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忆扬州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古人律绝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曰愁眉,曰泪眼,虽作者余情未尽,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之态,可谓诗思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则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诗的愁眉、泪眼,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语言各异而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惊赏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谢灵运的名言。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逊色。这些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论的,而它的艺术效果却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至如“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与之同一机杼。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曰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的。  (孙艺秋)

诗人简介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94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回首扬州,猖狂十载,依然一梦归来。

但觉安仁愁鬓,几点尘埃。

醉墨碧纱犹锁,春衫白纻新裁。

认鸣珂曲里,旧日朱扉,闲闭青苔。

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徒怅望、碧云销散,明月徘徊。

忍过阳台折柳,难凭陇驿传梅。

一番桃李,迎风无语,谁是怜才。

秋尽啼衰虫,君思云奈何。

我愚得君思合少,居贤劳我心则多。

非独辞源长,泻海为江河。

平生未始有点缺,玉日拂拭金烧磨。

寻常貙与狸,见一足已嗟。

又况一地卧三虎,狗彘虽勇何敢过。

扬州我何思,青山无一螺。

什市不畜宝,米盐财如他。

而吾三夫子,一身各丘轲。

琼林自生寒,结露成冰柯。

文章日组纬,玉机飞金梭。

谁有真珠绳,结作张麟罗。

拔为当世祥,声为太庙歌。

我愿参众民,手足摇婆娑。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梦扬州。

到扬州。

明月长街十二楼。

珠帘不上钩。

为谁忧。

为谁愁。

愁得春风人白头。

见花应自羞。

万里湖南,江山历历,皆吾旧游。

看飞凫仙子,张帆直上,周郎赤壁,鹦鹉汀洲。

吸尽西江,醉中横笛,人在岳阳楼上头。

波涛静,泛洞庭青草,重整兰舟。

长沙会府风流。

有万户娉婷帘玉钩。

恨楚城春晚,岸花樯燕,还将客送,不与人留。

且唤阳城,更招元结,摩抚之余歌咏休。

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天子神圣,罔不怀柔。

既怀而封,恩涵泽流。

逆予有刑,视彼扬州。

顺予有封,视此钱侯。

赫赫宋德,何有穷休。

当年只鹤扬州去,羽衣虹裳灭烟雾。

千年华表不归来,来时忘却邯郸路。

短篷月白起酸风,天阴鬼哭战场空。

黄昏欲望城西东,乱山青处白云中。

谁解歌离骚,我自斟酌酒。

一醉醉百年,无梦到浙右。

插我羽翼两臂间,顶丹蜕尽毛骨凡。

下天上天随君去,不与人世同悲欢。

星星有语说未已,夕阳西去东流水。

一声嘹唳入苍冥,青冢累累呼不起。

拙与时乖勿误谋。

可能骑鹤更扬州。

翘英似子宁终困,玉帛何时来蹇修。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瓮城高,盘径近。

十里笋舆稳。

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

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

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

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

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

正愁尽、河山双鬓。

灯共墙檠语。

记昨朝、芒鞋蓑笠,冷风斜雨。

月入宫槐槐影淡,化作槐花无数。

恍不记、鳌头压处。

不恨扬州吾不梦,恨梦中、不醉琼花露。

空耿耿,吊终古。

千蜂万蝶春为主。

怅何人、老忆江南,北朝开府。

看取当年风景在,不待花奴催鼓。

且未说、春丁分俎。

一曲沧浪邀吾和,笑先生、尚是邯郸步。

如秉苘,续残炬。

醉尽春风意未阑。

缠头双凤锦、觅端端。

多情胡蝶送归鞍。

扬州梦,芍药芦金盘。

罗幌酒醒寒。

灯前朱麝浅、翠螺残。

一春心事*衣宽。

青鸾客,楼外日三竿。

翠盆红药护觥筹。

风物似扬州。

春事一声杜宇,人生能几狐裘。

有山可买,有书可读,不愿封留。

一任东风辇路,群公苍佩鸣_。

登临何处自销忧。

直北看扬州。

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正宝香残,重帘静,飞鸟时惊花铎。

沈思前梦去,有当时老泪,欲弹还阁。

太一宫墙,菩提寺路,谁管纷纷开落。

心情浑何似,似琵琶马上,晓寒沙漠。

想筝雁频移,钏金度瘦,素肌清削。

相思无奈著。

重访旧、谁遣车生角。

暗记省、刘郎前度,杜牧三生,为何人、顿乘芳约。

试把菱花拭,愁来处、鬓比生觉。

念幽独、成荒索。

何日重见,错拟扬州骑鹤,绿阴不妨细酌。

檐牙缥缈小倡楼。

凉月挂银钩。

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

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趁得东风汗漫游。

见他歌后怎生愁。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眉黛敛,眼波流。

十年薄_谩扬州。

明朝短棹轻衫梦,只在溪南罨画楼。

微红嫩白。

照水横枝初摘索。

一梦扬州。

客里相逢无限愁。

黄昏院落。

细细清香无处著。

觅句持觞。

鬓点吴霜不碍狂。

禁烟却酿新愁。

正系马、清淮渡头。

後日清明催叠鼓,应在扬州。

归时元已临流。

要绮陌、芳郊恣游。

三月羁怀当一洗,莫放觥筹。

百紫千红翠。

唯有琼花特异。

便是当年,唐昌观中玉蕊。

尚记得、月里仙人来赏,明日喧传都市。

甚时又,分与扬州本,一朵冰姿难比。

曾向无双亭边,半酣独倚。

似梦觉,晓山瑶台十里。

犹忆飞琼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