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 、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 红妆 ”、“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 ,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 。“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 ,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 ,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全词笔调清新 ,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 ,因景抒怀 。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内容与形式统一 ,可谓“得其所哉”。

诗人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420篇诗文

诗文推荐

结夏駸寻逾六日,蓬壶纪瑞生辰。

祥烟葱郁蔼门庭。

骖鸾双女侍,毓凤二雏新。

暂尔勾稽淹大手,声名已彻枫宸。

行膺当路荐章荣。

璇源添喜庆,椿算祝遐龄。

幂幂尘埃。

叹自古悠悠,不省沉埋。

利名场上,人我丛中,单认这个形骸。

念本来一点,谁无分、都是仙材。

谩疑猜。

唤千声酩酊,不肯头回。

何日梦中惊觉,管识破从前,白蚁庭槐。

洞天深处,霞友云朋,谈冰咀雪相陪。

对紫芝幽圃,香风里、碧酒倾杯。

信悠哉。

有龙蟠虎绕,沉醉蓬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圣明代,海县澄清。

惠化洽寰瀛。

时康岁足,治定功成。

遐迩贺升平。

嘉坛上,昭事神灵。

荐明诚。

报本禅云亭。

俎豆列牺牲。

宸心蠲洁,明德荐惟馨。

纪鸿名。

千载播天声。

燔柴毕,云罕回仙仗,庆鸾辂还京。

八神扈跸,四隩来庭。

嘉气覆重城。

殊常礼,旷古难行。

遇文明。

仁恩苏品汇,沛泽被簪缨。

祥符锡祚,武库永销兵。

育群生。

景运保千龄。

十月江南风信早,梅枝早D335先春。

田园剩得老来身。

浪言陶处士,犹是晋朝臣。

人道革爻居四九,谁知数在E578B97E。

明年五十志当伸。

低头羞老妇,且结会稽盟。

忆著旧山归去乐,松筠岁晚参天。

老来慵似柳三眠。

从教官府冷,甘作地行仙。

青琐紫微追昨梦,扁舟已具犹怜。

有情如酒月如川。

为君忘饮病,更拟索茶煎。

一向沉空,偏枯着静,痴人枉费工夫。

磨砖作镜,缘木欲求鱼。

见月何须用指,观花悟、总是真如。

聪明士,随机解物,无愠无愉。

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

露堂堂,光赫赫,一颗神珠。

混俗凝然不染,居众处、尘法难拘。

知常用,巍巍荡荡,何所不虚无。

我嗏今夜为情忙,又那得、工夫送巧。

古松不知几千年,直干欲上干青天。

樛枝下与人世接,冷风过之万壑喧。

猿惊鹤怪樵牧遁,百鬼愁绝谁傍边。

纷纷海内丝竹耳,何处缥缈来臞仙。

整襟拱听移永日,置琴弗顾僮欹眠。

松风有际意无尽,庄骚不数惟易玄。

嗟乎深山大泽松不乏,斯人往往千载之陈编。

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止斋虚静对立久,晴昊亦为生苍烟。

毕宏韦偃骨已朽,画工一世脂粉便。

北湖居士安得此,奄有二子云山传。

北湖居士云山传,吾对孰与杜老起九原。

每向街头来往走,谁人识此葫芦。

长盛美酒岂须沽。

时时真畅饮,日日不曾无。

自是一身唯了事,相随肯暂离余。

杖头挑起*江湖。

一船风月好,千古水云舒。

公似寒梅,向层冰积雪,越样清奇。

仙溪前辈相望,可比方谁。

百篇剀切,似君谟、又似当时。

更正简,相君颛面,崇清老子庞眉。

未可卷怀袖手,续平泉庄记,绿野堂诗。

苦言譬如食榄,回味方思。

嗣皇访落,怪鹤书、直恁来迟。

烦借问,二童一马,几时入尉瞻仪。

身闲唯爱静,篱外是荒郊。

地僻怜同巷,庭喧厌累巢。

岸声摇舴艋,窗影辨蟏蛸。

径只溪禽下,关唯野客敲。

竹冈从古凸,池缘本来bn.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

渔情随锤网,猎兴起鸣髇.好梦经年说,名方著处抄。

才疏惟自补,技痒欲谁抓。

窗静常悬dO,鞭闲不正鞘。

山衣轻斧藻,天籁逸弦匏。

蕙转风前带,桃烘雨后胶。

藓干黏晚砌,烟湿动晨庖。

沉约便图籍,扬雄重酒肴。

目曾窥绝洞,耳不犯征铙。

历外穷飞朔,蓍中记伏爻。

石林空寂历,云肆肯哓譊.松桂何妨蠹,龟龙亦任嘲。

未能丹作髓,谁相紫为胞。

莫把荣枯异,但和大小包。

由弓猿不捷,梁圈虎忘虓。

旧友怀三益,关山阻二崤。

道随书簏古,时共钓轮抛。

好作忘机士,须为莫逆交。

看君驰谏草,怜我卧衡茅。

出处虽冥默,薰莸肯溷殽。

岸沙从鹤印,崖蜜劝人摷。

白菌盈枯枿,黄精满绿筲。

仙因隐居信,禅是净名教。

勿谓江湖永,终浮一大瓟。

因遇风仙,头分丫角。

从今陡顿忘形壳。

攀援爱念上心来,被予慧照先知觉。

景灭澄明,道光遥邈。

炉中露就灵灵雹。

功成专待紫书来,胎仙

青年去了。

青衫破了。

旧日青毡无了。

一时清兴未能除,说与故人知道。

春花春好。

秋花秋好。

每日看花尤好。

人生沽酒买花钱,消得杖头多

殊庭不可及。

风熛多异色。

霞衣不待缝。

云锦不须织。

太平功。

拥佑帝尧聪。

歌九德,偃五戎。

寰海被祥风。

车书万里文轨同。

自南北西东。

耕田凿井,戏垂髫华发,跻仁寿域变时雍。

大明方天中。

弃养东朝苦匆匆。

玉座如存,永隔慈容。

恨难穷。

崇庆空。

飚轮仙驭无踪。

超宇宙,驾云龙。

祎翟掩轩宫。

柏城王气长郁葱。

温洛照寒崧。

光灵在上,徽音流千古,昭如日月丽层穹。

太任家邦隆。

彤史青编永垂鸿。

清朝笙镛。

奏假钦崇。

送我南来舟一叶,谁教催动鸣榔。

高城不见水茫茫。

云湾才几曲,折尽九回肠。

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

和天瘦了也何妨。

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金殿晚、愁结坤宁。

天下母、忽仙升。

云山浩浩归何处,但闻空际彩鸾声。

紫箫断後无踪迹,烟霭霭,夜澄澄。

晓梦到瑶城。

当时花木正冥冥。

君成道,去何许,寂寂空山号行府。

自从汉末人相值,因循今莫睹。

凄凉古庙落嵓隈,水绕閒庭萦嫩苔。

敕令立观奉香火,屈指古十年中来。

道士张君见奇古,精力强明奈寒暑。

从前观心力勤苦,经画一新旧堂庑。

尝闻仙者好楼居,杰阁晕飞接云衢。

往来世外隐君子,万一鹤驭停须臾。

我劝张君更磨练,莫遣光阴随物转。

一朝平步玉皇前,何虑群仙不相面。

多少纷纷尘世人,梦中说梦元非真。

妙处工夫如会了,千百世界现全身。

昨日苦留今日住,来朝再住无因。

画楼欲下几逡巡。

残灯三两焰,别泪一双人。

料得离居多少恨,归期数遍冬春。

长愁不独茧眉颦。

口中生石阕,腹内转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