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

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

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

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

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

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

无死!

译文

我登上那草木繁茂的高山,向老父亲所在的故乡眺望。我仿佛听到父亲一声叹息:唉!苦命的儿服役在远方,昼夜操劳没有休息的空当;还是小心保重自己身体吧,盼你早回来不要留恋他乡!

我攀到那光秃秃的高山上,向老母亲所在的故乡眺望。我仿佛听到母亲一声叹息:唉!我的小儿服役在远方,昼夜操劳没有睡觉的空当;还是小心保重自己身体吧,盼你早回来不要抛尸他乡!

我登上那高低起伏的山冈,向我兄长所在的故乡眺望。我仿佛听到长兄一声叹息:唉!我的兄弟服役在远方,昼夜操劳他的同伴也一样;还是好好珍重自己身体吧,盼你早回来不要死在他乡!

注释

⑴陟(zhì ):登上。岵(hù):有草木的山。

⑵父曰:这是诗人想象他父亲说的话。下文“母曰”“兄曰”同。

⑶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⑷夙(sù)夜:日夜。夙:早。

⑸上:通“尚”,希望。旃(zhān):之,作语助。

⑹犹来:还是归来。无:不要。止:停留。

⑺屺(qǐ):无草木的山。

⑻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⑼无寐:没时间睡觉。

⑽冈:山脊。

⑾偕(xié):俱,在一起。

⑿无死:不要死在异乡。

赏析

此诗写一个远在他乡服役的征人,想象他的父母兄长在家乡正在思念他,抒发了主人公思念家乡的情怀。全诗三章,皆为赋体。

  全诗重章叠唱,每章开首两句直接抒发思亲之情。常言:远望可以当归,长歌可以当哭。人子行役,倘非思亲情急,不会登高望乡。此诗开篇,登高远望之旨便一意三复:登上山顶,远望父亲;登上山顶,远望母亲;登上山顶,远望兄长。言之不足而长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长。开首两句,便把远望当归之意、长歌当哭之情,抒发得痛切感人。

  然而,诗的妙处和独创性,不在于开首的正面直写己之思亲之情,而在于接下来的从对面设想亲人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进入了这样的一个幻境:在他登高思亲之时,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嘱咐和叮咛。当然,这并非诗人主观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处的自然表现。在这一声声亲人念己的设想语中,包含了多少嗟叹,多少叮咛,多少希冀,多少盼望,多少爱怜,多少慰藉。真所谓笔以曲而愈达,情以婉而愈深。千载下读之,仍足以令羁旅之人望白云而起思亲之念。

  这种从对面设想的幻境,在艺术创造上有两个特点。其一,幻境的创造,是想像与怀忆的融会。汉唐的郑笺孔疏把“父曰”、“母曰”和“兄曰”,解释为征人望乡之时追忆当年临别时亲人的叮咛。此说初看可通,深究则不然;诗人造境不只是追忆,而是想像和怀忆的融合。钱锺书指出:“然窃意面语当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季、弟)行役’,词气不类临歧分手之嘱,而似远役者思亲,因想亲亦方思己之口吻尔。”(《管锥编》,下同)如古乐府《西洲曲》写男“下西洲”,拟想女在“江北”之念己望已:“单衫杏子黄”、“垂手明如玉”者,男心目中女之容饰;“君愁我亦愁”、“吹梦到西洲”者,男意计中女之情思。《西洲曲》这种“据实构虚,以想像与怀忆融会而造诗境,无异乎《陟岵》焉”。别具赏心的体会,也符合思乡人的心理规律,因而为历代思乡诗不断承袭。其二,亲人的念己之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毛传在各章后曾依次评曰:“父尚义”、“母尚恩”、“兄尚亲”。这虽带有经生气息,却已见出了人物语言的个性特点。从诗篇看,父亲的“犹来无止”,嘱咐他不要永远滞留他乡,这语气纯从儿子出发而不失父亲的旷达;母亲的“犹来无弃”,叮咛这位小儿子不要抛弃亲娘,这更多地从母亲这边出发,表现出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以及“娘怜少子”的深情;兄长的“犹来无死”,直言祈愿他不要尸骨埋他乡,这脱口而出的“犹来无死”,强烈表现了手足深情,表现了对青春生命的爱惜和珍视。在篇幅短小、语言简古的《诗经》中,写出人物的个性,极为不易,而能在从对面设想的幻境中,写出人物的特点,更为难能。这在后世同类抒情模式的思乡诗中,也并不多见。

