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1]“避”一作“备” [2]“征战”一作“长征”[3]一作“衔飞上枯枝”  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所评颇中肯綮。  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远,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宗宗严酷的事实,汇聚到诗人胸中,同他忧国悯民的情怀产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愤,内心的呼喊倾泻而出,铸成这一名篇。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惨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本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军呢?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战城南》是汉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为汉《饶歌》十八曲之一。汉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本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孙静)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荷花香里藕丝风。

人在水晶宫。

天上桥成喜鹊,云边帆认归鸿。

去天尺五城南杜,趣对柘袍红。

若问安边长策,莫须浪说和戎。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

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亦可见矣。

丁末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

墙头换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

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

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汉江南北何萦纡,千山万山肩相扶。

中间伟然一丈夫,岘山之楚鹿门苏。

我行一舍到苏岭,忆与许子同奔趋。

楚山只在城南隅,一月不到何其迂。

远求白傅近舍湜,人情未怪瑟与竽。

梯飚自到绝径处,命名君定是昌黎徒。

相当伐山开道时,野鸟惊去穷猿呼。

独携千古两耆旧,卧龙凤雏与之俱。

下看海内无所见,泪落汉水心长吁。

我虽不得从公舆,诵公之诗读公书。

挂之高堂心目舒,便是居士游山图。

金斗城南载酒频。

东西飞观跨通津。

漾舟聊送雨余春。

桃李趣行无算酌,桑榆收得自由身。

酣歌一曲太平人。

昨日出城南,战阵如云屯。

兵刃欲相接,杀气方腾掀。

黄尘塞天地,日月为之昏。

壮士仗忠义,不忘丧其元。

奋然为前驱,誓报明主恩。

卒伍皆贾勇,翕合无异言。

唯欲纾祸难,岂辞职属橐鞬。

元戎既启行,旌旆交缤繙。

谓当奏凯还,受爵效屏藩。

众寡力不侔,傍复乏外援。

战久俄败衂,靡闻钲鼓喧。

军中纪律严,致死无敢奔。

全理由同陷没,千万无一存。

肢体膏草莽,血流成川源。

国虽加恤典,莫能返其魂。

白骨蔽四野,鬼哭多烦冤。

怀哉唐虞君,大德罔亏骞。

垂衣成至治,万国皆晏然。

齐威虽霸主,亦赖仲父贤。

九合不以兵,仲尼所称传。

兵乃不祥器,圣贤尝戒旃。

人苟服其仁,斯亦何用焉。

余寒尚峭。

早凤沼冻开,芝田春到。

茂对诞期,天与公春向廊庙。

元功开物争春妙。

付与秾华多少。

召还和气,拂开霁色,未妨谈笑。

缥缈。

五云乱处,种雕菰向熟,碧桃犹小。

雨露在门,光彩充闾乌亦好。

宝熏郁雾城南道。

天自锡公难老。

看公身任安危,二十四考。

五杂组,旗亭客。

往复还,城南陌。

不得已,天涯谪。

仿佛城南路,繁香扑市桥。

和风羽羽禽声乐,晴日迟迟花花气深。

妙理冲融无间断,湖边伫立此时心。

连持梁洋印,久作溪山主。

深知为郡乐,但畏买茶苦。

来归天禄阁,坐守登闻鼓。

九重未明入,百辟盈庭舞。

城南独归卧,心事谁当语。

旧闻吴兴胜,试问天公取。

家贫橐装尽,岁莫轻帆举。

苕溪净多石,弁岭瘦无土。

湖藕雪冰丝,山茶泼牛乳。

香粳饭玉粒。

鲜鲫?会红缕。

宫开水精洁,人寄画屏住。

俗吏自难堪,诗翁正当与。

従来思清绝,况乃病新愈。

团团肘后丹,皓皓胸中素。

高卧镇夸俗,清谈静烦诉。

应笑杜紫微,湖亭但狂顾。

身是人间一老樵,城南烟水寄迢迢。

寻人偶到金家?,取米时经杜浦桥。

小市孤村鸡喔喔,断山幽谷雨萧萧。

吾曹自养无能尔,楚客应无隐可招。

战地何昏昏。

战士如群蚁。

气重日轮红。

血染蓬蒿紫。

乌乌衔人肉。

食闷飞不起。

昨日城上人。

今日城下鬼。

旗色如罗星。

鼙声殊未已。

妾家夫与儿。

俱在鼙声里。

桓将军,军城南。

牛将军,军城北。

他军只有八千人,卒急临洮攻未得。

道无可成,法无可说。

黄面瞿昙,重重败缺。

家丑岂容外泄,刚被儿孙告讦。

图形画影与人看,乳窦门风添暖热。

彷彷佛佛,一似阆州城南锦屏山,子细看来,却是鹿苑啣花,竺峰积雪。

添得时人眼中屑。

北城南埭。

玉水方流汇。

青樾里,红尘外。

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

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

分散西园盖。

消减东阳带。

人事改,花源在。

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

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

千峰翠玉。

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

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

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

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

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

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

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翼翼王人。

言告惟慕。

公舆驾言。

乃眷斯顾。

华旗飞藻。

鸣鸾振路。

騑騑驷牡。

嘘天载步。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城南病客食不足,日与天随争把菊。

饥肠昨作细泉响,岂识韭齏并豆粥。

五州自有定远侯,虎头燕颔飞食肉。

门前麴封何足道,酒出兵厨泻春瀑。

康成温伟秀两眉,何啻五斛当一斛。

席中珍句出半酣,但惊墨迳通群玉。

不知清风静扫脾,徒见秋电寒摇目。

相君脱粟好名尔,何用留侯归辟谷。

我今枯槁固其分,尚未有閒气蟠空腹。

侯当下士屈体貌,屡唤不来仍不逐。

羊臑鱼尾痴不食,却觅山僧煮寒蔌。

敢烦庞生要栗里,欲谢杨公向疏属。

午庵聊拂偃月床,卧听春飚过修竹。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