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谿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赏析

作品赏析

原注: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鹤注】《九域志》:秦州,西南至成州二百六十五里。同谷,其附邑也。崔德符曰:诗题两纪行:发秦州至凤凰台,发同谷县至成都。二十四首皆以纪行为先后,无复差舛。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①。无食问乐土②,无衣思南州③。  (首叙启行大意。)  ①《北史》:冯伟不治生事。②《庄子》:“吾无粮,故无食。”师氏曰:同谷不经残破,故云乐土。《诗》:“乐土乐土,爱得我所。”③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地志:同谷,蜀北秦南,故曰南州。《楚辞》:“嘉南州之炎德。”  汉源十月交①,天气如凉秋。草木未黄落②,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嘉③,下有良田畴④。充肠多薯蓣⑤,崖蜜亦易求⑥。密竹复冬笋⑦,清他可方舟⑧。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言同谷之当居。上四,记风景之暖,应上“无衣思南州。”中四,记物产之美,应上“无食同乐土。”冬笋,承物产。清池,承风景。公《秦州》诗,眷眷于东柯之胜,及《寄侄佐》诗,又叹羡其所居山水,然实未尝往居焉。读此章,知赴同谷时,盖寓于栗亭也。) ①《杜臆》:成县之东河,源出秦州南,又有南河,源出青渠堡南,俱入龙峡,注干嘉陵江。嘉陵水,即汉水。此诗汉源,当在龙峡。鲍注以0 汉源为县名,非也。《唐书》:汉源县属成州。地志: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氏道,西源出陇西西县之.冢山,南入广汉。此名汉源,盖西汉也。《诗》:“十月之交。”②《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③《九域志》:栗事,在成州东五十里,去秦州一百九十五里。《杜臆》:栗亭,乃魏时县名。志云:即汉源别名也。④曹植诗:“良田无晚岁。”《孟子》:“易其田畴。”⑤梁元帝书:“适口充肠,无素弗获。”《本草》:薯蓣,俗名山药,补虚劳,充五脏,注:蜀道者尤良。陶隐居曰:薯蓣处处有之,掘取食之以充粮。《山海经》作藉舆,音与薯蓣同。⑥《图经本草》:石蜜,即崖蜜,其蜂黑色,似■,作房于岩崖高峻处或石窟中。以长竿刺令蜜出取之,多者至三四石,味■,色绿,入药胜于他蜜。黄希曰:崖蜜,成州多产,故贡蜡烛。李义山诗:“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唐人大抵称蜜为崖蜜。⑦谢灵运诗:“密竹使径迷。”⑧曹植诗:“清池激长流。”《西都赋》:“方舟并骛。”注:“方,并也。”  此邦俯要冲①,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②,登临未销忧③。谿谷无异石④,塞田始微收⑤。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⑥。  (此言秦州之当去。人事稠杂,则非风景之幽矣。塞田薄收,则无物产之饶矣)。  ①《汉灵帝纪》:傅燮曰:“凉州,天上要冲,国家藩卫。”②《世说》:王子敬曰:“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③张缵启:“归瞰户瞩,不异登临。”《登楼赋》:“聊暇日以销忧。”④宋玉《风赋》:“浸淫谿谷。”⑤谿谷皆石,则难耕。塞田带沙,故薄收。⑥李陵诗:“行人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①,乌啼满城头②。中宵驱车去③,饮马寒塘流④。磊落星月高⑤,苍茫云雾浮⑥。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⑦。  (此叙临发情景。日暮孤征,戴星侵雾,不胜中途寥落之感矣。《杜臆》:此诗难于作结。“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亦近亦远,收得恰好,与“飘荡云天阔”同意。胡夏客曰:行役著此结语,何等气象。此章,起段四句,次段十二句,下两段各八句。) ①庾信诗:“野戍孤烟起。”②王筠诗:“栖乌城上喧。”③古诗:“驱车策驽马。”④又:“饮马长城窟。”何逊诗:“露湿寒塘草。”⑤古诗:“两头纤纤月初生,磊磊落落向曙垦。”⑥庾信诗:“苍茫云貌愁。”⑦《家语》:孔子曰:“吾道其南矣。”汉王褒《九怀》:“弥远路兮悠悠。”钱谦益曰:《寰宇记》:同谷县有栗亭镇,咸通中,刺史赵鸿刻石同谷曰:工部题栗亭十韵,不复见。鸿诗曰:“杜甫栗亭诗,诗人多在口。悠悠二甲子,题记今何有?”王嗣奭曰,无食二句,此公卜居本意,然时无地主,衣食从何得之?所以东柯、同谷,终非驻足之所也。  韩子苍曰,子美《秦州纪行》诸诗,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学者宜常讽诵之。《朱文公语录卜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旷逸不可当,如《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乃其少作也。张级曰:二公之论不同。大抵此诗变化精细,皆兼有之。但公时年四十八,故云“我衰更懒拙”,未可谓之少作。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已回邻面三年粉,又结寒丝几茧冰。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

