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

尽:都。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诗人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51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色异政自贵,香清未堪嗟。

灵蜂擅造化,幻作姚家花。

丰姿轻明体充实,染透蔷薇毓晴日。

从称紫晕黄檀心,桃李依然是凡质。

甘林玉蕊生香雾。

游蜂争采清晨露。

芳意著人浓。

微烘曲室中。

春来瀛海外。

沈水迎风碎。

好事富余熏。

频分几缕云。

光铺晓曦。

云影拂霜低。

空阔飞鸿过,两三行、向天际。

晴景乍升,晃疏棂,蜂翅迷。

密障红炉暖,香缕飘烟细。

超然坐久,幽径试寻寒梅。

酥点竹间稀。

正疏蓓吐南枝。

微阳动细蕊。

任斜日、沈淡晖。

惨惨寒成。

晚知皓雪欲垂垂。

百花开后。

一朵疑堆绣。

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

脂痕淡约蜂黄。

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

绣帘深院黄昏,着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

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

翠袖生寒,祗欠素娥倚。

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蝶意蜂情,恣还飘逸。

春又晚。

枝上绿深红浅。

燕语呢喃明似翦。

采香人渐远。

草色池塘碧软。

丝竹谁家坊院。

拂拂和风初著扇。

蜂情愁不展。

野鹤骨癯,涧松皮粗。

一身闲而云行林壑,两眼冷而秋入江湖。

智到无而有,理极有而无。

齐物蝶翻昼梦,随机蜂理华须。

开口也著合也著,风铃发响谷随呼。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发际点白,眼眶含青。

情枯历历,智照灵灵。

形骸如槁木,踪迹肖流萍。

月明四海犀通晕,春在百华蜂採馨。

黄蜡谁将点缀,红膏不许施妆。

孤根来自水云乡。

风味天然酝酿。

看取玉奴呵手,摘来珠露沾裳。

翠环斜插一枝香。

似簇蜂儿头上。

灯共墙檠语。

记昨朝、芒鞋蓑笠,冷风斜雨。

月入宫槐槐影淡,化作槐花无数。

恍不记、鳌头压处。

不恨扬州吾不梦,恨梦中、不醉琼花露。

空耿耿,吊终古。

千蜂万蝶春为主。

怅何人、老忆江南,北朝开府。

看取当年风景在,不待花奴催鼓。

且未说、春丁分俎。

一曲沧浪邀吾和,笑先生、尚是邯郸步。

如秉苘,续残炬。

渴蜂衔砚水,饥蝶嗅屏花。

一夜蟠桃吹坼。

刚道有人偷折。

幸自没踪由,无奈蝶蜂胡说。

胡说。

胡说。

方朔不须耳热。

罗袜浪传仙子,宫梅休写华光。

人言寿客饱经霜。

不趁凡花入样。

万玉森罗纱节,一枝剩有余芳。

孤高肯使蝶蜂藏。

特立甘泉顶上。

秋风凉,岩桂香。

未归客,思故乡。

吾无隐乎尔,捉贼须捉贓,舞蝶游蜂过短墙。

枝上蝶纷蜂闹。

几树杏花残了。

幽鸟亦多情,片片衔归芳草。

休扫。

休扫。

管甚落英还好。

休拟议,莫商量。

无朕兆,绝承当。

君不江路野梅无主,自开自落,分外馨香。

一枝横亚清波上,引得游蜂上下忙。

养家苦,似蜂虔。

采花成蜜为谁甜。

肯堤防,蛛网粘。

修行好,做风虔。

舌生津液玉浆甜。

溉黄芽,无惹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