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译文

⑴也么哥:这三字是元曲常用的感叹词,无实义。

⑵却原来:这三字属于衬字。侬:意即“我”。

注释

⑴也么哥:这三字是元曲常用的感叹词,无实义。

⑵却原来:这三字属于衬字。侬:意即“我”。

赏析

此曲从风格上看当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贲《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住》成句,也是写“不识字渔父”(白贲曲语)的。据元冯子振《鹦鹉曲·序》载,白曲在其时享有盛名,“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恨此曲无续之者”,于是冯子振逞才和白曲百余首,可见白贲曲的影响之大。而白贲曲一出,因其首句有“鹦鹉洲”,其曲原名“黑漆弩”也就改称“鹦鹉曲”,鹦鹉洲也就从原特定的地名一变为渔父居处的代称。因此,此曲“侬家鹦鹉洲边住”的那个“侬”也很可能是个“渔父’。此曲所写意境受白曲直接影响亦较明显。

  但此曲的结构与白曲却大不相同。它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这里已隐约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乡村野地,还是“小桥流水有人家”(王安石诗)的郊外花村,读者难知其详。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青山白云,幽邃缥缈,使人想起贾岛《访隐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悬望之余,不无怅惘之感。诗人似乎知道读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故再用两句颇涵自得、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人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若全曲到此作结,倒颇堪称之为“朦胧诗”的,“象外”之味,尽可让人作万千之想。然古代诗歌于“超以象外”后必要“得其环中”,结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是揭其“环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渔父”居所也。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不是“红尘”外的仙境,也不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自从楚辞《渔父》中诞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渔父”后,其历代“子子孙孙”实际上便成了不求功名、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渔父”之咏成了古代“隐士”之歌中别具一格的支系,王维的一首“隐士诗”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题:“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渔父”之吟为历代文人所喜爱,绝非无因,元代尤其如此——得志而显达者咏之,以见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借以曲折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或失望,同时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化到“渔父精神”中去,以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在“超尘脱俗”的心灵净化中求得心理的平衡。白贲《鹦鹉曲》所以能享誉一时,除了其韵用“鱼模”部去声险韵外,“渔父”这一传统母题具有文人心目中特有的“精神美”魅力,是其最根本的原因。而此曲不惮有名作在先,效而再创,也有这样的魅力在召唤。

  然而,如果此曲无自己的艺术魅力,恐怕早就湮没无闻了。在历代“渔父”之吟中,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由洒脱,乃是众所撷取兼含比兴的意象。白曲如此,此曲亦如此。但白曲以“侬家鹦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领起全篇,让人一下子进入传统“渔父”的既定精神境界,然后再组合意象,使其表现的精神世界得以形象化,而结句“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与之遥相呼应,使全曲颇得爽朗豪放之风。此曲则首先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则借当时人所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核,复令人再回味、咀嚼全曲,既得含蓄蕴藉之趣,又不失明朗畅达之风,虽与白曲所取意象大致相同,结构方式则别具一格。细而察之,此曲“溪边小径舟横渡”与白曲“浪花中一叶扁舟”,“青山隔断红尘路”与白曲“觉来时满目青山”,虽句中形象相同,但也各随其曲之意脉与情调,彼此不能互换,而并非增减其字而已。故其虽受白曲影响和启迪,然却是自己的创作。加上作者选押去声韵之《叨叨令》曲体,除“处”、“住”为白曲原用韵脚外,“渡”、“玉”、“路”,均是字熟而韵险,既继承了白曲“险韵”特色,又有自己的匠心,这大概就是此曲并非首唱,又属“无名氏”之作却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

自怜华发萧萧,风流无分,醉时眼、何妨偷觑。

黯然伫。

回首今是何时,逢花笑还语。

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

入我法中,不论凡圣。

动转施为,咸遵旧令。

教民稼樯,不令而行。

进退有度,琚瑀锵鸣。

言还熉幄,礼则告成。

帝命率育,明德惟声。

猛悟百年弹指。

泪似迸珠不止。

急解死生忧,管甚石中火起。

石中火起。

一任停丧在地。

律管吹灰,勾芒布令。

六国风清,九天云静。

帘漠漠,帘漠漠,天淡一帘秋。

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

歌罢海西流。

只为分明极,翻令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早知灯是,饭熟多时。

几家闲夜停机杼,支枕篷窗风许许。

吹尽絺香不见人,绕塘寒月濆语。

口中校祖叶。

德茶香点。

灭与烟消,似圭峰秘诀。

切言,疑当作言

戏马台前秋雁飞。

管弦歌舞更旌旗。

要知黄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

倾白酒,绕东篱。

只於陶令有心期。

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

白云际天隅,峰峰争秀出。

浩浩水石滩,归鸟时灭没。

我欲茅三间,巢此重叠峰。

我欲舟一叶,钓此苍茫中。

君从何处得此石,千岩万壑在方尺。

李成范宽格深秀,关仝荆浩骨峭特。

殆非一人之所能,欲穷其源不可得。

君言此物出零陵,远近来去皆天成。

是中能著元次山,刻诗勒颂留孱颜。

后来柳子曾作守,铭记摹写无遗闲。

二子去后精魄在,文章散落水石间。

鬼神往往窃余巧,戏弄笔墨留斑斑。

赠我以作书砚屏,林风石月秋冷冷,萧斋静对如有聆。

元子柳子突出也大奇,今日之事我为之。

净而纯中无一尘,纯而净中有万应。

眼睛明,鼻孔正。

更将折筋搅沧溟,令彼龙鱼知水为命。

在昔神逐,首兹播殖。

无有污莱,尽为稼樯。

乃粒斯民,实惟帝力。

嘉荐令芳,儜瞻来格。

脸儿端正。

心儿峭俊。

眉儿长、眼儿入鬓。

鼻儿隆隆,口儿小、舌儿香软。

耳垛儿、就中红润。

项如琼玉,发如云鬓。

眉如削、手如春笋。

奶儿甘甜,腰儿细、脚儿去紧。

那些儿、更休要问。

有泪绿窗偷洒。

有恨锦笺难写。

消瘦不胜春,玉骨都无一把。

风雅。

风雅。

正值文君新寡。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

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

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

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

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

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

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

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

云师族聚曷遽散,电母儿号奚不乳。

黑猪渡河去远迹,苍龙衔珠噤弗语。

朱鸟崛强王偃徐,乌龟缩颈老沮渠。

夫君笺天帝冯怒,旱魃磔死不问余。

天街清润联璧珠,不为乾封为太初。

一雨三日谁力欤,更唱迭和忘欷嘘。

归之太守不肯有,欸乃聊代志喜书。

惟彼子之,锡伯斯思。

与贤并进,得圣而师。

彬彬雅道,翼翼令仪。

上目至言,庙食不隳。

亭树萧萧生暮凉。

安排清梦到胡床。

楚山楚水秋江外,江北江南客恨长。

苹渚令,橘汀黄。

断魂残梦更斜阳。

欲将此日悲秋泪,洒向江天哭楚狂。

礼经之重,祭典为宗。

上公揶事,进退弥恭。

庶品岂洁,令备肃雍。

百祥萃止,惟吉之从。

沉沉万象出楼台,日气初悬金碧堆。

避暑阻兵眠食地,忍寻断梦一人来。

(癸丑夏偕子大恪士留宿及两月今恪士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