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夔州歌十绝句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长江滔滔东流至四川奉节,即古代的夔州,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之第一峡──瞿塘峡。此诗作于大历初,描绘歌颂了此处的山川形胜。  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巴”、“东”字在首句重复,前分后合,构成由舒缓转急促的节拍,使人从声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中巴之东巴东山”,七字皆阴平声,更属创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调,有助于气氛渲染,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次句写江水,“开辟”用如时间副词,意为从开天辟地以来,自古以来。不说“自古”而说“开辟”,极见推敲。因为“自古”只能表达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而“开辟”这个动词联合结构的词汇富于形象性,能引起一种动感,仿佛夔门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结果,既形容出自然的伟力,又见出其地势的古老和险要。  前两句从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环境,下两句进而更具体地描绘其山川形胜。“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这里是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处,也是三国时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因它守住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所以说是“三峡镇”。在湍急的瞿塘峡江心,旧时有滟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没入水中成为暗礁,所以“其间道路古来难”,不可谓不险。“百牢关”在汉中,两岸绝壁相对而立,六十里不断,因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来作比。下联十四字抓住“高”、“险”特征,笔力千钧,把“高江急峡”写得极有气势。两句分承山水,句式对仗,音韵砍截,与散行作结风味全殊。  如果我们用盛唐绝句传统手法作对照,就会发现此诗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传统绝句注重音调的平仄谐调,句格的稳顺;而此诗有意追求拗调,首句全用平声字,给人以奇离突兀之感。二,传统绝句注重风调,追求一唱三叹之音,尾联多取散行,一般“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杨仲弘语),构成转合,即使用对结,也多采取流水对;此诗用“的对”作结,类半首律诗,诗意的转折在两联之间,结束的音调戛然而止。三,传统绝句注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纯写景的不多,而此诗两联皆分写山水。纯乎写景,却又并非无情。它通过奇突雄浑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取得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写景之中,读者能感到诗人对祖国奇异山川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周啸天)-----------------------------------------------  【鹤注】此当是大历元年夏作。  中巴之东巴东山①,江水开辟流其间②。白帝高为三峡镇③,瞿唐险过百牢关④。  (首章,志夔州形胜,与下两章相连。白帝、瞿唐,分承山水,见其为蜀中险要。)  ①《水经》:刘璋分三巴,有中巴,有西巴,有东巴。《唐志》: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水经注》:章武二年,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②《尚书考灵耀》:天地开辟,曜满舒光。杨炯诗:“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③《周礼·职方氏》:五岳皆云山镇。三峡镇本此。④《唐书》:汉中郡西县西南有百牢关。《衰字记》:隋开皇中所置,以入蜀路险,号曰百牢。【钱笺】百牢关,孔明所建,故基在今兴元西县,两壁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江水流其间,乃入金牛益昌路也。  其二  白帝夔州各异城①,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并吞在物情②。 (次章,承前白帝三峡。上二辩古迹,下二论往事。【朱注】古白帝城在夔州城东,故曰“各异城”。瞿唐峡,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乱,故曰“混殊名”。英雄割据,谓公孙述、刘焉辈。霸王并吞,如汉高以已蜀收中国。窈据者逆天,得民者致王,见在德不在险也。)  ①陆游《入蜀记》: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②《吴越春秋》:阖闾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江淹诗:“物情弃疵贱。”  其三  群雄竞起问前朝①,王者无外见今朝②。比讶渔阳结怨恨③,元听舜日旧箫韶④。  (三章,承前英雄霸王。割据则竟起,并吞则无外,此见古今异势。渔阳北叛,而舜乐南来,言蜀中无恙也。群雄,指前代据蜀者,不指安史陷京。舜日,指明皇入蜀时,不指代宗复国。)  ①《世说》:乔玄曰:“群雄虎争。”②《公羊传》:“王者无外。”③比,近也。讶,骇也。朱浮《责彭宠书》:“奈何以区区渔阳,结怨天子?”④沈约诗:“舜日尧年欢无极。”《书》:“箫韶九成。”  其四  赤甲白盐俱刺天①,阎阎绩绕接山巅②。枫林橘树丹青合③,复道重楼锦绣悬④。  (四章,记赤甲白盐也。刺天,言山势之高。接巅,言居人之密。丹青,谓枫橘异色。锦绣,谓楼阁相映。卢云:见夔州既庶且富也。吴论:此下七章,散咏夔州景物。)  ①《南都赋》:“森而刺天。”《水经注》:“孤峰刺天。”②江淹诗:“缭绕华山阴。”《藉田赋》:“若茂松之倚山颠。”③《西京杂记》:终南山有树,叶一青一赤,望之斑驳,长安谓之丹青树。④《叔孙通传》:孝惠乃作复道。何逊诗:“重楼雾中出。”相如《答盛擥书》:“列锦绣以为质。”  其五  滚东瀼西一万家①,江北江甫春冬花②。背飞鹤子遗琼蕊③,相趁凫雏入蒋牙④。  (五章,记瀼东瀼西也。一万家。人烟盛。春冬花,地气暖。遗蕊入蒋,形容花章之多。瀼水直流,故地界东西。江水横流,故地分南北。瀼与江,有小大之别。吴论:鹤子、凫雏,季夏之景。)  ①《水经注》:白帝山城,东望瀼溪,即以为隍。《入蜀记》:夔人谓山涧之流通江者曰瀼,居人分其左右,渭之瀼东瀼西。②王勃诗:“江南江北互相望。”③拟李陵《别诗》:“双凫相背飞。”《海赋》:“鹤子淋渗。”王粲《白鹤赋》“食灵岳之琼蕊”,陆机《拟古》“上山采琼蕊”,皆言花之白也。《楚辞》“屑琼蕊以为粮”,乃言玉英耳。④字书:趁,逐也。《海赋》:“凫雏离。”《蜀都赋》:“攒蒋丛蒲。”注:“蒋,菰名也。”  杜诗“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咏村居景物,而语涉物体。白玉蟾诗云“山后山前鸠唤妇,会南会北竹生孙”,则调逸而意更新矣。  其六  东屯稻畦一百顷①,北有涧水通青苗②。晴浴狎鸥分处处③,雨随神女下朝朝④。  (六章,记东屯之胜。屯可种稻,溉以流泉,民受其利矣。多鸥常雨,言涧水之不竭也。)  ①《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东屯之田可百顷,稻米为蜀第一。②又东屯有青苗陂。《一统志》:青苗陂,在瞿唐东,蓄水溉田,民得其利。③孙绰诗:“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④《高唐赋》:楚先王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其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①,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②。  (七章,记水次之便。商贾贩货而竟趋,舟人忘险而争利,市舶辐辏,  真西南一大都会也。《江邻几杂志》作“白马滩前高浪中”,是蒙上句连说。若作“白昼摊钱”,则长歌者舟子,摊钱者贾客也)  ①常璩《蜀志》:“桑漆麻纻之饶。”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②《梁冀传》:“能意钱之戏。”注:“何承天《纂文》曰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黄注】即今之猜枚射覆之类。若摊钱,则以钱摊拨于地,今谓之跌博,与意钱不同。曾季狸《艇斋诗话》:“摊钱,即摊赌也。”  其八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①。巫峡曾经宝屏见②,楚宫犹对碧峰疑③。  (八章,记楚王宫也。咸阳所见者画图,夔州所对者真境。但楚宫难觅,终成疑似,即真境亦同幻相矣。公诗“舟人指点到今疑”即同此意。)  ①张卖,张图以卖于市也。②《西京杂记》:武帝为宝屏风,设于桂宫。③江淹诗:“刻画崷崒兮,山云而碧峰。唐人七绝,多从首句拈韵,如李太白、王龙标诸作尽然。杜诗有对起而不用韵者,如“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是也。有散起而不用韵者,“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是也。唐诗如卢照邻“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亦是对起无韵。刘长卿“天书远召沧浪客,几度临岐病未能”,又是散起无韵。杨用修谓刘诗起句尤奇。  其九  武侯祠堂不可忘①,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②,云日如火炎天凉③。  (九章,记武侯祠也。武侯忠义,千古难忘,见非英雄割据,及楚宫高唐可比。松柏阴森,堪散愁而纳凉,亦对树怀人之意。)  ①薛道衡《老氏碑》:“考其故迹,营建祠堂。”②干戈满地,崔旰未平也。③谢灵运诗:“云日相照媚。”孔融诗:“赫赫炎天路。”  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十章,记高唐观也。古称仙界,西有阆风玄圃,东有海上蓬壶,而高唐神观,地在中间,此天下绝境也。今夔州高压,而峡江外拥,庶高唐遗迹,遥望可见矣。)  ①《吴船录》:阳台高唐观,在来鹤峰上。又《汉书注》:高唐,在云梦华容县。两说不同,诗谓高唐在夔州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吴姬歌,歌声宛宛歌情多。

