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戏题画山水图歌(一本题下有王宰二字。宰,蜀人)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赏析

作品赏析

  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四川著名山水画家王宰,应邀约于上元元年(760)作这首题画诗。王的原作没有传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过他的神来之笔,仿佛为后人再现了这幅气势恢宏的山水图,诗情画意,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首四句先不谈画,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不愿受时间的催迫,仓猝从事,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只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胸有成竹,意兴所到,才从容不迫地挥毫写画,留下真实的笔迹于人间。这真是大家风度,笔墨自然高超。然后诗人进而描写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昆仑,传说中西方神山。方壶,神话中东海仙山。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由西至东,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纵横错综,蔚为壮观。画面空间非常辽远广阔,构图宏伟,气韵生动,给人以雄奇壮美的感受。“壮哉”一词,表达了诗人观画时的美感体会和由衷的赞叹。此图显然不是某一山岳的实地写生,而是祖国崇山峻岭在艺术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带有中国山水画想象丰富、构图巧妙的特色。  中间五句,杜甫从仄声韵转押平声东、钟韵,用昂扬铿锵的音调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巴陵洞庭日本东”句中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东部海面,源远流长,一泻千里,波澜壮阔。诗里的地名也不是实指而是泛指,是艺术上的夸张和典型概括。“赤岸水与银河通”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出塞》)有异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势浩瀚渺远,连接天际,水天一色,仿佛与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山水一体,相得益彰。“中有云气随飞龙”句,语意出《庄子·逍遥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书也有“云从龙”的说法。这里指画面上云气迷漫飘忽,云层团团飞动。诗人化虚为实,以云气烘托风势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风力得以形象地体现出来。笔势自然活泼。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驾舟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山木尽亚洪涛风”,亚,通压,俯偃低垂;着一“亚”字,便把大风的威力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人着意渲染风猛、浪高、水急,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这样巨大的艺术魅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远势,指绘画中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构图背景。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里”,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我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画和顾恺之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写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这首歌行体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也不知何者是诗,何者为画,可谓天衣无缝。清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何国治)---------------------  梁氏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张彦远《名画记》:王宰,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巉嵯巧峭。  十日画一水①,五日画一石②。能事不受相促迫③,王宰始肯留真迹④。壮哉昆仑方壶图⑤,挂君高堂之素壁⑥。  (首赞王宰图画。吴门金氏曰:不受促迫,方得从容尽其能事,此见王宰品格,亦见主人知音。《杜臆》:昆仑方壶,举极西极东以状其远景,非真画此两山也。下文日本、银河亦即此意。)  ①庾肩吾诗:“画水即生苔。”②《水经注》:石崖山上有画石山。③《后汉书》:郑兴上疏,臣下促迫。④梁武帝《论书法》:“真迹虽少,可得而推。”⑤《文中子》:“壮哉山河之固。”昆仑,注别见。《拾遗记》:三壶,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州也,形如壶器,上广,中狭,下方。⑥汉乐府《相逢行》:“挟瑟上高堂。”挂素壁,所谓留真迹也。湛方生《七欢》:“素壁流光。”  巴陵洞庭日本东了①,赤岸水与银河通②,中有云气随飞龙③。舟人渔子入浦溆④,山木尽亚洪涛风⑤。  (此记图中山水。昆仑、方壶,山既自西而东,故巴陵、日本,水亦自西而东。且其水势浩瀚,银汉通而云龙起,又见风涛激荡,渔舟避而山木摇,真可谓壮观矣。)  ①《江赋》:“爰有包山洞庭,巴陵地道。”《山海经注》:长沙巴陵县西有洞庭陂,潜伏通江。《唐书·外国传》: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日在国边,故名日本。②赤岸、银河,言水天一色。《七发》:“凌赤岸,篲扶桑。”《吴越春秋》:“西逾赤岸。”曹植表:“南至赤岸。”《江赋》:“鼓洪涛于赤岸。”《南兖州记》:瓜步山东五里有赤岸山,南临江中。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京江,《禹贡》北江也。春秋分朔,辄有大涛至江乘,北激赤岸,尤更迅猛。李善《文选注》谓赤岸在广陵兴县。桑钦《水经》云新安县南白石山,名广阳山,水名赤岸水。③《庄子》: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④木华《海赋》:“舟人渔子,徂南极东。”谢灵运诗:“映泫归浦溆。”⑤湛方生诗:“山木兮摧披。”《说文》:“亚,次也。”《广韵》:“亚,就也,相依也。”【朱注】风势涌涛,山木尽为之低亚。公诗“花亚欲移竹”及“花蕊亚枝红”,皆与此同义。杨慎曰:亚枝,临水低枝也。孟郊诗:“南浦桃花亚水红,水边柳絮扬春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①。焉得并州快剪刀②,剪取吴松半江水③。  (末将看画作结,盖玩赏不忍释也。《杜臆》:王画神妙,只咫尺万里尽之。前面许多景象皆包在一句中。又曰:此诗通篇设想,俱有戏意,而收语尤戏之甚,故云戏题。公少游吴越,故对画而思及松江。黄鹤谓上元元年,刘展陷润、升、苏三州,故托意于吴松。其说太凿。此章上二段各四韵,末段四句收。)  ①《世说》,袁彦伯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②【朱注】李贺诗“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本此。③赵曰:吴松,言吴地之松江也。《吴郡志》:松江,在郡南四十五里,《禹贡》三江之一。钱谦益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王宰家于西蜀。贞元中,韦令公以客礼待之。画山水树石,出于象外。景玄曾于故席夔舍人厅事,见一国障,临江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著于水,千枝万叶,交植屈曲,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直或倚,叶叠千重,枝分八面。达士所珍,凡目难辩。又于兴善寺见画四时屏风,若移造化风候云物八节四时于一座之内,妙之至极也。故山水松石,并可碑于妙上品。蔡絛《西清诗话》云:梁萧文矣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老杜《题山水图》云:“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乍读似非用事。如“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用介胄之士不拜。“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用军中岂有女子乎。皆用事而隐其语。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烟鬟敛翠。

