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
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⑴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⑵孤丛:孤独的一丛。
⑶白头翁:诗人自谓。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约作于大和九年(835年)。
我今得遇,便向难中做。
决要脱家缘,细寻思、不堪回顾。
黜妻屏子,绝利更忘名,离去声乡关,归物外,称个超然悟。
马猿捉住。
修葺真园所。
岂敢恋冤亲,要龟蛇、时时厮觑。
援其性命,出自太原公,掌元初,成圆相,踏碎根源路。
翠眉重扫。
后房深、自唤小蛮娇小。
绣带罗垂,报浓妆才了。
堂虚夜悄。
但依约、鼓箫声闹。
一曲梅花,尊前舞彻,梨园新调。
高阳醉、玉山未倒。
看鞋飞凤翼,钗梁微袅。
秋满东湖,更西风凉早。
桃源路杳。
记流水、泛舟曾到。
桂子香浓,梧桐影转,月寒天晓。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行持。
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
建德和偷不显,厌华丽、粝食粗衣。
亲曾遇,重阳师父,传授入希夷。
自知功行满,速来访我,径就归期。
便怡然拂袖,应限宜时。
此者彭城了了,马风风、当赋新词。
长生得,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
芙蓉出五沃,荡漾水中央。
托根遍七泽,濯影照沧浪。
亭亭立淤泥,静试岳井妆。
使君青雀舫,夜夜宿花傍。
为结明珰盖,覆此并头芳。
洛妃解瑶珮,王子荐琼觞。
饥餐玲珑玉,渴饮醍醐浆。
白日忽成晚,粉面落秋霜。
窟不结子,柔丝断藕肠。
波寒沉獭伞,愁杀野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