当尊一阕且呼酒,酒遍余声无奈何。

春风颠狂亦如我,坐见花外遥湖波。

何事不驱蚊,癯然床下身。

伤肤非所惧去伤亲。

帝既临亭,龙驭华耀。

孝孙承之,陟降在庙。

诚意上交,庆阴下冒。

天休骈至,千亿克绍。

锦镜浓妆十样花,练拖寒瀑挂苍崖。

无宾主句全机露,见得分明眼著砂。

依亡妙尽,犹隔天涯。

夺取黄梅无底钵,且教卢老去担柴。

六尺湘漪簟冷。

皇德在仁,寖而成风。

公侯卿士,靡不率从。

麛卵萌生,咸保厥终。

不鄙不夭,乐哉融融。

夺却群生夏衣,成得衲僧卧具。

为伊业识茫茫,所以一夺一与。

三百四百野狐队,中有一两个不瞌睡。

十方虚空百杂碎,宁不打破悭皮袋。

计孛怯梼杌,紫木背文章。

我迕一宿直箕斗,不愁斟酌愁簸扬。

斗之柄,实司天;

箕之风,由犯月。

箕胡为,张口吻;

斗胡为,閟喉舌。

骑箕尾,诉阊阖。

屏谗邪,正出纳。

文昌开,箕斗合。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寺。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踯躅花红鸭摐飞,黄牛庙下见郎希大摊钱卖盐去,短钗簪叶负薪归

有弓莫朝射,有剑莫夜舞。

舞剑空惊半夜鸡,射弓须射南山虎。

当年意气双白虹,三尺宝剑两石弓。

平沙软草马蹄疾,仰面射落南飞鸿。

归来面皱头雪白,鱼皮包剑弓挂壁。

逢君一笑杯酒空,怜我衰颜手无力。

手无力,眼有眵,作歌赠君君莫疑。

英雄老去众所薄,何独区区杨去非。

先生年五十,更名曰去非。

帝居在震。

龙德司春。

开元布泽。

含和尚仁。

羣居既散。

岁云阳止。

饬农分地。

民粒惟始。

雕梁绣栱。

丹楹玉墀。

灵威以降。

百福来绥。

相看半百。

劳生等是乾坤客。

功成一笑惊头白。

惟有榴花,相对似颜色。

蓬莱水浅何曾隔。

也应待得蟠桃摘。

我歌欲和君须拍。

风月年年,常恨酒杯窄。

扶风宜甫,听余教旨。

你从前、入道未是。

终有洪禧,旧交朋、陆山后至。

一一须、听他玄理。

山头休去,此中居止。

兼乞觅、庵粮便利。

直待盈盈,恁时节、同将师礼。

住十洲、大家欢喜。

把雪冰心,钧韶手,飞上青云时早。

红尘难染著,十年前曾坐,凤池鳌岛。

晕锦锵环,重金压带,相去能争多少。

从容何心问,到如今都领,绣春花草。

算耐处光阴,淡中滋味,世人那晓。

笺天新有稿。

要归去、盘礴山阴道。

便整顿、随琴霜鹤,带石秋兰,约松乔、倚风清啸。

争奈俞音杳。

明月棹、又还停了。

但珍重、经纶料。

时来须做,休管急流人笑。

功名尽迟尽好。

于赫大神,总司元化。

监我纯精,威光来下。

延昌之贶,千亿凭藉。

曾孙保之,丕平是迓。

顶雪抗春,目寒射人。

蓑裹江湖雨,斗浮河汉津。

拙忘机兮抱瓮,妙不传兮斲轮。

谷鸟岩华自声色,十方普现刹尘身。

爰陈玉醴,式奠琼浆。

灵心有穆,介福无疆。

蒲团宴坐若还家,罗縠如空了不庶。

可春风摇得我,兰芳轻噀淡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