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江: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掉头:有力地掉转身躯,表示决心很大。杜甫诗:“巢父掉头不肯往,终将入海随烟雾。” 邃密:精深细密;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科。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这里用来形容刻苦的钻研。 破壁:《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以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这里表示学成以后,象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蹈海亦英雄:蹈海,投海。这句意思是: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这里借用了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 周恩来同志《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发表以来,有许多同志作过注解。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作课文。笔者对这首诗有一些不同的理解,现写出来就正于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 ^^大江歌罢掉头东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一位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同志),都受过他的影响。 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也非常喜欢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中往往喜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但是在含意上却有所发展,如《太平洋遇雨》: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这是梁在1903年去美国旅行时在太平洋上所作。他把戊戌变法前后自己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比作风浪对自己的淘洗磨炼。用语虽出苏轼,但命意却大不相同。 周恩来同志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时,诗中所引的“大江歌罢”正是采用了梁启超的引伸义。因为他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 “掉头东”一词,我们认为很可能也是出自梁启超的诗。 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写过一首长诗《去国行》,诗一开始即说: 呜呼!济艰乏力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 梁歌颂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表达了自己要效仿明治志士的愿望。这诗结尾的最后两句是: 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周恩来同志1917年东渡时的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向日本寻求真理的心情和梁启超有一定的近似之处,再加上他当时熟悉梁的著作,所以这种借用就是完全可能的了。 ^^邃密群科济世穷 诸家对“济世穷”多不加解释,但笔者认为确切理解“济世穷”的含意,对正确理解全诗,是非常重要的。“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即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之意。那么,周恩来同志认为当时世上(实即中国社会)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这要从他当时所撰写的文章中去分析。 周恩来同志在1916年11月写的《中国现实之危机》一文中认为当时中国精神方面的危机是“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无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国家为何事,”缺乏“国性、国魂”。他在《吾校新剧观》中认为:“夫中国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贫极矣、智陋矣!……昏聩愚顽,群众禹域。”在《试论奢靡二说》中认为:我国“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 可见,周恩来同志认为当时中国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亦即群众的觉悟。因此,我们认为“邃密群科济世穷”就是学习各科知识(当然也包括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即用科学文明对群众做启蒙工作。 ^^面壁十年图破壁 这句诗是“邃密群科济世穷”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周恩来同志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 周恩来同志在1919年5月《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中肯定了即使“为社会所不容”也要做“为社会开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启发群众觉悟的事情而又暂时“为社会所不容”,不正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吗?这句诗中的两个“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觉悟的群众。周恩来同志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对此暂不理解,甚至有所“不容”有如石壁。而周恩来同志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即诗中的“十年”)最后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群众一旦觉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这种以宏大意愿、耐心启发人民觉悟的思想写成诗,就是“面壁十年图破壁”。进一步分析,我们又可发现,周恩来同志这句诗从思想到用典,都受到梁启超的影响。 梁启超有《举国皆我敌》一诗,中说: 阐哲理指为非圣兮,倡民权谓曰畔道。积千年旧脑之习惯兮,岂旦暮而可易。先知有责,觉后是任。后者终必觉,但其觉非今。十年以前之大敌,十年以后皆知音。 梁又有《自励》二首,其二曰: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这两段引文思想内容大致相同。周恩来同志在1919年4月曾将梁的《自励》之二抄赠给同学王朴山,说明他对梁诗是赞许的。 我们只要将这两首诗和周恩来同志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句加以对比,就可看出:梁诗中所说的中国社会“积千年旧脑之习惯兮,岂旦暮而可易”,宣传新思想时所遇到的“举国犹狂欲语时”的情况,正是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做的是为社会开路的事情”而“为社会所不容”,也就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同样,梁诗中所说的群众“十年以后(对新思想)皆知音”,觉悟了的群众“十年以后当思我(指启蒙者)”也正是诗中所说的“破壁”(即石壁溶化,指群众已经觉悟)。至于诗中的“十年”一词更显然出于梁诗。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就能更加认识到周恩来同志在“面壁十年图破壁”这句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发群众觉悟时不怕困难的毅力。 ^^难酬蹈海亦英雄 首先,“蹈海”并非专指跳海自杀而言。南宋胡铨在《上高宗封事》中说:“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万万矣。”(见《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蹈海之危”是指建炎三年(1129年)底金兵攻陷临安,高宗赵构逃到海船上一事。高宗并无跳海自杀之事,可见“蹈海”即指乘船航海。到了晚清,出洋亦称“蹈海”。章太炎在1902年曾出洋到日本,归国后因“苏报案”被捕入狱。梁启超在《广诗中八贤歌》中即说他“蹈海归来天地秋”。“蹈海”即出洋之意。 这样,“难酬”与“蹈海”即应连读为“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意为“无法满足出洋留学的要求”。这句诗同上句联系起来,是说,我们都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伟志愿,只要大家都有这种精神,即使不能出洋留学也是“英雄”。这是周恩来同志给送别的同学的赠言,有共同勉励之意。 周恩来同志在这里可能借用了日本人吉田松阴的故事。据190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日本明治维新百杰传》(有关吉田的事迹可参阅多种书籍,因此书出版于清末,能为周恩来同志见到,所以只引此书)的记载: 吉田松阴(1830—1859),本名吉田寅次郎。在明治维新前曾接触过一些“洋学”,并准备“游海外,知彼情”,了解外国情况,学习西方文化。当时正有一艘美国舰只停泊在下田,吉田打算附乘此舰游历外洋,但被美国人交还给日本当局,监禁起来。然而“其志不少挠,忧国之心益切”。这件事就是日本历史上吉田松阴“下田蹈海”事件。 梁启超在清末就把吉田的事迹介绍到我国来。他不仅刊行过《松阴文钞》,而且在《壮别二十六首·别伊藤博文侯一首》中把自己比作吉田。此诗的自注说:“余去年出险之役及今次远游之费,皆感侯之赐。临别,懃懃有所语,且举吉田松阴蹈海(按:即出洋)事……以相告。”这样,喜读梁启超著作的周恩来同志,就会了解到日本这位“难酬蹈海之志”而又立志救国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并把它用到诗中,以勉励送别的不能出洋留学的同学。同时,周恩来同志在去日本求学前引用日本的典故,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本文所引周恩来同志的诗文均出《周总理青少年时代诗文书信集》上册。所引梁启超诗均出《饮冰室合集》,文中不一一注明。(刘宗汉)
塞空霜木抱猿雌,草暗江南罢射麛。
秦地旧归燕质子,瀛封曾畀宋孤儿。
愁边返照窥墙榻,梦里惊尘丧韘觿。
莫谶《白翎》终曲语,蛟龙云雨发无时(元世祖听弹《白翎雀》,曰:“何其曲终有凄怨之声乎?
