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九歌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1]:音“求”。[2]:音“阵”。[3]:音“界”。[4]:音“福”。【简析】:《星经》记载:“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庄子·天地篇》云:“主之以太一”,成玄英注:“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囊括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汉书·郊祀志》曰:“天神贵者太一。”“皇”是最尊贵的神的通称,“太一”在楚人中是东方最尊贵的天帝之神。-------------------------------------------①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②穆:恭敬肃穆。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上皇:即东皇太一。③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④璆(qiu2求):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⑤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玉瑱(zhen4镇):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⑥盍(he2合):同“合”,聚集在一起。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⑦蕙:香草名,兰科植物。肴蒸:大块的肉。藉:垫底用的东西。⑧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⑨枹(fu2伏):鼓槌。拊(fu4附):敲击。⑩安歌:歌声徐缓安详。⑾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⑿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姣服:美丽的服饰。⒀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⒁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⒂君:此处指东皇太一。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竽瑟齐奏乐音强。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赏析】  作为《九歌》的开首篇,《东皇太一》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认为东皇太一是东帝;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皆承袭其说,何焯《义门读书记》与马其昶《屈赋微》则认为是战神;闻一多又以为是伏羲;还有以为太乙、齐国上帝的,不一而足。  其实,“太一”在屈原时代并不是神,它在“东皇太一”中不可能充当神的称谓;而“东皇”,由于先秦时代的东——春对应等关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称。在没有更确凿材料发现之前,“东皇太一”应是春神的说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这里的含义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与开端。  诗一开首,先交待祭祀的时日——因是祭春神,故时日当在春天。选择春日的吉良时辰,人们准备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东皇太一,让其愉悦地降临人世,给人间带来万物复苏、生命繁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抚摸长剑上的玉珥,整饬好服饰,恭候春神降临。开头四句,简洁而又明了地写出了祭祀的时间与祭祀者们对春神的恭敬与虔诚。  继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备的祭品:瑶席,玉瑱,欢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这一切,配合着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诉人们,春神将要降临了。整个祭祀气氛开始进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诗的尾声,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时降临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动人的舞姿与外表,“芳菲菲兮满堂”——是春神带来的春的气息与氛围。欢迎祈盼的人们于是钟鼓齐奏、笙箫齐鸣,使欢乐气氛达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乐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态的直接描绘,也是祭祀的人们对春神降临所表露的欣喜心态。  全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气氛热烈,给人一种既庄重又欢快的感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  屈原以不同于《九歌》它篇的写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生动展现了祭神的整个过程和场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徐志啸)

诗人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 3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朝止阊阖宫。

暮蔂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

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

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

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余照。

淹留且晞发。

归轩小驻莫匆匆,佳节胡宜客路中。

已缔金兰千载契,政思萸菊一樽。

磕山烟薄秋容瘦,槐衮帘疎晚照红。

此兴向君歹不浅,要看醉帽受西风。

吴姬歌,歌声宛宛歌情多。

当尊一阕且呼酒,酒遍余声无奈何。

春风颠狂亦如我,坐见花外遥湖波。

衲僧拄杖子,漫漫黑似烟。

西湖九个月,可恶亦堪怜。

忽然飞过鄞江去,搅动沧溟浪拍天。

惜春正是上春时,何处春情可赋诗?

吴王台下斗芳草,苏小门前歌《柳

六尺湘漪簟冷。

去腊陈三劄,兹秋奉九筵。

群英俱有赋,孤迹敢无篇。

宗祀新隆礼,宸衷上格天。

虚明融寂寞,大化合敷宣。

近骇边烽急,前惊内寇连。

鬼神虽然佑,刑政谨将然。

咸谓公私杂,希聆宰相贤。

积深千万弊,任止二三年苟且姑循旧,嗟咨亦屡传。

旱蝗难熟视,殍殣惨相联。

寒后裘方索,薪间火已然。

冕旒几咫尺,轩陛隔天渊。

善颂无谀语,愚衷有至虔。

天清地宁,庆袭一人。

九州四海,咸被尧仁。

熙熙然涵泳化育,犹千花万卉之逢春。

来时露裛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

浮生七十今逾九,已是超群越世人。

明明我祖,天集休明。

神母夜哭,彤云昼兴。

笾豆有践,管籥斯登。

孝孙致告,神其降灵。

仁君御宇,寰海谧清。

运符武德,道协文明。

九成式叙,百度惟贞。

金门积庆,玉叶传荣。

计孛怯梼杌,紫木背文章。

我迕一宿直箕斗,不愁斟酌愁簸扬。

斗之柄,实司天;

箕之风,由犯月。

箕胡为,张口吻;

斗胡为,閟喉舌。

骑箕尾,诉阊阖。

屏谗邪,正出纳。

文昌开,箕斗合。

秋未霜,菊正芳。

千朵万朵香吐蕊,三枝两枝金样黄。

不作世谛流布,亦非佛法商量。

九月九日是重阳。

入深山,住兰若,离色离声无昼夜。

撞钟击鼓不知鸣,地转天回全不怕。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系,eP々沈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精意严恭,明祠丰洁。

献酬既备,俎豆斯撤。

日丽天仪,风和乐节。

事光祀典,福覃有截。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牺象既饰。

罍俎斯具。

我郁载馨。

黄流乃注。

峨峨卿士。

骏奔是务。

佩上鸣阶。

缨还拂树。

悠悠亿兆。

天临日煦。

阴祇协赞,厚载方贞。

牲币具举,箫管备成。

其礼惟肃,其德惟明。

神之听矣,式鉴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