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注释

1、上:呈上。

2、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假令:假使,即使。

5、簸却:激起。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赏析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新唐书·礼乐志 》)。《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 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八九十翁嬉入市。

把菊簪萸,共说新篘美。

何以祝公千百岁。

寿潭自酌花间水。

白鹭沈沈飞复起。

杜老江头,不恨秋风里。

欲种蟠根天上李。

三千年看青青子。

万里羁孤困一箪。

平头四十误儒冠。

舜弦广播薰风暖,邹律潜消黍谷寒。

楼谩倚,剑休弹。

看君行复上金銮。

凤池波里求余润,蚖肆泥中岂久蟠。

一官全似飞鸿翼,不在天南即天北。

朝辞白马阿得脂,暮长蛮夷老夫国。

不知广源洞里侬智高,何似仇池顶上杨难故。

傍人自欢吾自歌,静处安身最长策。

蝤蛑闻说背如{上六下曩去日},龙眼见来形似橘。

桃榔之粉白于面,椰子之泉甘胜蜜。

妇能沦饼儿啖果,翁自右浮还左执。

天明坐衙将吏走,饭罢收厅鸟鸟佚。

人生如此亦何求,但愧君恩与民力。

君不见江陵有叟白髭须,一榻十年穿两膝。

夸丹功用将何作。

仙人尽号长生药。

服人得延年。

方知此理玄。

至药终须觅。

只在坎离侧。

向此得真微。

天长地久期。

禁庭多士列华簪,严乐辉光冠古今。

御笔腾骧题玉署,宸章照耀咏辞林。

虚堂挂后传千载,翠琰刊成直万金。

振复文明知对作,尊崇儒术见天心。

增修一院烟霞丽,曲宴群英雨露深。

自我昌朝为盛事,鳌山清峻重难寻。

贡院销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圣化今无外,征途莫惮赊。

扬帆箕子国,驻节管宁家。

去伴千年鹤,归逢八月槎。

离情恨华省,持此待疏麻。

太白过午芒角狞,蚩尤亘天钩尾赪。

淮东千里正齁寝,夜半汹涌传边声。

王师北渡恤泗口,胡马南牧摇青平。

拥城败将死蜗缩,护堡羸卒飞猱惊。

诗书元帽戒夙驾,往试百万胸中兵。

几人险语挽衣断,甚至涕泗交纵横。

李晟为国不虚出,裴度与贼难俱生。

两军相持以气胜,督战火急开行营。

长江涨绿冯夷舞,击楫东来亲一鼓。

威灵闪闪动牛斗,精休轩轩起貔虎。

金牌银牌胆为冷,千户万户色如土。

尺兵寸镞不待施,已觉目中无此虏。

四旬颉颃斗困兽,一夕仓皇窜饥鼠。

不闻令狐戛刁斗,但见龟山撑窣堵。

麦畦黄裹栗留风,秧甽青边勃姑雨。

老农想见太平年。

买酒煮茶相劳苦。

黄旗紫盖祥光开,宫柳飞絮公归来。

平淮勒碑字如斗,铙歌奏曲声召雷。

奉觞再拜白寿母,儿辈破贼边州回。

欢然一笑春满面,婆娑起舞斑衣莱。

还观先正绍兴日,立朝清节高崔嵬。

独於和议植赤帜,坐令火德然寒灰。

家传此意石不转,事业自许图云台。

从今着手快经理,一洗河洛无织埃。

君不见武侯用西蜀,诛赏大明人自服。

又不见叔子镇襄阳,恩信一孚江汉皆金汤。

贡以土作,法奠于禹。

篚纩与丝,青兗暨豫。

制有常经,无斯焉取。

世降士蹙,德不远柔。

或九洲赋,萃于一州。

贸无为有,薄人于尤。

维皇启运,蠲我疾苦。

视青兗豫,不物而估。

上便下安,踵以为故。

虺蜮肆欺,矇人瞭已。

几创茧丝,涂我赤子。

我侯日嘻,害无我始。

蕴降挥汗,平动少闱。

万钧回斡,民以恬熙。

匪人实难,孰心疲赢。

维此陋邦,桑稀田瘠。

苟重以此,其何能息。

自今寸缕,皆服侯德。

弭蝗固德,今兹之康。

此而非侯,篚贡是常。

吏因以蝗,劂祸弥长。

读书夜倦灯影暗,屋外笛声何处来。

邻翁吹笛意本乐,闻笛如我心何哀。

如说生离苦,天涯海角无由回。

又如诉死别,委骨黄壤埋蒿莱。

失身羁妇过昭君冢,偾军老将上李陵台,东坡澹庵惠州新州更海外。

经义字说蛊场屋,格天之阁高崔嵬。

元佑太母地下负废立之谤,昭慈再废入道冷屋扃荒苔。

济阳一去饮霅水,不得其死二十七年,老奸擅位污公台。

分明历历道此事,使我颜色黯然如死灰。

岂止山阳向秀感,徒为嵇吕二子空徘徊。

平生不识音与律,但喜乐工奏曲作技倾金罍。

不谓今夕此何夕,江淹别恨二赋尽到眼,玉川子涕泗虾蟆食月万古不可开。

铁肠石肺百杂碎,惊魇不顾闺中孩。

壁下偶有酒,顾谓斟一杯。

一杯薄酒何足御此大愤怨,不如愚无知者酣卧鼻息长如雷。

须臾笛声寂无有,出视空庭但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