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殊恩。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

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

衣冠空穰穰,关辅久昏昏。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赏析

作品赏析

  【赵次公注】此诗上元元年九月后作也。【朱注】诗云“穷冬客剑阁,随事有田园”,其为成都草堂作甚明。鲍钦止编在宝应元年冬,是年虽复建南都,时公往来梓州,未尝定居,安得有田园之句?赵注得之。《通鉴》:至德二载,以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上元元年九月,改置南都于荆州,以荆州为江陵府。二年九月罢凤翔西都及江陵南都之号,宝应元年建卯月复建。《唐书》:上元初,以吕諲为荆州刺史。諲请以荆州置南部,帝从之。于是荆州号江陵府,以諲为尹。  苍生未苏息①,胡马半乾坤②。议在云台上③,谁扶黄屋尊④?  (从时事说起,慨朝议之失计。)  ①王右军《与谢安书》:“小得苏息,备安其业。”②《东都赋》:“俯仰乎乾坤。”③《东观汉记》:桓谭拜议郎,诏令议云台。江淹《狱中书》:“高议云台之上。”④《汉书注》:黄屋,天子之车。  建都分魏阙①,下诏辟荆门②。恐失东人望③,其如西极存。时危当雪耻④,计大岂轻论⑤?虽倚三阶正⑥,终愁万国翻⑦。  (此论建都兴废,而陈时势之缓急。言分置宫殿,新辟都会,虽欲慰东人之望,其如西极严然存,不当建彼而废此也。且此时不急图雪耻,而轻论建都,恐治乱尚未可定耳。东人,指吕諲建都之议,西极,指上皇幸蜀之地。)  ①班固《东都赋》:“建都河洛。”《周礼》:“悬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宫门双阙。”《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②《袁绍传》:下诏之日。《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寰宇记》:荆门之地,乃荆襄要津。③《诗》:“东人之子,职劳不来。”东人,指荆门以东言。朱穆奏记:“纪纲少弛,颇失人望。”④《史记》:秦穆公谓三将曰:“子其悉雪耻。”⑤《后汉·冯异传》:季文诚能亟定大计。⑥《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注,“泰阶,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等,是为太平。”⑦《易》:“先王以建万国。”  牵据恨不死①,漏网辱殊恩②。永负汉庭哭③,遥怜湘水魂④。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⑤。风断青蒲节⑥,霜埋翠竹根⑦。  (此伤削迹流离,不得参预朝事。牵据,为救房琯。漏网,谓谪司功。汉庭、湘水,欲效贾、屈而未能。虽有客舍田园,而对此风蒲、霜竹,不免衰老摧残矣。【钱笺】公之移官,以疏救房琯,而琯之得罪,以建议分镇也,故牵连及之。申涵光曰:人亦有一时感激,事过辄悔者。公以不死为恨,真谏臣也。)  ①《魏志》:文帝欲徒十万户实河南,辛毗谏,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②《汉·刑法志》:“网漏吞舟之鱼。”袁绍书:“殊恩厚德,臣既叨之。”③《贾谊传》:“可为痛哭者一。”④屈原见谗,沉于湘水。⑤王褒诗:“生年随事阑。”《杜臆》:随事,犹云随便有之。《归去来辞》:“田园将芜。”⑥庾信诗:“蒲低犹抱节。”⑦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  衣冠空穰穰①,关辅久昏昏②。愿枉长安日③,光辉照北原④。  (此讽当时君相之谋国者。衣冠二句,概刺朝臣,应上议在云台二句。愿枉二句,隐讽肃宗,应上苍生未苏二句。【朱注】衣冠虽多,未救关辅之难。今中原沦陷,天子当回阳光以照之,奈何汲汲建都之举耶?此诗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史记·货殖传》:“天下穰穰,皆为利往。”②关中三辅,谓扶风、冯翊、京兆。江淹诗:“饬骖去关辅。”阴铿诗:“昏昏陇日沉。”昏昏,言日,故下接以长安日。③《世说》:晋明帝数岁,元帝问日与长安孰远?答曰:“日远。”明日重问之,答曰:“日近。”④曹植《登台赋》:“齐日月之光辉。”庾肩吾诗:“驻日逐戈锋。”按:梦弼云:北原,河北之地,时史思明据东京及河北怀卫等州是也。《钱笺》引《西都赋》“北朓五原”及庾信诗“北原风雨散”、岑参诗“五陵北原上”,于诗意不合。当时房琯分建之策与吕諲建都之请,前后事势回不相同。初安史首乱时,陷中原,破两京,剪宗室,逼乘舆,唐室孤危极矣,故分建子弟之议,足使贼子胆寒。其后,长安既复,兵势复张,惟河北未平,故须专意北向,以除祸本。若建都荆门,虚张国势,迂疏甚矣。且东南本无事,而劳民动众,恐度生意外之虞,此作诗本意也。《钱笺》附会两事,致诗意反晦,今辩正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我尊我亲,承天之祉。

