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

⑻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⑼于以:于何。

⑽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⑾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⑿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远。

⒂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赏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阔”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 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的“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卫穆公出兵救陈”说:“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一言道尽,却成两橛。

击鼓陞堂,子承父业。

入深山,住兰若,离色离声无昼夜。

撞钟击鼓不知鸣,地转天回全不怕。

坎坎击鼓,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

风凄凄兮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饮飞挟宸舟,彩鷁粲云母。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

屋前基业,屋后生涯。

堂堂妙用,不假安排。

暑退凉飚起,燕归鸿雁来。

天台南岳,峨嵋五台。

新罗击鼓大唐斋。

俾一其心,服我训言。

击鼓坎坎,自古有年。

击鼓陞堂,大众云集。

佛法有底商量,今日热如昨日。

七十四年命幻身,临行动众动群伦。

鸣钟击鼓浑闲事,一点圆明不动真,咦!

擘破乾坤一玄牝,拿将日影挂林梢。

庭前梧叶西风起,三峡秋光净如洗。

仙帆一舸此入觐,灵鼍击鼓冯夷喜。

七闽山水天下奇,摧秀搴英瑞斯世。

要知旷代乃一见,凤巢阿闾麟游畦。

彤庭紫闼足夷步,万里西来将使指。

西南榷牧古所重,阴削盗资宽国计。

台家选任皆伟人,远极陇秦包越嶲。

我公经略出咳唾,凛凛霜威肃颓靡。

飞声一日到冕旒,四辇促远不留辔。

从来大材须大用,岂有如公才一使。

东夷盟血犹未乾,豺豹固应防啮噬。

公归为国须无视革,平跻两禁躐三事。

飘零孤翮得广厦,晨啄暮栖方窃庇。

骊驹清唱不忍闻,东望慨然增叹喟。

他时黄阁未遐遗,犹原登堂拜簪履。

人已醉。

溪北溪南春意。

击鼓吹箫花落未。

杏梅桃共李。

水底鱼龙惊起。

推枕月明千里。

伊吕衰翁徒尔耳。

我怀犹未是。

今朝六月十五,祝圣升堂击鼓。

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

也大奇,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

五湖四海来入贡,衲曾闻见眼如眉。

奇货。

归帆过。

击鼓吹箫相应和。

楼前高浪风掀簸。

渔唱一声山左。

胡床邀月轻云破。

玉麈飞谈惊座。

三月群贤毕集,二天五马先光。

传觞击鼓底匆忙。

画鹢将飞江上。

鲁国方虚两社,齐人要复侵疆。

延英引对上东廊。

应念幽人相望。

绿芜城上,怀古恨依依。

淮山碎。

江波逝。

昔人非。

今人悲。

惆怅隋天子。

锦帆里。

环朱履。

丛香绮。

展旌旗。

荡涟漪。

击鼓挝金,拥琼璈玉吹。

恣意游嫱。

斜日晖晖。

乱莺啼。

销魂此际。

君臣醉。

貔貅弊。

事如飞。

山河坠。

烟尘起。

风凄凄。

雨霏霏。

草木皆垂泪。

家国弃。

意忘归。

笙歌地。

欢娱地。

尽荒畦。

惟有当时皓月,依然挂、杨柳青枝。

听堤边渔叟,一笛醉中吹。

兴废谁知。

项升出南国,技巧多淫思。

草图献天子,赏激嘉宏规。

瑰材蔽江海,斤斧城风雷。

千人扶一栋,万栋高巍巍。

飞鸿历层檐,云雨生阶墀。

五彩间金玉,百和杂涂泥。

仙葩粲楹栱,七宝装云楣。

一房百家产,万户罗东西。

龙绡开宝幄,帘幕垂珠玑。

光景艳流日,楼阁低天维。

笙箫动虚籁,弦管明歌姬。

撞钟击鼓恣行乐,牙樯锦缆江堤。

天长地久有时尽,君王此乐无时衰。

讵知变故起仓卒,不悟人迷楼不迷。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

人间叠作仙鳌。

最爱金莲侧畔,红粉袅花梢。

更鸣黾击鼓,喷玉吹箫。

曲江画桥。

记花月、可怜宵。

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

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

人共柳、那个无聊。

坎坎击鼓,渔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

风凄凄,又夜雨。

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

寺后山,青巑屼,忽如憔悴忽又开容颜。

寺前滩,声潺湲,忽然枯涩忽又起波澜。

知为谁乎丑或妍,只在主者往与还。

追思畴昔狎群攫,痛卷无余遗百难。

山林赪矣囊橐外,栋宇委之荆棘閒。

飞锡一来重悲慨,张弮勇欲兴颓废。

积劳落成逾一纪,大书记实光千载。

彼物何物众所唾,无事生事几乎骂。

蚁将撼木不自分,犬或见雪从他吠。

无辩之辩如我何,有怪不怪当自坏。

胡为撞钟击鼓辞上方,若曰挑包顶笠皆吾乡。

戏衫脱了因甚快,大权契合终难忘。

风曾相送迎亦好,云与俱出归何妨。

两不著相是去住,一拨便转无思量。

人生忽忽梦幻身,世界茫茫戏剧场。

我老不觉八十三,师今亦且半百强。

石塔重来我愧不是苏玉局,茅屋可赋师却自爱杜草堂。

跂逸驾兮前修,佩武符兮典州。

迹已陈兮德新,可敬而慕兮几春复秋。

意其存兮閟千万年之原,谓其逝兮乃在浮罗之颠。

奋忠精兮取义,贯羲娥兮烂然。

隘尘寰兮上征,挥八极兮为仙。

黄鹄脱骖兮素虯停驷,几弭节兮念遗民而来顾。

高弁苍苍兮清苕瀰瀰,公来游兮湖山增美。

游观罢兮来归。

有蒲与荷兮清泠之池,鱼鸟怀生兮欣欣焉。

其有依银钩虿尾兮,灿翠珉而陆离。

弦琴兮击鼓,羞羔豚兮酌醑。

跪起以荐兮愿公燕喜。

公燕喜兮吾民乐康。

却灾沴兮蠲除不祥。

仙伯兮逍遥,共骑鹤兮云宵。

西弱水兮东瀛洲,超然变化兮不可以留。

农之田兮瘠田,仙弭节兮悯此民而勿去。

白云横兮翠微,石室幽幽兮宜而燕娱。

一窦之泉兮不溢不枯,仙顾而乐兮黄鹄翩其来归。

有龙蛰兮于寒泉,潜而飞兮遥天。

仙吹箫兮击鼓,老农酌醑兮起舞。

仙驭飞龙兮四郊甘雨,旱不为灾兮年谷屡丰,我民敬恭兮蒙仙之泽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