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译文

芬芳菅草开白花,白茅束好送给他。如今这人去远方,使我孤独守空房。

浓浓云雾空中飘,沾湿菅草和丝茅。我的命运多艰难,他还不如云露好。

滮水缓缓向北流,浸润稻田绿油油。边号边歌心伤痛,思念那人在心头。

砍那桑枝作柴薪,烧在灶里暖在身。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让我伤透心。

宫内敲起大乐钟,声音必定外面闻。怀念使我神不宁,你却视我如路人。

丑恶秃骛在鱼梁,高洁白鹤在树林。想起那个健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一对鸳鸯在鱼梁,嘴插翅下睡得香。可恨这人没良心,转眼之间把我忘。

扁扁平平乘车石,虽然低下有人踩。恨他离我如此远,让我痛苦实难挨。

注释

1.白华:即“白花”。

2.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3.白茅:又名丝茅,因叶似矛得名。

4.之远:往远方。

5.俾(bǐ):使。

6.英英:又作“泱泱”,云洁白之貌。

7.露:指水气下降为露珠,兼有沾濡之意。

8.天步:天运,命运。

9.不犹:不如。一说不良。

10.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11.啸歌:谓号哭而歌。伤怀:忧伤而思。

12.硕人:高大的人,犹“美人”。此处当指其心中的英俊男子。

13.樵:薪柴,此处指采木为樵。桑薪:桑木柴火。

14.卬(áng):我。女子自称。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15.劳:忧愁。

16.鼓钟:敲钟。鼓,敲。

17.懆(cǎo)懆:愁苦不安。

18.迈迈:不高兴。

19.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20.鹤在林:鹤为高洁之鸟,反在林,比喻所爱之人已远离去。

21.戢(jí)其左翼:鸳鸯把嘴插在左翼休息。

22.二三其德:三心二意,指感情不专一。

23.有扁:即“扁扁”,乘石的样子。乘石是乘车时所踩的石头。

24.履:踩,指乘车时踩在脚下。

25.疧(qí):因忧愁而得相思病。

赏析

此诗八章,每四句为一章。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这里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哀伤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背景

《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 【 】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

祀用商舞,乐备宫悬。

白璧加荐,玄纁告虔。

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溪头波及水妇,力小憩中途。

奉佛澄斋钵,供姑洁饭盂。

煮蔬甘胜肉,洗布白于酥。

酿黍修时祀,家篘不用沽。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

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风定华犹落,鸟啼山更幽。

只麽天真无少剩,莫於里许著丝头。

说时不借口,用处不依身。

天寒绝飞鸟,潭净无游鳞。

点活眼,著精神,野草闲华自在春。

灵园同佳称。

幽山有奇质。

停采久弥鲜。

含华岂期实。

长愿微名隐。

无使孤株出。

乱文龟壳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

洁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蛮帐紫茸毡。

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

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梵语华言译不成,玉几重新添注解。

安义炳然,无人邻解。

赖有同风知,点头道奇怪。

彷彷佛佛,一似东山瓦鼓歌。

腔调宛同,声无高下。

彭八剌拶,未在未在。

莫嗟黑发从头白,终见黄河到底清。

南极储祥,少微呈瑞,八旬应现人寰。

水云疏散,金鼎炼神丹。

玩尽长春洞府,逍遥占、物外高闲。

无衰老,龟旋鹤绕,相对且怡颜。

殷勤重祷祝,温炉澹炷,劫外旃檀。

念亘初容貌,不许凋残。

通古今如旦暮,蟠桃见、几度华繁。

常常在,金壶碧酒,高会到仙班。

有利无利,不离行市,张公吃酒李公醉。

伸脚打睡有来由,才放醒醒成忌讳。

非不非,是不是。

遇贵即贱,遇贱即贵。

狸奴白牯念摩诃,祖师不会西来意。

野鹤骨癯,涧松皮粗。

一身闲而云行林壑,两眼冷而秋入江湖。

智到无而有,理极有而无。

齐物蝶翻昼梦,随机蜂理华须。

开口也著合也著,风铃发响谷随呼。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凌寒架雪知春近。

闲探处、如相问。

溪流清浅暮云低,玉蓓横斜风定。

晚枝雀啅,幽姿方展,还映疏篁冷。

镜鸾妆罢明梢嫩。

犹记宜相并。

如今却月别传香,知引何人幽兴。

不堪楼上,昭华吹断,声与愁肠尽。

默默传真,如何指陈。

性月不夜,心华长春。

净有容兮海印,应无爽兮谷神。

觌面相呈讳不得,烦君为我洗清贫。

得马祖百丈黄檗之旨,发自己胸中本有底光明。

见僧入门便喝,谓之临济一宗。

三世诸佛构不著,狸奴白牯鬼不著。

至宝横道惊路人,明珠白璧天不珍。

风饕雪虐雨更打,委珠碎璧同泥尘。

天生人材怨不以,天亦何心及于尔。

不然明珠白璧当爱惜,忍使飘零至于此。

鸳鸯未老头先白。

有甚因缘难测。

说破自然会得。

盖为贪迷色。

人还省悟溪山蓦。

物外专修道德。

清净神仙法则。

得住蓬莱宅。

灵灵而真,默默而神。

眉毛低盖眼,鼻孔真欺唇。

千华上何须问佛,百草头自然有春。

一微尘里也来说法,三千界内不碍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