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

熙春台下花无数。

红紫映桃溪路。

蝶往蜂来知几许。

翠筠亭外,绿杨堤畔,时听娇莺语。

绮筵罗列开尊俎。

总是神仙侣。

竟举笙歌驰玉醑。

介公眉寿,年年此日,长与花为主。

诗人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42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更憔悴、羞人见。

合巹风流,擘钗情态,压倒痴牛呆女。

今年云外果深期,想却笑、人间离苦。

萦愁叠恨,青山绿水,杳杳重重无数。

寻常犹有梦能来,到此夜、无寻梦处。

团栾小树。

天与香无数。

薄艳不禁风日苦。

剩著红油遮护。

移栽未到江南。

香山鼻观先参。

勾引老情偏醉,锦薰笼暖春酣。

凉月如冰,素涛翻雪,人世依约三更。

扁舟乘兴,莫计水云程。

忽到一洲奇绝,花无数、多不知名。

浑疑是,芙蓉城里,又似牡丹坪。

蓬莱,应不远,天风海浪,满目凄清。

更一声铁笛,石裂龙惊。

回顾尘寰局促,挥袂去、散发骑鲸。

蘧蘧觉,元来是梦,钟动野鸡鸣。

幸有棋中敌手,曾无镜里愁颜。

案上《南华》、《秋水》,屏间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

朱饰两番巡属邑,案留双笔在中台。

蓝案环吏牍,朱墨勘舛差。

自公借隙光,书函眩眼花。

千里有命驾,同心乐无涯,秋空霜月明,秋山云气佳。

留连忽重阳,列坐粲九华。

良会不可失,醉酣整乌纱。

逢人借问春归处。

遥指芜城烟树。

收尽柳梢残雨。

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

漫惹闲愁无数。

燕子为谁来去。

似说江头路。

玉婴初有排云分。

向晚色、娟娟静。

秋入风枝清不尽。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

是彼此、无凡韵。

玉勒前头花柳近。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

人间只解留春住。

不管秋归去。

一阵西窗风雨。

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

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

梅蕊前村路。

人间只解春留住。

不管秋归去。

一阵西窗风雨。

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

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

梅蕊前村路。

浮华莫恋心归道。

渐得通玄妙。

清静功圆心地了。

高登彼岸,清凉永占,更没闲烦恼。

长春真境仙无老。

咫尺洞天谁能到。

心上尘清都一扫。

琳宫仙院,乘风清兴,游宴蓬莱岛。

钉鞋踏破祥符路。

似白鹭、纷纷去。

试盝幞头谁与度。

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时辰报尽天将暮。

把笔胡填备员句。

试问闲愁知几许。

两条脂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

阆苑瀛洲。

金谷重楼。

算不如、茅舍清幽。

野花绣地,莫也风流。

却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酒熟堪*。

客至须留。

更无荣、无辱无忧。

退闲一步、着甚来由。

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十二作元僧明本词。

案词综谓此词见呜鹤余音,但检鸣鹤余音卷六并未注

瑶笙吹罢。

月满仙台下。

歌扇半欹羞淡冶。

一点芳尘不惹。

临溪更洗残妆。

低回玉洞春光。

换却当时脂脸,从教恼杀刘郎。

草草池亭宴。

又何须、珠_络臂,琵琶遮面。

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

传写处、尘飞莺啭。

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阴雾扫,霁华见。

使君偿了丰年愿。

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

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

想九牧、闻风争羡。

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

诗有讽,赋无劝。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

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

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一夜狂风雨。

花英坠、碎红无数。

垂杨漫结黄金缕。

尽春残、萦不佳。

蝶稀蜂散知何处。

[歹带]尊酒、转添愁绪。

多情不惯相思苦。

休惆怅、好归去。

晓日浓阴,冷云遮断山无数。

雁飞筝柱。

都向愁边去。

帘影沈沈,一缕芳香度。

深庭户。

且寻欢聚。

雪意还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