”)。
水西船,山北酒,多为买春去。
事与云消,飞过旧时雨。
谩留一掬相思,待题红叶,奈红叶、更无题处。
正延伫。
乱花浑不知名,娇小未成语。
短棹轻装,逢迎段桥路。
那知杨柳风流,柳犹如此,更休道、少年张绪。
姚家池馆魏家邻。
上番春。
姓名新。
倾国倾城,为雨复为云。
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
折枝图上看精神。
见来频。
画来真。
办作黄徐,无负百年身。
也待不来花下醉,嫌笑杀,洛阳人。
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
似见流星离斗分,谬传灵武直咸京。
九苞雏凤冲霄翼,三匝慈乌落月情。
纵少当时赵云将,卧龙终始汉臣名。
洪武七年,遣元幼主之子买里的八刺北归。
此诗记其事,故有“旧归质子”及“南风马角”之句。
太祖封买里的八刺为崇礼侯,故曰“瀛封曾畀宋孤儿”也。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
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
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
只今谁善舞,莫恨发阳台。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
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晚来渔父喜,罾重欲收迟。
恐有长江使,金钱愿赎龟。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
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霁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
隐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
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
宦游难自定,来唤棹船郎。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
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俱是厌兵人。
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
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蘋时。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
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
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柳拂斜开路,篱边数户村。
可能还有意,不掩向江门。
不识桓公渴,徒吟子美诗。
江清唯独看,心外更谁知。
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
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
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毫。
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
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秋云久无雨,江燕社犹飞。
却笑舟中客,今年未得归。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
只知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
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
有村知不远,风便数声砧。
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
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
可能无往事,空食鼎中鱼。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
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滩浅争游鹭,江清易见鱼。
怪来吟未足,秋物欠红蕖。
蛩响依莎草,萤飞透水烟。
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
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
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
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水天凉夜月,不是惜清光。
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
古来多思客,摇落恨江潭。
今日秋风至,萧疏独沔南。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
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秋风动客心,寂寂不成吟。
飞上危樯立,啼乌报好音。
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
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
曹园旧尊酒,戏马忆高台。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争。
静宿凉湾月,应无失侣声。
轻云未护霜,树杪橘初黄。
信是知名物,微风过水香。
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
难逢星汉使,乌鹊日乘槎。
土旷深耕少,江平远钓多。
生平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
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
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风好来无阵,云闲去有踪。
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
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
撑开小渔艇,应到月明归。
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
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叶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
不见头陀寺,空怀幼妇碑。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
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坠露晓犹浓,秋花不易逢。
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
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近戍离金落,孤岑望火门。
唯将知命意,潇洒向乾坤。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
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夕景残霞落,秋寒细雨晴。
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
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
襞笺嘲白鹭,无意喻枭鸾。
楼空人不归,云似去时衣。
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白帝朝惊浪,浔阳暮映云。
等闲生险易,世路只如君。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
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风雨正甘寝,云霓忽晚晴。
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静看秋江水,风微浪渐平。
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风劲帆方疾,风回棹却迟。
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幽思正迟迟,沙边濯弄时。
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
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
落帆唯待月,一钓紫菱湾。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
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
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
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
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
可怜无酒分,处处有旗亭。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
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半红。
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
敢言终破浪,唯愿稳乘流。
数亩苍苔石,烟濛鹤卵洲。
定因词客遇,名字始风流。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
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尊。
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
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
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
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缯。
喜来邀客坐,分与折腰菱。
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
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平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
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
身到韦江日,犹应未得闲。
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
未敢相邀约,劳生只自怜。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
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沙上独行时,高吟到楚词。
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
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愿饮西江水,那吟北渚愁。
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
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
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松。
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
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远谪岁时晏,暮江风雨寒。
仍愁系舟处,惊梦近长滩。
四垂云*暧,一夏雨溟蒙。
千奇百怪惊人,海蜃眩青红。
谁道谷城黄石,混迹长安紫陌,九万里培风。
静夜?澄霁,皎月丽天中。
问今年,年岁许,尚童蒙。
憨痴自笑,能裨造化竟何功。
岂意京华倦客,忽得蓬莱妙唱,流响韵商宫。
此去两神剑,终久会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