背景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春秋时期,一般劳苦大众都要承担沉重的兵役和劳役,他们不仅身体受折磨,更加难以忍耐的是和亲人分离的痛苦。《毛诗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点明了诗旨,亦提供了背景。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钟阜龙盘,石城虎踞。

牛首横前,方山傍住。

正传阁上一观,不觉双眉陟聚,秦淮一带西流去。

朝氛霁西山,晚日明仿佛。

遥怜太行上,陟巘眩可畏。

王侯眇小夫,中盘凌云气。

端如车公贤,谈笑出真味。

胡为久崎岖,使我重嘘。

王事有程期,来归惧其未。

至哉厚德,陟配天长。

沈潜刚克,广大无疆。

资生万物,神化含章。

同和八变,神灵郊祥。

赫赫翼祖,受命于天。

德迈三代,威加八埏。

陟配上帝,明社告虔。

流光垂裕,于万斯年。

惟礼不渎,所以严亲。

惟孝不匮,所以教民。

陟配文考,享于大神。

重禧累福,祚裔无垠。

受命浦将,动高百王。

环宇大定,圣治平康。

有严陟配,宗祀明堂。

神保是格,申锡无疆。

天锡勇智,允惟太宗。

功隆德盛,兴帝比崇。

记岩陟配,诚过精长。

尚其锡祉,几以屡岂。

宝历契昌运,岳渎启珍符。

汾阳忠义勋阅,此际挂蓬弧。

正属阳生子月,始见蓂敷六荚,宝剑出昆吾。

芒射斗牛分,光彩照坤舆。

备文武,宏器量,足谋谟。

世传韬略,出专阃制誓平胡。

尽护貔貅百万,仰副九重委注,指日复舆图。

祝寿如山阜,进位陟洪枢。

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

徒陟冈,泪峥嵘。

我欲使诸凡鸟雀,尽变为鶺鴒;

我欲使诸凡草木,尽变为田荆。

邻人歌,邻人歌,古风清,清风生。

于昭毖祀,周旋有容。

历阶将事,赵进鞠躬。

改步如初,没阶弥恭。

左城右平,陟必雍雍。

报贶陟封,聿昭典礼。

镶德穹厚,归功祖弥。

丕埚尊称,尽善尽美。

寅威孝忠,以介蕃祉。

除地国南,有基崇崇。

载陟载降,式虔式恭。

燎烟既燔,黻冕斯容。

神如在焉,肆予幽通。

有勗我人兮先君之思,有陟尔岵兮我心伤悲。

望松柏之苍苍兮我无令姿,岁寒之操兮炯炯心期。

礼崇丘,陟重巘。

省风俗,绵宇县。

集纷埃,郁葱倩。

顾秦雍,审伊洛。

惟前人,肇经度。

保鸿名兮隆德声,陋崇高於群岳。

将躬黛耜,先陟灵坛。

嘉玉量币,乐光礼殚。

神既至止,福亦和安。

千斯积咏,万国多叹。

袆褕盛服,有恪其容。

是陟是降,相以尚容。

金殿玉阶,聿来于中。

展诗应律,载咏肃雍。

陟彼南陔,有风惟薰。

曷念劬劳,华发盈巾。

彼发之华,尚可翦也。

嗟嗟吾亲,不可见也。

出门迎朝暾,入门饯夕阳。

岂愿从吾驷,声名跨楚梁。

明日聊与君,褰裳陟危冈。

方舟转河曲,薰风度微凉。

细看槐柳暗,稍觉檐萄香。

天调节用霞绮,云净呈天光。

梵宫占地胜,古木参天长。

禽鸟亦自得,呜呼声激昂。

缓步信携筇,清流足飞觞。

乃知声利役,脱去非无方。

所怜雄丽地,千年陇树荒。

石顽尚莓苔,剑逝宁光芒。

自今一瞬息,江山几兴亡。

我衰渐落寞,乐极泪淋浪。

寄谢同心人,无惊鬓毛黄。

陟彼南陔,其薰远兮。

慨我功名,今亦晚兮。

功名这晚,尚可为也。

嗟嗟吾亲,不可追也。

圣道日用,神几不测。

金石以陈,弦歌载陟。

爰释其菜,匪馨于稷。

来顾来享,是宗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