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杂曲歌辞·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小诗,情真意蕴,质朴自然。  开头“欲别”二字,扣题中的“别离”,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表现不忍分别,虽不能说毫无此意,不过从全诗来看,这一动作显然是为了配合语言的,那么它的含意也就不能离开人物语言和说话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停一停,好静静地听一听自己的话;就她自己而言,也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流露出一种郑重而又亲昵的情态。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分量、情感的分量,以便引起对方的重视。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就开口说话了:“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别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令人费解。但是,要联系第四句来看,便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走到一个“可怕”的去处──“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此时此言,看似不得要领,但这个“多余的弯子”,又是多么传神地画出了她此刻心中的慌乱和矛盾啊!  第三句放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迟迟不归岂非“恨”事!然而她却偏说“不恨归来迟”。要体会这个“不恨”,也必须联系第四句──“莫向临邛去”。临邛,即今四川省邛崃县,也就是汉代司马相如在客游中,与卓文君相识相恋之处。这里的“临邛”不必专指,而是用以借喻男子觅得新欢之处,到了这样的地方,对于她来说,岂不更为可恨,更为可怕吗?可见“不恨归来迟”,是以“归来迟”与“临邛去”比较而言。不是根本上对“归迟”而不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之谓。这句诗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隐忍着痛苦的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这么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绵绵之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莫向临邛去”!以己之情,动人之情,那该是更能打动对方的吧?情深意挚,用心良苦,诚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衬托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方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洗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出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隽永深厚,耐人寻味。它与“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白居易《怨词》);“常恐新声发,坐使故声残”(孟郊《古妾薄命》);“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薛道衡《豫章行》)等诗句一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可悲的处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诗用短促的仄声韵,亦有助于表现人物急切、不安的神情。  (赵其钧)

诗人简介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发邺北经古城》、《杂怨》等,其中以《咏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传最广(《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认定为李绅的作品,故不提)。► 4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他弓莫挽,他马莫骑。

他非莫辨,他是莫知。

我瞿昙佛,具正遍知。

子母分解,只在当时。

毡拍板,无孔笛。

狭路相逢,五音六律。

吹无孔笛,和毡拍版。

父子和同,冰炭相反。

末上之机果若何,定州元出花瓷碗。

禅既强名,会亦妄立。

一火无知,打棚杂剧。

百样乔妆诳世人,千般怪语瞒天日。

若是本色行家,不打这般鼓笛。

画影图形转弗堪,丛林千古成狼籍。

不狼籍,留与仁禅遮破壁。

不落因果,突出野狐。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不昧因果,得脱野狐。

言无展事,语不投机。

随言者丧,滞句者学。

逢人不得错举。

一言相契,万古不移。

柳眼发新条,梅花满旧枝。

酒秃酒秃,何荣何辱。

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

坏与不坏,言端语端。

舌头咬破,自觉心酸。

大随投子,终无两般。

万里区区,独自往还。

仰之弥高,赞之弥坚。

瞻之在后,忽然在前。

石头重举,隐峰无言。

若更不会,三千大千。

白牯问狸奴,虚空酬万象。

电激不停踪,谷虚谁答响。

啐兮啄兮,清机历掌。

回头{左车右度}轹范春时,舌上葛藤长万丈。

百岁光阴如劈箭,无常生灭日迁变。

唯有摩诃般若多,耀古腾今无背面。

见不见,碗子扑落地,碟子成八片。

亭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

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

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

一片顽心要似飞。

引入千古不思归。

幸遇明师因晓了,肯教熟境再相随。

你来时,我却西。

我今省悟即从伊。

万劫轮回皆为汝,百般魔障更因

瑞岩家风,唤主人公。

昨夜南山,虎咬大虫。

识法者惧,欺敌者亡。

水中辨乱,须是鹅王。

柳色重重翠作堆,豁开三径不纡回。

门前是旧时底,付与渊明归去来。

谁道他乡异故乡。

泉江风物似湄湘。

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

今共古,几重阳。

休将往事更平章。

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

师子咬人,狂狗逐块。

三十里来方始悟,何似当初莫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