钦惟合宫,承神至奠。

祗武专精,俨然若存。

奠兹嘉阳,茝兰其芬。

发祉隤祥,以子以孙。

女姑听。

女姑听。

学取麻姑至净清。

依他妙善行。

莫惺惺。

莫惺惺。

外做憨痴内自灵。

功成赴玉京。

芍药初开百步香,小阑幽拚隔长廊。

好花都属富家郎。

此乐莫教儿辈觉,老夫聊发少年狂。

高烧银烛照红妆。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相看半百。

劳生等是乾坤客。

功成一笑惊头白。

惟有榴花,相对似颜色。

蓬莱水浅何曾隔。

也应待得蟠桃摘。

我歌欲和君须拍。

风月年年,常恨酒杯窄。

风梳雨洗。

玉阙琼楼何处是。

万里秋容。

唤起嫦娥酒未中。

相逢且醉。

忙里偷闲知有几。

况自丰年。

须信金华别是天。

半夜劈破太空,太阳正照白书。

掩却万象生铁一团,二俱列下别有商量。

南海观音菩萨,端坐水月道场。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系自我者,可以力行。

系自人者,难乎力争。

贵为万乘,亦莫之矜。

贱为匹夫,亦莫之凌。

新梢凝翠,落照余红。

乱鸦噪罢,叶叶清风。

图画天开,春风剪裁。

烂银庭院,白玉楼台。

将谓乳峰贫彻骨,敌君王富自何来。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顶雪抗春,目寒射人。

蓑裹江湖雨,斗浮河汉津。

拙忘机兮抱瓮,妙不传兮斲轮。

谷鸟岩华自声色,十方普现刹尘身。

面如玉盘身八尺,燕语清狞战袍窄。

古岳龙腥一匣霜,江上相逢双眼碧。

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别我归稽巘.他年必帅邯郸儿,与我杀轻班定远。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风岁岁苍龙头。

偶然根叶著下土,散作人间百花树。

莫疑君家此花无种生,定是天上苍龙精。

白玉之趺青玉簇。

开花既奇成又速。

三年方骇大如林。

五年已见高逾屋。

我来吟作书林花,烟尘万卷重抽芽。

君家原不孝义种,自来青州丞相家。

为君出芝草,芝草那能千日好。

为君结琥珀,琥珀恐为贪者获。

不如此花混在春花丛,岁岁与君同春风。

春风同赏复同吟,愿与主人同好心。

更令此花分作千古本,处处种成君子林。

动地百年无桀跖,后天一寿有颜曾。

全真门户,清净根源。

住行坐卧归元。

日用时时擒捉,意马心猿。

常行无憎无爱,便施恩、先复雠冤。

下手处,练冲和修补,有漏之园。

瑞气祥光深处,收神水,徐徐自没潺ё。

红锦蛇儿虽小,闲视灵鼋。

两般混成一物,现元初、性月团圆。

恁时节,礼重阳师父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