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谿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赏析

作品赏析

原注: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鹤注】《九域志》:秦州,西南至成州二百六十五里。同谷,其附邑也。崔德符曰:诗题两纪行:发秦州至凤凰台,发同谷县至成都。二十四首皆以纪行为先后,无复差舛。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①。无食问乐土②,无衣思南州③。  (首叙启行大意。)  ①《北史》:冯伟不治生事。②《庄子》:“吾无粮,故无食。”师氏曰:同谷不经残破,故云乐土。《诗》:“乐土乐土,爱得我所。”③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地志:同谷,蜀北秦南,故曰南州。《楚辞》:“嘉南州之炎德。”  汉源十月交①,天气如凉秋。草木未黄落②,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嘉③,下有良田畴④。充肠多薯蓣⑤,崖蜜亦易求⑥。密竹复冬笋⑦,清他可方舟⑧。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言同谷之当居。上四,记风景之暖,应上“无衣思南州。”中四,记物产之美,应上“无食同乐土。”冬笋,承物产。清池,承风景。公《秦州》诗,眷眷于东柯之胜,及《寄侄佐》诗,又叹羡其所居山水,然实未尝往居焉。读此章,知赴同谷时,盖寓于栗亭也。) ①《杜臆》:成县之东河,源出秦州南,又有南河,源出青渠堡南,俱入龙峡,注干嘉陵江。嘉陵水,即汉水。此诗汉源,当在龙峡。鲍注以0 汉源为县名,非也。《唐书》:汉源县属成州。地志: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氏道,西源出陇西西县之.冢山,南入广汉。此名汉源,盖西汉也。《诗》:“十月之交。”②《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③《九域志》:栗事,在成州东五十里,去秦州一百九十五里。《杜臆》:栗亭,乃魏时县名。志云:即汉源别名也。④曹植诗:“良田无晚岁。”《孟子》:“易其田畴。”⑤梁元帝书:“适口充肠,无素弗获。”《本草》:薯蓣,俗名山药,补虚劳,充五脏,注:蜀道者尤良。陶隐居曰:薯蓣处处有之,掘取食之以充粮。《山海经》作藉舆,音与薯蓣同。⑥《图经本草》:石蜜,即崖蜜,其蜂黑色,似■,作房于岩崖高峻处或石窟中。以长竿刺令蜜出取之,多者至三四石,味■,色绿,入药胜于他蜜。黄希曰:崖蜜,成州多产,故贡蜡烛。李义山诗:“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唐人大抵称蜜为崖蜜。⑦谢灵运诗:“密竹使径迷。”⑧曹植诗:“清池激长流。”《西都赋》:“方舟并骛。”注:“方,并也。”  此邦俯要冲①,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②,登临未销忧③。谿谷无异石④,塞田始微收⑤。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⑥。  (此言秦州之当去。人事稠杂,则非风景之幽矣。塞田薄收,则无物产之饶矣)。  ①《汉灵帝纪》:傅燮曰:“凉州,天上要冲,国家藩卫。”②《世说》:王子敬曰:“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③张缵启:“归瞰户瞩,不异登临。”《登楼赋》:“聊暇日以销忧。”④宋玉《风赋》:“浸淫谿谷。”⑤谿谷皆石,则难耕。塞田带沙,故薄收。⑥李陵诗:“行人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①,乌啼满城头②。中宵驱车去③,饮马寒塘流④。磊落星月高⑤,苍茫云雾浮⑥。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⑦。  (此叙临发情景。日暮孤征,戴星侵雾,不胜中途寥落之感矣。《杜臆》:此诗难于作结。“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亦近亦远,收得恰好,与“飘荡云天阔”同意。胡夏客曰:行役著此结语,何等气象。此章,起段四句,次段十二句,下两段各八句。) ①庾信诗:“野戍孤烟起。”②王筠诗:“栖乌城上喧。”③古诗:“驱车策驽马。”④又:“饮马长城窟。”何逊诗:“露湿寒塘草。”⑤古诗:“两头纤纤月初生,磊磊落落向曙垦。”⑥庾信诗:“苍茫云貌愁。”⑦《家语》:孔子曰:“吾道其南矣。”汉王褒《九怀》:“弥远路兮悠悠。”钱谦益曰:《寰宇记》:同谷县有栗亭镇,咸通中,刺史赵鸿刻石同谷曰:工部题栗亭十韵,不复见。鸿诗曰:“杜甫栗亭诗,诗人多在口。悠悠二甲子,题记今何有?”王嗣奭曰,无食二句,此公卜居本意,然时无地主,衣食从何得之?所以东柯、同谷,终非驻足之所也。  韩子苍曰,子美《秦州纪行》诸诗,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学者宜常讽诵之。《朱文公语录卜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旷逸不可当,如《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乃其少作也。张级曰:二公之论不同。大抵此诗变化精细,皆兼有之。但公时年四十八,故云“我衰更懒拙”,未可谓之少作。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莲叶初生南浦。

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

凝伫。

楼外一江烟雨。

无言屈指也。

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

凄惶受尽也。

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

自嗟叹也。

这情怀、如何诉也。

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

闲也。

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销减也。

光阴换也。

空辜负、少年也。

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

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

玉女开金殿,金公锁玉关。

真清真净养胎仙。

云透坎离间。

贪看灵光上下。

忘了之乎也者。

神珠吐出九般霞。

跨鹤赴仙家。

马风乾。

有微言。

一别风仙恰二年。

思心似倒县。

去无缘。

阙盘缠。

乞化长安自肯钱。

成人在众贤。

一国之中,圣主最尊。

四民之中,君恩最重。

衲重居四民之外,正当今日如何报恩。

万年松顶拂云高。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周官人,家豪富。

长安通检,最为上户。

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

叹利名,不坚固。

使我灰心,转生开悟。

行大道、一志无移,

虎憎鸡嘴,闻者畏之。

后人衡鉴不高,唤作二俱弄险。

频年忍流移,犹幸稊稗熟。

稊亦已无,何以填饥腹。

时方迫冻馁,势恐瞢荣辱。

傥无意外忧,根蘖犹可斸。

礼有祈报,国惟典常。

笾豆丰洁,降升齐庄。

备物致志,式计累觞。

昭格来享,自天降康。

风萧萧,雨萧萧。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达磨大师无端游梁历魏,二祖大师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马师一踏,天下大禅佛枉自吃了四藤条,说着令人恨不消。

二月探供三月酒,今年未得去年钱。

我尊我亲,承天之祉。

寿名兼美,家国咸喜。

公傅秉礼,实册有糨。

惟千万祀,令闻不已。

金石弃庭,珩璜在列。

绘画乾坤,形容日月。

巍巍功德,赤赤谟烈。

垂亿万年,鸿徽昭揭。

非衣不传於法,非法不授於衣。

衣既已授,法若为传。

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

娑罗双树间,瞿昙展会睡。

一睡二千年,而今醒也未。

醒了也,足观瞻。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我馂惟阜。

我肴孔庶。

嘉味既充。

食旨斯饫。

属厌无爽。

冲和在御。

击壤齐欢。

怀生等豫。

烝庶乃粒。

实由仁恕。

天巧剪瑶花,六出缤纷落。

二祖立腰酸,杨岐嗟项缩。

争似炎炉头柮榾高烧,纸衾包却暖烘烘。

憨睡著,天堕凝寒一色边,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