,直弄得国将不国。公元265年(甘露元年)徙都武昌,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公元266年(宝鼎元年)又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又还都建业。据《汉晋春秋》载:“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既闻(施)但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使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这就是诗开头所说的:“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神器”者,帝位也,政权也。吴国的统治岌岌可危,孙皓的帝位摇摇欲坠。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吴国开基创业时的情形。想当年,汉室陵夷,群雄逐鹿,捷足先登,遂成三国鼎立之势。“掎鹿”,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汉书·叙传上》也说:“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颜师古注:“掎,偏持其足也。”《汉书·蒯通传》更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后遂以“逐鹿”喻争帝位、争天下。“逐兔”,同“逐鹿”。《后汉书·袁绍传》引沮授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要争得天下,就必须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夺取胜利。这就是所谓的“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而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孙坚父子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猛锐冠世,志陵中夏,被封为吴侯,割据江东。但大业未就,即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叫到跟前,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孙权继承父兄遗志,洪规远略,砥砺奋发,“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陆机《辨亡论上》)三国鼎立,孙吴居一,而孙权就谋略功业而言,实远胜刘备。“伯道”,即霸道。“呼吸”、“叱咤”,极力形容孙氏父子的英姿雄风。《易·革》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疏曰:“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豹变之略,虎视之威,正是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的赞词。“坐断东南”的孙权,以他的雄才大略,北拒曹魏南下之师,西挫蜀汉东犯之众,使两方都不敢小视东吴。据史载,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刘备率师伐吴,东吴大将陆逊率军迎敌,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招

  降俘虏蜀兵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最后绝命于永安宫。“长蛇衄巴汉”即指此。“长蛇”,有谓指吴而言,并引《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为证,其实不然。这里的“长蛇”,非指吴,而是指蜀汉。陆机《辨亡论下》云:“故刘氏之伐,陆公(逊)喻之长蛇,其势然也。”可以为证。“骥马绝淮淝”,则指曹魏而言。据史载,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旧历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干宝《晋纪》云:“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所以陆机说:“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辨亡论上》)孙权不愧为聪明仁智雄略之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吴国逐渐强大。所谓“交战无内御”,即指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而言;所谓“重门岂外扉”,即指吴国疆土广大而言。

  由“逐兔争先捷”到“重门岂外扉”十句,作者极力渲染吴主之英明雄武,吴国之强大巩固,有声有色,气势磅礴。而到“成功举已弃”,陡地一转,以极精炼的语言写出吴之由盛而衰的转变,功败垂成,其关键就在孙皓时期。“凶德愎而违”,即指孙皓而言。“愎违”,愎谏违卜的省称,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由于晋惠公背施无亲,意气用事,不纳谏言,不听卜辞,终于招致失败,被秦国俘掳。晋大夫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孙皓同晋惠公一样,刚愎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终于导致吴国的灭亡,使父祖基业毁于一旦。正如皓从弟孙秀说的那样:“昔讨逆(指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二句,就是具体描写孙皓穷迫归降时的情景。“水龙”,系指晋朝的水军。晋武帝谋伐吴,遂令益州刺史王浚于蜀大造船舰,准备东伐。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阿童为王浚小字。晋征南大将军羊祜以为伐吴必藉上流之势,故借谣言而表荐王浚为龙骧将军,留监梁益诸军事。王浚在蜀大造舟船,木片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江中木片以呈孙皓,并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而孙皓不听。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旧历三月,王浚率舟师东下,直抵吴都建业之石头,孙皓惊恐失措,面缚舆榇而降,举家西迁,送至洛阳,赐号归命侯。这就是所谓“青盖乃西归”。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据干宝《晋纪》载:“陆抗之克步阐,皓意张大,乃使尚广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颐》,对曰:‘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故皓不修其政,而恒有窥上国之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庚子岁,即太康元年。原来孙皓狂妄地以为他会灭晋而入洛阳的,想不到反做了亡国之君,被押送洛阳。

  以上十六句,历述吴之盛衰兴亡,不啻一篇《辨亡论》,故偏重史实的叙述。此下十句,则就吴亡抒发个人的感慨。作者行经孙氏陵,距离吴亡已二百多年,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墓碑上的文字已被苔藓侵蚀得难以辨认,荆棘丛生,几至吴大帝陵的位置也难以确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有飞莺在山间悲鸣,淡月在空中残照,陵墓中的一切陪葬品大概已不复存在了。念昔日之叱咤江左,睹今日之寂寞荒凉,不能不使人伤感。吴汝纶说:“此殆伤齐亡之作,黍离麦秀之思也。”(《古诗钞》卷五)其实,凭今吊古伤心泪,不必定指哪一家。前事之失,后事之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苟能如此,亦已足矣!

