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唐刺史

冒天海国皆王土,万里明珠贡天府。

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

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

九重天子矜蛮情,黄敕加官非赏盗。

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

於乎,坐令白雉修职贡,可是于今无越裳。

诗人简介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669篇诗文

诗文推荐

退居江水,郁起丹陵。

礼物还旧,朝章中兴。

龙图友及,骏命恭膺。

鸣球香瓒,大糦是承。

当年玉立清扬,屋梁落月偏相照。

而今衰飒,形骸百丑,情怀十拗。

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山东诏。

尽后车载汝,营丘封汝,何必在、_溪钓。

晚悟儋书玄妙。

懒从他、钟离传道。

不论资望推排,也做五更三老。

宋玉多悲,唐衢喜哭,好闲烦恼。

问天公,扑断散人二字,赐龟蒙号。

其说谓洪崖者,三皇时有道之士,唐明皇时张氲召见,即其人。

端明洪公舜俞集中有此诗,予不敢信。

今俗画非止一本。

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

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且记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岷江西来会众水,峡束奔湍吁可畏。

年长三老更相贺,舟到夷陵若平地。

宁知市朝车马尘,仕路风波尤畏人。

急流往往捷有神,滟澦瞿唐何足云。

只今四海滔滔是,未省几人知此理。

君侯不与世沉浮,家有新堂名至喜。

武昌重镇居上游,云屯禁施用谐貔貅。

君侯智略谁与俦,天子久宽西顾忧。

令严将士无骄色,玉帐昼閒人语寂。

中斋一榻净无尘,自炷炉香读周易。

有时领客尊酒同,雅歌投壶双颊红。

门前官柳摇春风,想应目送天边鸿。

狐兔中原须尽扫,功成身退天之道。

角巾归路颺轻舟,童仆懽迎人未老。

日出而耕,日入而归。

吏不到门,夜不掩扉。

有孩有童,愿以名垂。

何以字之,薛孙薛儿。

十年海南州,世味尝欲偏。

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

故人千里来,高义动兴眷。

问答不及已。

惊我神发变。

功名眼中花,日月弦上箭。

公今已超然,富贵非所愿。

南游访知识,气习要自炼。

授我不死术,老骨傥可健。

是身走空雷,当作如是见。

宁食三斗蒜,不逢杨德幹。

眇嘉乐,授灵爽。

感若来,思如往。

休气散,回风上。

返寂寞,还惚恍。

怀灵驾,结空想。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射祼郁鬯,乃焚膋芗。

臭以达旨,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辋川之胜,新诗之咏,所以适性也。

繭纸这莹,笔力之劲,所以写兴也。

维诗与笔,景物交映也。

并于唐图,于是为称也。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

天下老和尚,的的相承,不容眨眼,老德山因甚拆却佛殿。

予观柳少师,在唐以能书闻。

当时碑志或非其笔,则人以不孝议其子孙。

噫嘻,陈君之传,夫岂以其文。

如宝晋省,亦庶几乎其人矣。

南山有高楼,青云可俯践。

楼上有佳人,当年惯识面。

忽觉在他乡,绰约思目见。

绿绮无知音,心长曲未遍。

青云在山头,将去还复恋。

人生不如云,欲见云里远。

恃有青铜镜,与君各分半。

忽来双鲤鱼。

白璧何足羡。

於赫元命,权舆帝文。

天齐八柱,地半三分。

宗庙观德,笙镛乐勋。

封唐之兆,成天下君。

浴乎沂,漱乎逵,晞予发兮二水之湄。

风飘飘兮吹衣,高门出兮雩门归。

千八百年之下兮何时,得蹑遐踪兮逶迤,欣慨交集兮眇黄唐之莫追。

已而已而,逝者如斯兮予将何之。

藉甚新除刺史,归然鲁殿灵光。

诏书催发棹讴忙。

沙路从今稳上。

有喜刊除戎索,无劳远抚闽疆。

日高龙影转槐廊。

想见清光注望。

兔子上金床。

梵容分古像,唐语入新经。

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