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在诗人的范围以外对一个雨点一生的观察

哦 要下雨啦诗人在咖啡馆的高脚椅上瞥了瞥天空 小声地咕噜了一句舌头就缩回黑暗里去了但在乌云那边 它的一生 它的一点一滴的小故事 才刚刚开头怎么说呢 这种小事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关心更大的 诗人对女读者说依顺着那条看不见的直线 下来了与同样垂直于地面的周围 保持一致像诗人的女儿 总是与幼儿园保持着一致然后 在被教育学弯曲的天空中被弯曲了 它不能不弯曲但并不是为了毕业 而是为了保持住潮湿它还没有本事去选择它的轨迹它尚不知道 无论如何选择都只有下坠的份了 也许知道可又怎么能停止呢 在这里一切都要向下面去快乐的小王子 自己为自己加冕在阴天的边缘 轻盈地一闪脱离了队伍 成为一尾翘起的小尾巴 摆直掉 又弯起来翻滚着 体验着空间的自由与不踏实现在 它似乎可以随便怎么着世界的小空档 不上不下初中生的课外 在家与教室的路上诗人不动声色 正派地打量着读者的胸部但它不敢随便享用这丁点儿的自由总得依附着些什么总得与某种庞然大物 勾勾搭搭一个卑微的发光体害怕个人主义的萤火虫盼望着夏夜的灯火管制就像这位诗人 写诗的同时也效力于某个协会 有证件更快地下降了 已经失去了自由在滑近地面的一瞬 (事物的本性总是在死亡的边缘上 才抓住)小雨点 终于抢到了一根晾衣裳的铁丝改变了一贯的方向 横着走开始吸收较小的同胞渐渐膨胀 囤积成一个透明的小包袱 绑在背脊上攀附着 滑动着 收集着比以前肥大 也更重它似乎正在成为异类珍珠 葡萄 透明的小葫芦或者别的什么 它似乎又可以选择这权利使它锋芒毕露 具备了自己的形式但也注定要功亏一篑 这形式的重量早已规定了是朝下的 一个天赋的陷阱就像我们的诗人 反抗 嚎叫然后合法 登堂入室用唯美的笔 为读者签名拼命地为自己抓住一切但与铁丝的接头越来越细为了更大更满 再也不顾一切满了 也就断掉 就是死亡身子一抖 又成了细细的一条顺着那依然看不见的直线 掉到大地上像一条只存在过一秒钟的蛇一摆身子 就消散了但这不是它的失败它一直都是潮湿的在这一生中 它的胜利是从未干过它的时间 就是保持水分 直到成为另外的水 把刚刚离开馆咖啡馆的诗人的裤脚 溅湿了一块

诗人简介

于坚(1954- ),出生于昆明,著名当代诗人,“他们”诗群代表诗人之一。16岁起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3年与同学发起银杏文学社出版《银杏》,1985年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他们”诗群的诗人认为“诗到语言为止”,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于坚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1994年长诗《O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出版的诗集有《诗六十首...► 2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以柳堤边舞,黄莺树上鸣。

瞿昙真实相,历历在而今。

谁言入灭向双林。

砚八百年今懒进,蟹一尺大何能烹。

叩槛出鱼鳖,诗成一笑粲。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子细看。

净而纯中无一尘,纯而净中有万应。

眼睛明,鼻孔正。

更将折筋搅沧溟,令彼龙鱼知水为命。

含法界,大地须弥藏一芥。

外道声闻永不传,究竟不如心自解。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

西风平野。

一点香随马。

十一十二,无处回避。

十四十五,充塞寰宇。

者边那边,或去或住。

一箭上红心,黄金如粪土。

圭烂饮。

后玄机宜再审。

上田田。

了真功得自然。

中莲绽。

是为仙无失陷。

了心休。

继海蟾的祖刘。

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临池濯吾足,汲水濯吾缨。

尘埃一谢去,神与体俱清。

月明渐映檐东出,置枕东床夜萧瑟。

更无俗物败人意,唯有清风入吾室。

禀火自高明。

毓金挺刚克。

凉燠资成化。

羣芳载厚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倒栽石上无根树,枝叶通身一夜萌。

情尘未脱,有眼如盲。

户牖见通,墙壁生碍。

簸箕有唇,洞庭无盖。

像兮非真,真兮非像。

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

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混成一气,周行四时。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入门一句,宾主历然。

不劳弹指,天宽地宽。

壶中消息异人间。

约阁江梅远近山,一天风月绕柴关。

休言鸟断人?绝,觅句逋仙正不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