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赏析

黄巢遗留下来的诗一共三首,其中《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流传程度较广。这首《自题像》与两首菊花诗相比,名气就小得多了。甚至有很多人怀疑这首诗究竟是不是黄巢本人的作品。

  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也有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在洛阳做了和尚。从这首诗来看,他没有战死,后来削发为僧了。如果真像民间传说那样,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寻常人所能及。比如像这首诗的头两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但笔锋一转,“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原题注:陶毅《五代乱离纪》云:巢败后为僧,依张全义于洛阳。曾绘像题诗,人见像,识其为巢云。

诗人简介

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性空无根,性水无垠。

应所知量,成其梦身。

閒閒对万像,飘飘出诸尘。

物外有此不名物,人间有此没事人。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

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觉而动,照而寂。

云净月明,波停水碧。

圆通触处露全身,依旧脚跟浮逼逼。

像兮非真,真兮非像。

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

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

没踪迹,断消息。

白云无根,清风何色。

散乾盖而非心,持坤舆而有力。

洞千古之渊源,造万像之模则。

刹尘道会也处处普贤,楼阁门开也头头弥勒。

天振斯文,紫阳木铎。

博详反约,是继绝学。

日月昭炳,揭之以行。

閒居野服,身屈道亨。

静而无像,动而无功。

湛兮秋下水,应也树头风。

到处随缘成佛事,超情只个是神通。

皇极坠地,公阳于天。

武夷松竹,落日鸣蝉。

眼睛活,髑髅乾,妙在离微转处看。

鱼潜水而秋痕愈碧,鹤卧松而月梦犹寒。

应呼之神居谷,随色之珠走盘。

影响黏谁眉得用,斲泥余地鼻无漫。

北风猎猎兮申原之幽,玄扉启兮灵辰不留。

苏黄之像兮俨其如在,容春之人兮杳不可求。

一棺兮厚德,万古兮高丘。

雪洗寒岩兮山林气清,秋生烟水兮江湖色明。

犹净镜兮对诸像,似空谷兮随诸声。

游戏因缘三昧用,自然转处不留情。

黑风撼海晨鸟青,海怪出没云涛腥。

矫首独立天冥冥,保一以静吾清宁。

椰冠野服双鬓星,抱书自随妙娉婷,眼寒海南蜑家丁。

旅人心长久。

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

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

发春托登蹑。

欢愿既无并。

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

回顾眺右狭。

日末涧增波。

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

绿苹齐初叶。

摘芳芳靡谖。

愉乐乐不爕。

佳期缅无像。

骋望谁云惬。

髑髅历乾,鼻孔觉宽。

廓空三际,不立毫端。

面目风霜杀,身心水月寒。

情尘净尽兮,万像齐观。

苦海深,悲愿广。

作是思惟,云何方便。

普使群生登彼岸。

迹像而无,纯全而有,阴阳不测之神,生灭不到而寿。

十方界聊现半身,三世佛不消一口。

只个山形拄杖子,与君触处相随走。

像取模画,人成幻化。

得失一阄,是非一马。

建立摐摐,权行且且。

平贴而安,放荡而野。

科臼弗存,轨仪何暇。

饥则餐,饱则罢。

硬而枕,软而藉。

出世间於世间,藏天下於天下。

更问如何,之乎者也。

次公不许画麒麟,孝宣妙选知名臣。

拜公之像想风度,乃是云台子颜之文孙。

元丰天子建原庙,王宇万栋临端门。

累朝名臣俨冠剑,列圣御坐开乾坤。

修廊秘殿锁春色,彷佛音容皆骏奔。

相君相业皆元元,旗常彝鼎定书勋。

仪形在殁侍神考,英气噩噩凝天阍。

嗣皇方思服盛美,欲考辟公观列文。

君传兹图落人世,世人遂得知瑜璠。

吾知袁公固有後,能平楚狱竟无冤。

召公甘棠犹不伐,卫武之德谁能谖。

君不见温公之像满人间,愿广此图令并传。

玉质金相,卓尔良贵。

有鉴在心,明利与义。

大原斯阐,维世之模。

表里不贰,皇皇圣途。

当日先生在市尘,世人那识是真仙。

只因学得飞升后,难犬随也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