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

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

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

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注释

⑴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⑵南山:指终南山。塞:充满,充实。

⑶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非常“妥帖”。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终南之大,作者游兴之浓,也于此曲曲传出。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就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杜甫的“四更山吐月”,都与此同一机杼。孤立地看,“日月石上生”似乎“夸过其理”(《文心雕龙·夸饰》),但和作者“游”终南山的具体情景、具体感受联系起来,就觉得它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当然,“险”“硬”的风格,使它不可能有“四更山吐月”“海上生明月”那样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在同一地方,“夜”与“景” (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突出一个“奇”字。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从《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插遥天”、“出云表”之类的说法来表现山峰之高耸。孟郊却避熟就生,抓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加以夸张,就在“言峻则崧高极天”之外另辟蹊径,显得很新颖。在同一地方,“昼”与“未明”(夜)无法并存,作者硬把二者统一起来,自然给人以“险”的感觉。但玩其本意,“深谷昼未明”,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洒满阳光之时,终南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其深,很富有真实感。“险”的风格,还从上下两句的夸张对比中表现出来。同一终南山,其高峰高到“夜留景”,其深谷深到“昼未明”。一高一深,悬殊若此,似乎“夸过其理”。然而这不过是借一高一深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于以见终南山高深广远,无所不包。究其实,略同于王维的“阴晴众壑殊”,只是风格各异而已。

  “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万顷松涛的视觉形象和万壑清风的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

  这六句诗插在这中间的两句,以抒情为主。“山中人自正”里的“中”是“正”的同义语。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路险心亦平”中的“险”是“平”的反义词。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 的。以“路险”作反衬,突出地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5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南山岁云莫,此日别玄同。

至今梅花句,华耀白发翁。

三见秋江月,何事苦萦系。

两夜金风生,吹清几山桂。

所思酹尊酒,叱鬼上车柳。

长笑镜石边,更作推敲手。

炯然此心期,相照应万时,黄千不用多,拜手藏君诗。

有弓莫朝射,有剑莫夜舞。

舞剑空惊半夜鸡,射弓须射南山虎。

当年意气双白虹,三尺宝剑两石弓。

平沙软草马蹄疾,仰面射落南飞鸿。

归来面皱头雪白,鱼皮包剑弓挂壁。

逢君一笑杯酒空,怜我衰颜手无力。

手无力,眼有眵,作歌赠君君莫疑。

英雄老去众所薄,何独区区杨去非。

先生年五十,更名曰去非。

螳臂美兮当车蟹螯强兮斗虎。

我观兮上下四方,或锡予兮以大武。

金石兮水波,松柏兮雨霜。

有时女兮不春,我欲筮兮同床。

筮告予以不好,予与居兮甚斌。

秦人同炙兮徒欺予,予和羹兮众吐之。

南山雾兮楚氛,其在兹兮斗日月。

扬汤兮救喝,从子休兮龙眠之樾。

者个是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

进退全机变,从衡振祖风。

都在南山掌握中。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南山之田兮,谁为而芜。

南山之人兮,谁教堕且。

来者何为,而往者谁趾。

草漫靡兮,不种何自。

始吾往兮无耜,吾将归兮客吾止。

要以田兮寄我治,我耕浅兮谷不遂。

耕之深兮石挠吾耒,吾耒挠兮耕嗟难。

雨专水兮日专旱,借不然兮颖以秀。

螟悬心兮螣开口,我虽力兮功何有。

然不可以已兮,时宁我违而我无时负。

重阳九月九,个个尽知有。

吃了茱萸茶,多是眉头皱。

唯有陶靖节独欢颜,解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之调水符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

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

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

两耳全聘,双目半昏。

泾清渭浊,谁与辨论。

只么厮{左氵右盾},狼藉破沙盆。

有个不唧{左口右留}底,刚要面前涂糊背后揩抹。

黑漫漫地恰似云屯挂向寿峰顶上,往往唤作南山古树根。

南山之蛩,皇寿无穹。

太极之尊,皇名是崇。

奉兹闰册,于皇之宫。

皇则受之,于昭盛容。

南山云,北山雨,四七二三面相睹,新罗国里曾上堂,大唐国里未打鼓。

苦中乐,乐中苦,谁道黄金如粪土。

云之祁祁,或雨于渊。

苗之翘翘,或槁于田。

云之祁祁,或雨于野。

有槁于田,岂不自我。

荟兮其隮,其在西郊。

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蔚兮其复,南山之侧。

我歌且谣,维以育德。

溪东溪西水牯,四海五湖皇化,俱胝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赵州无拣择,五年分疏不下。

南山忍俊不禁,今日轻酬重价。

走马红尘合,开怀野寺存。

南山抱村转,渭水带沙浑。

亭峻朱栏绕,堂虚白佛尊。

烦襟喜修竹,倦马乐芳荪。

白(叠毛)柔随手,清泉满照盆。

尘颜洗濯净,髀肉再三扪。

馈食青蔬软,流匙细粟翻。

老僧勿施敬,对客说山门。

檐外浮岚{堧土换日}惊动堆,道人清眼为渠开。

餐钱官薄何须计,直为南山亦合来。

平阳池馆枕秦川,门锁南山一带烟。

素奈花开西子面,绿榆枝种沈郎钱。

装帘玳瑁随风落,庭岸趁暖眠。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惊起凤归天。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

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

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

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

惠以南山好松板,翦伐毁就皆丸丸。

我今朴斩遂有日,居处可望奄冗宽。

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

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吝风俗悭。

皆使如公眼青白,古人风义当复还。

吾闻渊明谢主人,冥报止谓因盘餐。

公今饭我德何啻。

渊明诗来犹可攀。

当头一句,无过直与。

南山有口,不敢错举,笑破露柱。

关中有萧相,江左见夷吾。

中兴帝赉良弼,休运应乾符。

百五期过一日,十万声号半夜,南极灿晴虚。

崧岳生申甫,河洛出图书。

领坡仙,陪橐从,镇潜都。

九重作夜有梦,问到北岩无。

须信建溪桃李,难驻商川舟楫,归去伴都俞。

岁伴南山寿,日拱北辰居。

主中宾,宾中主,南山大蟲元是虎。

踢起眉毛著眼看,闪电光中急荐取,发机须是千钧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