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声迎客到庭除。
问谁欤。
故人车。
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
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
雪模糊。
俯平湖。
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
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鹊声迎客到庭除。
问谁欤。
故人车。
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
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
雪模糊。
俯平湖。
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
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注释】:蔡珪,金代著名词人。著词颇多,此词是首客中送客的佳作。王温季是作者的好友。小序中交待了写词的缘由。上片起文随新意,“鹊声迎客到庭除。”不写客来而用象征吉祥的喜鹊着笔,由其欢快的声音引出来客 ,使人未闻见其人,先感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问谁欤?故人车。”谁来呢?原来见到的是老朋友的车。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承接了前意。又使人进一步产生一种渴望,只见到车未见到人,仍然感到一种渴望。“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终于见到从车中走下来的是千里迢迢而来 ,满身灰尘的老友 。一句“ 尘色半征裙 ”既衬托主人见到友人既惊又喜的心情,喜的是千里之外相见,惊的是征尘沾满身。一个“半”形象说明灰尘之多,相见之不易。终于在主人且惊且喜的心情见到了客人。“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作者笔锋一转,避实就虚,不言如何好好款待、细细攀谈的相见之景。而却从侧面写出殷勤待其侍从的表现。“奴白饭,马青刍。”出自杜甫《 入奏行》中“ 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之句,顺手抄写,自然贴切。由此读者自会放下心来,既然待从都被招待的这么好,客人的情况自不待言了。下片写与友游乐,游湖赏景对饮之趣。“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短短几语把游乐的景色——千株杏园,洁白的杏花,以及树间花隙中隐隐闪现的一湖春水映上眼帘 。“与子花间 ,随分倒金壶 。”绮丽春光之中,但见主客开怀畅饮 ,觥筹交错。主客相会畅叙,相得之乐;相处之雅表现得淋漓尽致。“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末笔作者笔锋又转,文势随之一折,留聚虽乐但也难脱别离。因而在别去之后。希望老友回到故乡,见到亲朋好友之后不要忘记“我”。“东垣”今河北正定,作者的故乡,也是客人此去的目的地。回到故乡,见到亲友,总会谈及作者的情形,因而称为“归报”。下片虽写景用词颇多,但着意点,即末尾三句却把作者心中愁思写得更加浓愈了。“曾念我,醉狂无?”表面上潇洒,而实则沉重。全词起承转合,几起几落,笔锋多姿善变,是金代词坛之佳作。元好问曾夸之日:“国初文学,断自正甫(蔡珪),为正传之宗”也。
寒光凌乱六花纤。
巧穿帘。
不鸣檐。
十里黄垆,遥望辨青帘。
玉树参差何处觅,吟雪曲,捻霜髯。
坐来令我看无厌。
拟名盐。
试尝甜。
飞入深潭,应照老蛟潜。
三白频占来岁稔,良可喜,更何嫌。
旗亭谁唱渭城诗。
酒盈卮。
两相思。
万古垂杨,都是折残枝。
旧见青山青似染,缘底事,澹无姿。
情缘不到木肠儿。
鬓成丝。
更须辞。
只恨芙蓉,秋露洗胭脂。
为问世间离别泪,何日是,滴休时。
西州玉局飞仙,霓裳曾侍槐龙翠。
飞花丽句,雅音犹在,有人庚未。
千载峨峰,一江川练,又练清气。
叹瀛洲路近,刚风吹断,漫自有,凌霄意。
草碧寒窗静里。
折琼枝、小栏同倚。
新吟婉美,西施态度,慵梳洗。
按羽调丝,雪儿薄相,为君心醉。
恨高楼暮隔,江城花暗,碧云遥睇。
已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
小阮最逸群。
未几鱼化龙。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
一襟满贮梓城春。
笑声频。
笔挥银。
自有江山,长是管将迎。
不似如今归去客,云外步,水边身。
萧然今代杰魁人。
混光尘。
越精神。
不把浮云,轩冕拂天真。
化洽堂边应创见,人物旧,榜颜新。
仙肌香润玉生寒。
悄无言。
思绵绵。
无限柔情,分付与春山。
青鸟能传云外信,凭说与,带围宽。
花梢新月几时圆。
再团*。
可是当初,真个两无缘。
极目故人天际远,多少恨,凭阑干。
如公何地不阳春。
往来频。
醉倾银。
闻道河阳,童稚正欢迎。
移向德威堂上著,疑潞国,是前身。
行人还又送行人。
夜无尘。
对丰神。
自古心知,别语转情真。
须信人生归去好,三径旧,四时新。
玉肌多病怯残春。
瘦棱棱。
睡腾腾。
清楚衣裳,不受一尘侵。
香冷翠屏春意靓,明月淡、晓风轻。
楼中燕子梦中云。
似多情。
似无情。
酒醒歌阑,谁为唤真真。
尽日琐窗人不到,莺意懒,蝶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