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注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60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右诗题于华亭戍壁,张洙宗鲁曰:“陈,钱塘儒家女。

夫本县曹吏,因兵乱隶军籍,久在外。

或劝其往富室为女红,固不肯。

未几夫挈归里。

”原鲁及谢嘉维则俱和其诗。

羁雌见月可怜生,月落江昏过雁声。

不特题诗想夫婿,汉家多少玉关情。

百尺楼头,奇哉此翁,元龙后身。

当壮年襟度,百川鲸吸,平生出处,一片鸥轻。

冷淡逋梅,淋淳旭草,但见风雷笔下生。

荆州幕,觉坐间小异,乃有斯人。

牙樯喜色津津。

正江影涵秋无点尘。

对白苹黄苇,且供诗卷,紫薇红药,却演丝纶。

举酒延蟾,倚栏闻雁,应念征人归尚春。

君王问,尽不妨细说,万里戎情。

暮云飞断。

潮落吴江岸。

忆昔佳人愁思漫。

那更楼头闻雁。

此时有意还成。

争知恼杀兰卿。

画作碧梧苍石,至今图得风声。

船中闻雁洞庭夜,床下有蛩长信秋。

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雝雝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春方北度。

又送秋南去。

万里长空风雨路。

谁汝冥鸿知处。

朝朝旧所窥鱼。

由渠水宿林居。

为问江湖苦乐,汝于白鹭何如。

九月边庭无雁来,关门不逐雁门开。

春来塞上希矰,花信风前一一

秋寒初劲。

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

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

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

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

江南烟水暝。

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

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

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

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遍插茱萸。

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

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

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

谩嗟吁。

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

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潦水似讥酒浅,秋云如妒蟾明。

幽人闻雁若闻莺。

更长端有意,菊晚近无情。

诗学笑中偷换,烛花醉里频倾。

罗衣迥立可怜生。

五湖虽好在,客意欲登瀛。

记铜驼载酒,翠陌吹箫,曾听相呼。

不尽离离意,觉柔肠如剪,立马踟蹰。

人生似此苍鬓,禁得几声疏。

想怨入秋深,愁随天远,满目平芜。

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

奈菰蒲旧地,山空木落,霜老泉枯。

月明仙掌何处,转首失栖乌。

待说与云间,潇湘近日风卷湖。

常怀玉垒李谪仙,精神浩瀚游八表。

顶摩苍天弄白日,方丈蓬莱思清矫。

吾乡夙号山水邦,萦青缭白杂苍缥。

人间要自有佳趣。

何必陈瞷扶桑晓。

江郎秀色照闽吴,咀嚼自可忘幽悄。

烂柯山与浮云齐,突星骑石凌飞鸟。

何独此山名未燿,无乃潜德避喧扰。

定是壶中小有天,众星未易立谭了。

物之显晦固有数,巧历谁能穷忽秒。

我闻雁岩古业无,山经不载事沉杳。

后世奇秘始发见,游人足迹竟盘绕。

九华妙观人未睹,刘郎当时眼偏瞭。

固知有物必有遇,此理甚明非深渺。

岂惟安定名不腐,自觉刘郎才力少。

我诗那能为重轻,九鼎借助鸿毛小。

群豪自可继唐贤,联名况有诗僧皎。

秋思人间正纷纷,秋声天外忽惊闻。

情类断猿悲落月,响如离鹤怨愁云。

怜渠南北无宁翼,天隅海曲传消息。

别去终期得再逢,归来颇似曾相识。

别去归来道路难,何如凡羽一枝安。

金河阵发声声急,玉塞书回字字寒。

苍梧白云秋色远,洞庭潇湘木叶晚。

风绪遥抟度岭轻,烟罗不避冲波险。

几度心惊岁序更,几人肠断月华清。

二毛听切潘郎感,九辩哀催宋玉成。

暮砧乱鸣何太苦,羌笛相和倍凄楚。

顾影爰思泽中集,旋音应到衡阳阻。

越王台畔鹧鸪飞,蜀帝魂依杜宇归。

度月万山挥别泪,随风千里促寒衣。

忆在长安怜塌翮,同闻曾和同声客。

摇落深增白发悲,沉吟忍对清秋迫。

望乡今日幸归来,忧国何年抱始开。

青女降霜偏引恨,素娥乘月重衔哀。

君不见苏武使胡持汉节,李陵对泣衣沾血。

丹心长望灞陵云,白羽遥飞上林雪。

又不见昭君出塞抱琵琶,托心明月对龙沙。

愿附遐征还汉阙,空将清泪滴胡笳。

别有放臣并怨女,别有怀人兼别侣。

音传顿使梦惊秋,影落能教泪如雨。

却怜中路忽分翔,悲鸣憔悴不成行。

寄言霄汉冥冥者,莫向风波觅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