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古鼎歌(并序)

碧云师著金伽黎,空王殿前龙象随。

当阶一卒送古鼎,状若献宝波斯儿。

群缁聚观方丈室,中有老僧前致词。

云是山中旧时物,立诵款识能无遗。

文词诘屈错盘诰,字体隐伏蟠蛟螭。

苍姬讫录世屡改,不知何代来于斯。

谢家宝树修佛刹,巨构贾与秦城齐。

鼎兮鼎兮什袭去,岁经六纪今来归。

师闻此语重叹息,兵火连年炎九域。

金钟大镛弃道旁,总若沈沙销折戟。

鼎归禅月独无恙,护持信有天龙力。

摩挲两铉湿烟雾,错落丹砂映金碧。

光如摩尼含五色,高比珊瑚长一尺。

呜呼!

羲轩之鼎莫可求,禹鼎亦已沦东周。

世所用者非尔俦,或膨豕腹徒包羞。

调羹尔无与,覆餗尔不忧。

归来兮归来,北山兮菟裘。

汾阴自有为时出,切莫放光惊斗牛。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苏州万寿寺旧藏古铜鼎,识者奇之。其识有“周康穆宫册锡寰用郑伯姬”等语。大德中,任阳谢氏尝欲以玉杯易之,时住山默翁师不从。后谢氏为构佛殿,乃予之。至正丙申,谢遭兵,鼎因失去。甲辰夏四月,愚隐智公复得于军人之手,耆旧聚观,皆曰:“我山中故物也。”既而出鼎见示,并述其由,索诗以纪之。)

诗人简介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9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毗卢之口闹嘈嘈,普贤之身闲飘飘。

理无不备,事不相饶。

小舟点点浮烟水,柔柳垂垂映竹桥。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

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

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独自行兮独自坐。

独自歌兮独自和。

日日街头走一过。

我不识吾谁识我。

人间旦暮自四时。

玄中消息不推移。

觌面相呈知不知。

知时自唱啰々哩。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

山有长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

国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万年。

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妙而不有,空而不无。

坐寒床下板,步转劫前壶。

返色光初发,知音德不孤。

流长信是盈科水,盘走端如受影珠。

祀典昭洁。

我礼莫违。

八簋充室。

六龙解騑。

神宫肃肃。

灵寝微微。

嘉荐既飨。

景福攸归。

至德光被。

洪祚载辉。

依样画胡卢,相逢识也无。

蹉过了丰城埋剑,觑得破合浦还珠。

江南稚女珠腕绳。

金翠摇首红颜兴。

桂棹容与歌采菱。

歌采菱。

心未怡。

翳罗袖。

望所思。

大礼言毕,仙卫将归。

莫申丹恳,空瞻紫微。

风观痴甚,形骸老生,眉棱阴觉重,鼻息静还清。

二仪未兆,一点圆明。

霜洗斗牛湿。

秋晴河汉横。

莫将毫忽痕空性,向道环中长太平。

石首局。

北墉墐。

新堞严。

东垒峻。

共表里。

遥相镇。

矢未飞。

鼓方振。

竞衔璧。

并舆榇。

酒池扰。

象廊震。

同伐谋。

兼善陈。

辟应和。

扫煨烬。

剪庶恶。

靡余胤。

昔时钱俶,有国于吴。

今俶归我,为吾前驱。

并人望风,请为臣奴。

万机休罢住云间,门掩青萝竟日闲。

时听呜咿歌一曲,倒骑黄犊出松关。

若作佛法会,锦包特石。

若作世谛会,铁裹泥团。

惆怅无人知此间,临风拍碎石阑干。

默默道游,灵灵破幽。

斗魁光转夜,河汉气澄秋。

入世随流,门庭甚休。

青鞋蹈雨俱胝老,放浪风烟百草头。

功转密藏,寻踪迹以无方。

影现益彰,历因缘而有常。

身分尘刹普,舌拄梵天长。

心心不触菩提用,法法无依般若光。

扇荷偷换羽葆。

院宇人声窈。

独步亭皋下,阑干并、栖幽鸟。

新雨抽嫩草。

檐花闹,一片萍铺沼。

燕雏小。

书空底事,那堪手版持倒。

今来古往,几见北邙人晓。

乡号无何但日到。

休觉。

陶然身世尘表。

频歌覆手抛将过,两行人待看回筹。

戒师和尚,可称吾徒。

明禅悟道通儒。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

常怀博施济众,气神和、丹结明珠。

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

玄武门前人蹀血,虬须天子谏凶孽。

谁开贞观太平功,夺朔将军三寸铁。

三寸铁,鄂国公,将军真有回无功。

呜呼,海池一语开天听,手敕亲颁宫府定。

人知房杜掌经纶,谁识将军善词命?

善词命,万古之无谁与并?

有为臣所执。

司契君之道。

运行乃四时。

无言信苍昊。

宸居体冲寂。

忘怀定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