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评介]这首《好了歌解》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梁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小姐流落为**;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作者:陈秋月

诗人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1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非不非,是不是,是非不入三摩地。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光流者远。

礼贵弥申。

嘉飨云备。

盛典必陈。

追养自本。

立爱惟亲。

皇情乃慕。

帝服来尊。

驾齐六辔。

旗耀三辰。

感兹霜露。

事彼冬春。

以斯孝德。

永被烝民。

惟有莺莺燕燕。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歌席上,无赖是横波。

宝髻玲珑欹玉燕,绣巾柔腻掩香罗。

人好自宜多。

无个事,因甚敛双蛾。

浅淡梳妆疑见画,惺忪言语胜闻歌。

何况会婆娑。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依在心,殃在身,汝身非与我同真。

臭烂腥臊无用处,识神沈劫堕迷津。

吾门之达兮,尔可款以入兮。

进之不时兮,吾岂不尔待兮。

何後未至兮,前已过之。

来犹有望兮,去何胜追。

俯吾著而即兮况堂若室兮。

又歌曰:敖耶学耶,为来往耶。

衣之荼荼,冠膝膝耶。

何进趋之舒,不若退走之速耶。

虽终不吾听兮,犹无贻我嗟。

书报微之晦叔知,欲题崔字泪先垂。

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

[音堆,见诗注。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荫谁。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宗迹通,说亦通,两处由来剑刃锋。

八还要义漫天诀,七处徵心理一同。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

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

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沈夫子,胡为醉翁吟,醉翁岂能知尔琴。

滁山高绝滁水深,空岩悲风夜吹林。

山溜白玉悬青岑,一泻万仞源莫寻。

醉翁每来喜登临,醉倒石上遗其簪,云荒石老岁月侵。

子有三尺徽黄金,写我幽思穷崎嶔。

自言爱此万仞水,谓是太古之遗音。

泉淙石乱到不平,指下呜咽悲人心。

时时弄余声,言语软滑如春禽。

嗟呼沈夫子,尔琴诚工弹且止。

我昔被谪居涤山,名虽为翁实少年。

坐中醉客谁最贤,杜彬琵琶皮作弦。

自从彬死世莫传,玉练锁声入黄泉。

死生聚散日零落,耳冷心衰翁索莫。

国恩未报◇禄厚,世事多虞嗟力薄。

颜摧鬓改其一翁,心以忧醉安知乐。

沈夫子谓我,翁言何苦悲,人生百年间,饮酒能几时。

揽衣推琴起视夜,仰见河汉西南移。

今夜谁添一种愁。

现彼南极,昭然瑞文。

胜光丙位,荐寿中宸。

太史骈奏,升歌有闻。

轩宫就养,亿万斯年。

百兽闻之皆脑裂,穿山透石魔群折。

夜来依旧卓长空,饱清风,漱明月。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

受露疏坛,承风启地。

絜粢登俎,醇牺入馈。

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升龙德,当位富春秋。

受天球。

膺骏命,玉帛走诸候。

宝阁珠楼临上苑,百卉弄春柔。

隐约瀛洲。

旦旦想宸游。

那知羽驾忽难留。

八马入丹邱。

哀仗出神州。

笳声凝咽,旌旗去悠悠。

碧山头。

真人地,龟洛奥,凤台幽。

绕伊流。

嵩峰冈势结蛟虬。

皇堂一闭威颜杳,寒雾带天愁。

守陵嫔御,想像奉龙輈。

牙盘赭案肃神休。

何日觌云裘。

红泪滴衣褠。

那堪风点缀、柏城秋。

裙芳老尽,海棠花时候。

雨过寒轻好清昼。

最妖饶一段,全是初开,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

全开还自好,骀荡春馀,百样宫罗斗繁绣。

纵无语也,心应恨我来迟,恰柳絮、将春归後。

醉犹倚柔柯,怯黄昏,这一点愁,须共花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