寿名兼美,家国咸喜。

公傅秉礼,实册有糨。

惟千万祀,令闻不已。

初学莺簧响露梢,还疑凤吹拂云)。

金屏笑剧如花女,红豆凭将记曲抛。

一书仅达缺嗣音,蔀屋有梦定山林。

贤者即今在所,陈人不忧第墙阴。

或着容连鸳鹭后,闻道结知君相深。

时遣吴姝近酒盏,更防蜀鸟摇归心。

翠阴浓合晓莺堤。

春如日坠西。

画图新展远山齐。

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

隔城闻马嘶。

落红微沁绣鸳泥。

秋千教放低。

诗成春草梦池塘。

相忆托玄香。

常记饮仙房。

笑一举、曾蒙十觞。

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

聊与领群芳。

渐开到、江头野棠。

湘水衡云画轴开,天将此本勘诗才。

我无健句可题品。

包宁江西曾撙斋。

问讯何郎,怎春风未到,却月横枝。

当年东阁诗兴,夫岂吾欺。

云寒岁晚,便相逢、已负深欺。

烦说与、秋崖归也,留香更待何时。

家住江南烟雨,想疏花开遍,野竹巴篱。

遥怜水边石上,煞欠渠诗。

月壶雪瓮,肯相从、舍我其谁。

应自笑,生来孤峭,此心却有天知。

[太簇为徽]三时不害,四方顺成。

酬功报始,以我齐明。

引颂土鼓,乐此嘉平。

降祥幅员,惠于函生。

半饷西风暖换凉,岩花月魄衬云裳。

一杯旋擘翠橙香。

旧_不妨排日醉,新_尚可去时尝。

无何乡里是吾乡。

今朝又见开炉,浩浩诸方暖热。

卧龙冷落门庭,也要人前细说。

夜静更阑炭也无,衲衣破处冰侵骨。

纯诚昭融,芳美嘉玉。

肃将二精,以享以奠。

休光四弃,灵祗来燕。

其祥伊何,永世锡义。

天地才经否泰,朝昏好识顿蒙。

辐来辏毂水朝宗。

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

损之又损慎前功。

命宝不宜轻弄。

扶风且住。

听予言语。

决定相随去。

些儿少虑。

对公先诉。

遇逢艰阻。

饥寒雨露。

有ω惶处。

眉头莫要聚。

长生好事,只今堪做。

何必候时数。

青巾戴取。

更衣麻布。

得离凡宇。

入云霞路。

功昭行著。

真师自肯度。

播种之功,时惟后稷。

推以配天,莫匪尔极。

崇侑清祀,是为司樯。

陈币奠将,永祚王国。

?此诗卷十六已收,题:再用前韵。

?

逢人借问春归处。

遥指芜城烟树。

收尽柳梢残雨。

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

漫惹闲愁无数。

燕子为谁来去。

似说江头路。

订馆成来三十年,主人头白与扶颠。

已诛荐莽开瓜圃,更剪茭芦浚藕田。

竹下鸣琴长忆鹤,花边酿酒拟留仙。

今知恼都无用,修短随缘一任天。

玉婴初有排云分。

向晚色、娟娟静。

秋入风枝清不尽。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

是彼此、无凡韵。

玉勒前头花柳近。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