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正宫】醉太平 警世

辞龙楼凤阙,纳象简乌靴。

栋梁材取次尽摧折,况竹头木屑。

结知心朋友着疼热,遇忘怀诗酒追欢说,见伤情光景放痴呆。

老先生醉也。

憎花蝇竞血,恶黑蚁争穴。

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

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

老先生去也。

家私上欠缺,命运里周折。

桑间饭谁肯济灵辄,安乐窝养拙。

但新词雅曲闲编你,且粗衣淡饭权扌朋拽,这虚名薄利不干涉。

老先生过也。

度流光电掣,转浮世风车。

不归来到大是痴呆,添镜中白雪。

天时凉捻指天时热,花枝开回首花枝谢,日头高眨眼日头斜。

老先生悟也。

范丹贫琐屑,石崇富骄奢。

论贫穷何以富何耶,十年运巧拙。

了浮生脱似辞柯叶,纵繁华回似残更月,叹流光疾似下坡车。

老先生见也。

门前山妥贴。

窗外竹横斜。

看山光掩映树林遮,小茅庐自结。

喜陈抟一榻眠时借,爱卢仝七碗醒时啜,好焦公五斗醉时赊。

老先生乐也。

源流来俊杰,骨髓里娇奢。

折垂杨几度赠离别,少年心未歇。

吞绣鞋撑的咽喉裂,掷金钱踅的身躯趄,骗粉墙掂的腿廷折。

老先生害也。

嗟云收雨歇,叹义断恩绝。

觉远年情况近来别,全不似那些。

赴西厢踏破苍苔月,等御沟流出丹枫叶,走都城辗碎画轮车。

老先生够也。

恰花残月缺,又瓶坠簪折。

并头莲藕下下锹镢,姻缘簿碎扯。

祆神庙雷火皆轰烈,楚阳台砖瓦平崩卸,天台洞狼虎紧拦截。

老先生退也。

弃桃腮杏颊,离燕体莺舌。

远市廛居止近岩穴,论行藏用舍。

雁翎刀挥动头颅卸,鸡心锤抹着皮肤裂,狼牙棒轮起肋肢折。

老先生怕也。

锦筝ㄐ莫歇,紫箫品休绝。

把红牙象板按低些,皓齿歌未彻。

听几声金缕心欢悦,饮千钟玉液身颓趄,看两行红袖眼乜斜。

老先生醉也。

清泉沁齿颊,佳苟润喉舌。

唤山童门户好关者,把琴书打叠。

倚菊花香枕无兢业,拥芦花絮被多窠夜,入海花纸帕紧围遮。

老先生睡也。

金鸡唱未彻,玉漏滴先绝。

慢惊回枕上梦胡蝶,起秋声四野。

撼林梢一阵风儿劣,坠天边一点参儿趄,照床头一片月儿斜。

老先生觉也。

怪莺儿乱啼,惊蝶梦初回。

正春风草满谢家池。

睡<鼻句> <鼻句> 鼻息。

弈棋声敲上纱窗日,拽车声辗过香尘地,卖花声叫转画楼西。

老先生未起。

莫争高竞低,休说是谈非。

此身不肯羡轻肥,且埋名隐迹。

叹世人用尽千般计,笑时人倚尽十分势,看高人着尽一枰棋。

老先生见机。

住雕墙峻宇,乘驷马高车。

有枣瓤金子弹丸珠,没多时做主。

燕昭台已见藏狐兔,吴王台又见游麋鹿,子陵台不见钓鳌鱼。

老先生吊古。

会谈经览史,惯作赋吟诗。

裹翩翩乌帽插花枝,听佳人鼓瑟。

开经天纬地宽胸次,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老先生俊死。

结诗仙酒豪,伴柳怪花妖。

白云边盖座草团瓢,是平生事了。

曾闭门不受征贤诏,自休官懒上长安道,但探梅常过灞陵桥。

老先生俊倒。

裹乌纱帽短,罩白苎袍宽。

喜无拘无束旧衣冠,步前村后疃。

看七贫七富从他换,料一生一死由天断,且半真半假被人瞒。

老先生不管。

耳闻时做聋,眼见处推盲。

且达时知务暗包笼,权妆个懵懂。

听人着冷话来调弄,由人着死句相讥讽,任人着假意厮过送。

老先生不懂。

诗人简介

汪元亨(生卒不详),元代文学家。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迁居常熟[1]&nbsp; 官至尚书。他生在元末乱世,厌世情绪极浓。所作杂剧有三种,今皆不传。《录鬼簿续篇》说他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世,见重于人。现存小令恰一百首,中题名「警世」者二十首,题作《归田》者八十首。他生当元末明初乱世,从今存散曲内容看,多警世叹时之作,吟咏归田隐逸生活。如小令〔醉太平〕《警世》、〔折桂令〕《归隐》诸作,既表现出他对腐朽社会的憎恶感情,又反映出他全身远祸、逃避现实的悲观情绪和消极思想。在艺术上,其散曲风格豪放,语言质朴,善用排比,一气贯注:有些则潇洒典雅,情味浓郁,互文比喻,耐...► 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天得一以清,元正启祚。