诗人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11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少工艺文,朱丝练弦,黄流在璋古注云:璋,瓚也。

值虞廷戛击,箫韶之乐,周王寿考,追琢其章。

汾水雁飞,鼎湖龙远,魂返今无异域香。

浮生短,更两轮屋角,来去荒忙。

人言八十鹰扬。

笑千岁如何尺捶量。

但负图龟马,藏之为宝,舐丹鸡犬,去不能将。

友鲁申公,师浮丘伯,尚可教书村学堂。

投老泪,瞻越山紫翠,陵树青苍。

龙虎诸山会,车书万国同。

星躔环斗极,王气绕江东。

地涌神宫出,桥分御水通。

丹炉晨隐雾,石马夜嘶风。

日月无私照。

乾坤仰圣功。

十年瞻望地,云树郁葱葱。

上古陵,古陵无可上。

苔雨绣涩,草烟栖怆。

鸱鸮鸣荒林,狐狸穴空圹。

丰碑去梁何处津,堲周作灶谁家炀。

不如东邻一抔土,樵牧侵陵白官府。

世间示必无皋夔,九疑虞舜不可追。

武皇锐意开绝漠,推锋乃亦有卫霍。

嗟哉格物本一理,雇人所用何如耳。

笔工在昔本市傭,束毫传筦求售同。

谁云进技不进道,意匠辄与欧褚通。

虔州刺史募佳笔,双筦何堪须百日。

星驰一骑到长安,试手凤池随弃掷。

老奴恂栗丞相嗔,能用此笔能几人。

原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夸入神。

斗杓春回开电笑,橐签果符人所料。

中山聚族傥未殚,束帛那容及年少。

是知人才用舍识惟一心,皋夔卫霍无古今。

妍媸能否俱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

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毘陵。

未知当年新淦果何若,正恐钟卫二王无合作。

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时鉴裁无复传。

纷纷鸡毛抱筩卖,恰费书傭三十钱。

威仰弛苍郊。

龙曜表遥甸。

炎光丽近邑。

白苹望已骋。

缃荷纷可袭。

徒愿尺波旋。

终怜寸景戢。

对窗斜日过。

洞幌鲜飚入。

浮云去欲穷。

暮鸟飞相及。

柔翰缜芳尘。

清源非易揖。

回江难绝济。

云谁畅伫立。

良宰朂夜渔。

出入事朝汲。

积羽余既裳。

更赋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

归来共栖集。

香芸辟蠹,青藜烛阁,天上宝书万轴。

前回读得未精详,更罚走、一遭重读。

松风如故,丹炉如故,坐阅人间陵谷。

回头调戏窃桃儿,且宁耐、等他桃熟。

陵季相沿。

训随世殆。

政缺雅乖。

风漓化改。

礼亡袵席。

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

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

义属重丽。

横书清道。

晦彼生知。

五陵无树起秋风。

千里黄云与断蓬。

人物萧条市井空。

思无穷。

惟有青山似洛中。

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

当时不独玉花骢,飞电流云绝潇洒。

两坊岐薛甯与申,凭陵内厩多清新。

肉??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骊山射猎包原隰,御前急诏穿围入。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

雁飞兔走惊弦开,翠华按辔従天回。

五家锦绣变?一作遍?山谷,百里舄珥遗纤埃。

青骡蜀栈两?一作西?超忽,高准浓娥散荆棘。

回首追风趁日飞,?一作苜茫连天鸟自飞,?五陵佳气春萧瑟。

嗟汝陵,咄汝律,羝可乳,节不可屈。

咄汝律,嗟汝陵,宁为我死,不作汝曹生。

生入朝,身已老,有泪犹沾茂陵草。

天遣生还入画图,不然谁识冰霜貌。

刘氏盟,吕氏争。

臣不如陵吕氏獗,刘氏绝臣不如勃?

平乎平乎智有余,胡为甘此两不如。

兹言非智还非愚,平乎竟尔为身图。

白日短。

玄夜深。

招摇转。

移太阴。

霜钟鸣。

冥陵起。

星回天。

月穷纪。

车道之北,邽山之阳。

深深葬玉,郁郁埋香。

刻斯贞石,焕乎遗芳。

地变陵谷,嶮列城隍。

乾德丙年,坏者合郎。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世故重重厄网,生涯小小渔船。

白鸥波底五湖天。

别是秋光一片。

竹叶醅浮绿酽,桃花浪溃红鲜。

醉乡日月武陵边。

管甚陵迁谷变。

祝融御节。

火正缉熙。

凯风徘徊。

万物欣时。

秩秩初筵。

薄言在兹。

嘉福介祜。

万寿无期。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逶迤势已久。

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

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

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

喈喈张长公。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

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

绩其凝。

追配汾阳郭,临淮李,扫妖孽,植颠仆,复疆宇,洗膻腥。

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

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

宾雁宵鸣。

梦初惊。

念吾君复古,修攘两尽,早晚功成。

岁云暮,冰腹壮,雪华零。

怅神京。

谁信汉家陵阙,呵护有神兵。

罄寰海,重回首,镇关情。

想见皇华咨度,望淮北、心曲摇旌。

愿变夷用夏,荆狄是惩膺。

补弊支倾。

人言此井有灵源,潮落生透海门。

陵谷未须穷变易,朱{外广内啬}里是濮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