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撸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撸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注释】:李俊民 ,金代词人,祖居京都(今北京)。本词即写作者离开京都,告别亲友而写的一首离词。上片写伤别之情。“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开门见山 ,写离别之状,写离别之时。“忍泪”表明作者对离别的伤心烦乱 。“杨花”既指离别在杨花纷飞的三月 ,又借杨花纷乱喻作者离别心乱如麻的心绪。“惆怅天涯又离别 。”一句“ 又离别”表现“忍泪” “惆怅”的原因。“碧云西畔 ,举目乱山重叠。”远远望去 ,要去的碧云西畔 ,群山层叠,行路艰险。“据鞍归去也,情凄切!”虽离别之心伤,虽路程之艰险,而君命难违,只能“据鞍归去”,凄然而走。下片述别后之思,思后之愿。“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一日三秋”语出《诗经·王风》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容离愁之痛,思念之苦。“一日三秋 ”“寸肠千结”既是一种夸张,又形象表现出作者与京友难舍难分的情谊。“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此情此景,作者不禁鼓起勇气责问青天明月:算起来天上应没有可以怨恨的,要不然月亮怎会暂圆而复缺呢 ?苏东坡有 “月有阴晴圆缺”之句,而这里作者用圆、缺对比,以月的圆缺比喻人生聚散。“愿人长似,月圆时节。”月亮无恨,暂圆还缺,人生世事更是愁苦。因此作者又对月许愿:愿人生如那月亮长圆的时候,不要再受那离散之苦。一问一愿,把离别时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用前人诗词较多,然而并不令人感觉到是有蹈袭之弊,所借之笔顺手拈来,又别出新意,为我所用,如同己出,可见作者驾驭词艺的表达能力可称一绝。
官小宦游初,清贫如旧。
小簇杯盘旋篘酒。
虽然微禄,不比他们丰厚。
也知惭愧是,皇恩受。
富贵千般,享之惟寿。
心地平时到头有。
摩挲铜狄,祝望比他长久。
鼎来荣贵待,通闺后。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
前番风霜饱谙矣。
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
程程有好在,应惭愧。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
随分杯筵称家计。
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
待儿官大,做奢遮会。
幽思耿耿堂,芸香风度。
客至忘言孰宾主。
一篇雅唱,似与朱弦细语。
恍疑南涧坐、挥谈尘。
霁月光风,竹君梅侣。
中有新亭泪如雨。
力扶王略,志在中原一举。
丈夫心事了、惊千古。
密竹翦轻绡,华堂初建。
卷上虾须待开宴。
寿期春聚,芍药一番开遍。
砌成锦步帐,笼弦管。
绛节近颁,丹雏重见。
花里双双乍归燕。
重重乐事,凭仗东风拘管。
一时分付与,金荷劝。
金粉拂霓裳,凌波微步。
瘦玉亭亭倚秋渚。
澹香高韵,费尽一天清露。
恼人容易被、西风误。
微雨岸花,斜阳汀树。
自惜风流怨迟暮。
珠帘青竹,应有阿溪新句。
断魂谁解与,烟中语。
曾醉武陵溪,竹深花好。
玉佩云鬟共春笑。
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
日斜青凤舞,金尊倒。
歌断渭城,月沈星晓。
海上归来故人少。
旧游重到。
但有夕阳衰草。
恍然真一梦,人空老。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
须是荣华更长久。
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
精神浑是个,西王母。
遥想画堂,两行红袖。
妙舞清拥前后。
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
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锦告侈脂封,煌煌家宝。
偕老之人已华皓。
绿云拥鬓,更没一根入老。
但从和晬看,年堪考。
叶是松苗,松为叶脑。
禀得松神大都好。
人人戴白,独我青青常保。
只将平易处,为蓬岛。
感皇恩,承天诏,控西南。
大门敞、高对烟岚。
双权再任,过期无代复登三。
晏然军国,事和平,灾割封缄。
年将暮,心归道,搜玄路,访清谈。
降尊宠、谦下无惭。
山人放旷,本来无得有何参。
但能慈忍,戒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