地得一以宁,万物咸新。

且道衲僧得,一合作麽生。

太平歌有道,和气笑迎春。

秉太阿剑,立太平基。

卷旗青海尾,奏凯乱峰西。

弟应兄呼成活业,汝携锄去我扶犁。

光境具忘与未忘,杀人利剑活钥。

太平时节浑无用,领先夜神光射斗旁。

海东今日太平天。

喜望龙云庆会筵。

尾扇初开明黼座,画帘高卷罩祥烟。

梯航交凑端门外,玉帛森罗殿陛前。

妾献皇龄千万岁,封人何更祝遐年。

妙传乎真,转侧而神。

赤脚劫空归去路,白头借伴却来人。

无心分物我,何处著根尘。

烟柳莺华闹浩浩,太平时节大家春。

真个亲曾见太平。

元宵且说景龙灯。

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

长月好,定天晴。

人人五夜到天明。

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

九字在纸,落落晨星。

此帖之传,犹及太平。

意象轩昂,足称其名。

作此赞焉,惟字之评。

至矣丕构,烝哉太平。

授牺膺箓,复禹继明。

草木仁化,凫鹥颂声。

祀宗陈德,无愧斯诚。

太微渊默严不动,斗为其车运中央。

四序回旋变造化,一杓直指无偏傍。

柄臣比之号八柱,一柱难阙各有当。

绍熙元年图旧德,更公玉麟使过国。

屹然山立天子重,列作八柱扶天极。

天极尊严物有道,不减不溢常不忒。

均劳于外天阙柱,至今朝廷虚衮舄。

皇皇辟君明如日,安用动威偃禾木。

奉以甘露太和液,饮太液亲寿益公,虽老归致太平万物好。

截断千差,单提一著。

那边放下龟毛,者里拈起兔角。

咦,敲开欢喜妙楼阁,瑞霭祥云充碧落。

转入梅花烂熳看,春风撼动玉栏干。

人天普会,佛祖透关。

发大机,显大用,铁鎚混队骨毛寒。

四海五湖皇化里,太平无象有来端。

坐断白云,万机寝息。

黄叶止啼,总不消得。

闲倚危阑看瀑花,纵乾坤眼清无极。

清无极,自谓太平僧,岂知尧舜力。

以栋梁成厦屋,万牛不足。

以耒耜命巾车,一牛有余。

画师幻此沮洳泽,若牯{牯古换孛}犊辈且百。

太平村落丰年秋,只欠耳边闻晚笛。

老身元是牧牛儿,凭谁写作刘凝之。

姚宋为相,邪不如正。

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云收麦垄,水足秋田。

茧缲白雪,莺弄朱弦。

无象太平还有象,蒉桴土鼓乐尧年。

谁知声色里,心印是渠传。

木马嘶风,我之不然。

石人点头,哑子会言。

碧眼胡僧,没手指天。

画一圈。

无所传。

任意咆哮,如瓶泻泉。

枉费工夫,去磨砌砖。

安用机关。

夺胜争先。

戈甲俱宁,太平四边。

不参禅。

不问仙。

一味醍醐,我知自然。

不移一步到西天。

木人把住,铁牛便牵。

火里生莲。

玄之又玄。

云雾敛,月正圆。

石女停机,金针线穿。

谢三郎许我钓鱼船。

带甲金鳞,红锦更鲜。

不出波澜。

浮沉自然。

自喜欢。

便忘筌。

这些消息,谁敢乱传。

佶栗金虬石潭古,勺陂潋滟幽修语。

湘君宝马上神云,碎佩丛铃满烟雨。

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玉晨冷磬破昏梦,天露未干香著衣。

兰钗委坠垂云发,小响丁当逐回雪。

晴碧烟滋重叠山,罗屏半掩桃花月。

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拏。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

莫沾香梦绿杨丝。

千里春风正无力。

太平功。

拥佑帝尧聪。

歌九德,偃五戎。

寰海被祥风。

车书万里文轨同。

自南北西东。

耕田凿井,戏垂髫华发,跻仁寿域变时雍。

大明方天中。

弃养东朝苦匆匆。

玉座如存,永隔慈容。

恨难穷。

崇庆空。

飚轮仙驭无踪。

超宇宙,驾云龙。

祎翟掩轩宫。

柏城王气长郁葱。

温洛照寒崧。

光灵在上,徽音流千古,昭如日月丽层穹。

太任家邦隆。

彤史青编永垂鸿。

清朝笙镛。

奏假钦崇。

轻云暮卷,望澄空如水,千里一碧。

菱镜冰悬,桂输玉碾,喜见中原秋色。

老蟾炯炯无翳,阅尽尘寰今昔,堪恨处,度霓裳曾到,长生宫阙。

坐客。

休叹息。

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

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

西湖旧时花草,会遣孀娥重识。

从今去,举太平玩事,长如今夕。

当今圣主,理化感四塞,永减狼烟。

太平朝野无征战,国内晏然。

风调雨顺歌声喧。

箫韶韵,九奏钧天。

愿王永寿,比南山、更奏延年。

诸佛日日降生,圣人时时出现。

与大地群生,同一耳闻,同一眼见,同此一心,同此一念。

共乐太平时,大家呈笑面。

有谁更问,日与长老,孰近孰远,大千沙界含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