柳下门初闭。

门外一川风细细。

沙上暝禽飞起。

今宵水畔楼边。

风光宛似当年。

月到旧时明处,共谁同倚阑干。

和麩糶麪,夹糠炊米。

半夜三更,瞒神謼鬼。

冷地有人觑见,直到左手掩鼻。

入微尘,含法界。

顶{左宁右页}机,看脚下。

须弥灯王,冰消瓦解。

家传活国有良方。

谁向瑶台品凤箫。

碧虚浮动桂花秋。

风从帘幕吹香远,人在阑干等月高。

金粟地,蕊珠楼。

佩云襟雾玉逍遥。

仙娥已有玄霜约,便好骑鲸上九霄。

明明在上。

其仪有序。

终事靡諐。

收铏撤俎。

乃升乃降。

和乐备举。

天德莫违。

人谋是与。

敬行礼达。

兹焉燕语。

西源好,龙首虎头高。

风雨每掀清宇宙,林峦长似涌波涛。

吟咏有诗豪。

成大乐,美称适相遭。

醮斗清筵投羽札,启元喜会执金刀。

身净隔纷骚。

满公种松何太痴,急景尚作千年期。

安得雷风一夜拔千尺,与汝同看龙蛇舞月时。

云门一曲,腊月二十五。

惊起陕府铁牛,撞倒石霜角虎。

时节既相当,因缘难莽卤。

提折脚铛,各出只手。

释迦不先,弥勒不后。

妙用临机,如盘珠走。

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

六载将身草里埋,当时有眼几时开。

果然见得明星现,未到门前似死灰。

东家近新富,满地布苔钱。

世间示必无皋夔,九疑虞舜不可追。

武皇锐意开绝漠,推锋乃亦有卫霍。

嗟哉格物本一理,雇人所用何如耳。

笔工在昔本市傭,束毫传筦求售同。

谁云进技不进道,意匠辄与欧褚通。

虔州刺史募佳笔,双筦何堪须百日。

星驰一骑到长安,试手凤池随弃掷。

老奴恂栗丞相嗔,能用此笔能几人。

原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夸入神。

斗杓春回开电笑,橐签果符人所料。

中山聚族傥未殚,束帛那容及年少。

是知人才用舍识惟一心,皋夔卫霍无古今。

妍媸能否俱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

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毘陵。

未知当年新淦果何若,正恐钟卫二王无合作。

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时鉴裁无复传。

纷纷鸡毛抱筩卖,恰费书傭三十钱。

脚跨马师门,便有弥天过。

喝得耳朵聋,扭得鼻头破。

纵大雄毛虎略露爪牙,脱百丈野狐不昧因果。

说条念贯,监本无端,不独瞒人亦自瞒。

画舫行春处,潇湘二水涯。

百丈野狐,石女无夫。

一回泪下,沧海乾枯。

百般千样,会归一相。

一相无相识也无,廓与虚空等其量。

河淡秋清,夜寒月亮。

提携出也来人间,明明历历诸缘上。

有应之身,无位之人。

随方而见,妙触而神。

山林森森春在木,江湖澹澹秋生津。

语不投机不展事,云门一路从来亲。

岩头一拶,虚空迸裂。

父子不传,神仙妙诀。

是不是,非不非。

交肩过,携手归。

南泉不出方丈,为什么在庄喫油糍。

今兮昔兮同一时,知音知后更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