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巫山曲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译文

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

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注释

巫山:山名。在重庆、湖北接境处,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巫山曲:乐府旧题有《巫山高》,汉铙歌,属鼓吹曲辞。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上峡:高峡。

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暮雨:指神女。

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

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神女赋》写神女去后,“(襄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暗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猿啼三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栽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赏析

“巴江上峡重复重”,诗中明显有一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峡后山重水复,屡经曲折,于是目击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诸峰“碧丛丛,高插天”(李贺《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尽传其态的。十二峰中,最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云烟缭绕、变幻阴晴的神女峰。而“阳台”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与其说来自峰势奇峭,毋宁说来自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动人传说。次句点出“阳台”二字,兼有启下的功用。经过巫峡,谁都会想起那个古老的神话,但没有什么比“但飞萧萧雨”的天气更能使人沉浸于那本有“朝云暮雨”情节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紧接着写到楚王梦遇神女之事:“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本来,在宋玉赋中,楚王是游云梦、宿高唐(在湖南云梦泽一带)而梦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处(《高唐赋》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却并非笔误,乃是诗人凭借想象,把楚王出猎地点移到巫山附近,梦遇之处由高唐换成神女居处的高丘,便使全诗情节更为集中。这里,上峡舟行逢雨与楚王畋猎逢雨,在诗境中交织成一片,冥想着的诗人也与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写既是楚王梦中所见之神女,同时又是诗人想象中的神女。诗写这段传说,意不在楚王,而在通过楚王之梦来写神女。

  关于“阳台神女”的描写应该是《巫山曲》的画龙点睛处。“主笔有差,余笔皆败。”(刘熙载《艺概·书概》)而要写好这一笔是十分困难的。其所以难,不仅在于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见,而更在于这个传说“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这位神女绝不同于一般神女,写得是否神似,读者是感觉得到的。而孟郊此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写好了这一笔。诗人是紧紧抓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高唐赋》)的绝妙好辞来进行艺术构思的。

  神女出场是以“暮雨”的形式:“轻红流烟湿艳姿”,神女的离去是以“朝云”的形式:“行云飞去明星稀”。她既具有一般神女的特点,轻盈飘渺,在飞花落红与缭绕的云烟中微呈“艳姿”;又具有一般神女所无的特点,她带着晶莹湿润的水光,一忽儿又化成一团霞气,这正是雨、云的特征。因而“这一位”也就不同于别的神女了。诗中这精彩的一笔,如同为读者心中早已隐约存在的神女撩开了面纱,使之眉目宛然,光艳照人。这里同时还创造出一种若晦若明、迷离恍惝的神秘气氛,虽然没有任何叙事成分,却能使读者联想到《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处”等等描写,觉有无限情事在不言中。

  随着“行云飞去”,明星渐稀,这浪漫的一幕在诗人眼前慢慢消散了。于是一种惆怅若失之感向他袭来,“目极魂断望不见”就写出其如痴如醉的感觉,与《神女赋》结尾颇为神似(那里,楚王“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最后化用古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峡中羁旅的愁怀与故事凄艳的结尾及峡中迷离景象打成一片,咀嚼无穷。

  全诗把峡中景色、神话传说及古代谚语熔于一炉,写出了作者在古峡行舟时的一段特殊感受。其风格幽峭奇艳。语言凝练优美,意境奇幻幽艳,余味无穷。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453篇诗文

诗文推荐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

上清真籍总群仙。

朝拜五云间。

昨夜紫微诏下。

急唤天书使者。

令齎瑶检降彤霞。

重到汉皇家。

老喜身犹健,闲知兴更添。

芒鞋竹杖度千岩。

迎送有苍髯。

坐久云归岫,谈余月挂檐。

但教沽酒引陶潜。

来往意何厌。

芳草城东路,疏松野外坡。

春风是处别离多。

祖帐簇鸣珂。

村暖鸡呼屋,沙晴燕掠波。

临分立马更婆娑。

一曲渭城歌。

过海风凄紧,连云雪杳茫。

落花飘絮满江乡。

偷放一春狂。

渔市关门早,征帆入浦忙。

酒楼何处咽丝簧。

愁杀孟襄阳。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

虚心实腹养琼瑰。

平地一声雷。

唬杀三尸六贼。

火里金莲开坼。

自然显现个灵童。

云步太虚中。

紫陌忧危客,红尘名利家。

区区终日谩咨嗟。

无计伴烟霞。

傥悟浮生梦短。

咫尺蓬莱仙馆。

饥餐渴饮困时眠。

馀事总无牵。

黄鹤松间睡,青鸾涧畔栖。

白牛困卧紫灵芝。

丹凤宿瑶池。

唯有灵童放耍。

来往恣情游冶。

通天彻地月明中。

显现至真功。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巫山一何高,鸾停鹄飞舞。

上头有路通紫霄,正恐朝元从此去。

湘江之水巫山云,朝暮相思那得分。

渺渺高堂怨巫女,斑斑楚竹恨湘君。

湘君巫女知何处,水中月色烟中树。

只解春来幻作花,不解花飞没春路。

阳台故道竟微茫,黄陵古庙久荒凉。

鸳鸯锦水偏齐翼,鹦鹉芳洲空断肠。

断肠复断肠,问君苦不苦?

解珮江边忆楚妃,采莲渡口思交甫。

草色如天染绿尘,杨花似雪扑青蘋。

水为帝子眼中泪,云是襄王梦里人。

梦里眼中俱不见,非烟非雾犹相眷。

十二峰头画不成,三湘七泽俱流遍。

采得蘋花不自由,更何人共木兰舟。

曲终歌罢谁无泪,水远山长空独愁。

天边属玉双双起,茜红裙色谁家女?

欲言不言来不来,云不成云雨不雨。

烟波尽日浩空津,明月当天似镜新。

畴能良夜偏忘夜,若云逢春不怨春。

怨春愁夜何时歇,岁岁春魂化啼渼。

鹧鸪啼破九嶷天,王孙泣断苍梧月。

巫山一何高,积翠拥阳台。

俗赂楚卧诛绮语,莫问襄王来不来。

太上临关日,吾宗受道时。

七雄戈戟斗相持。

何处起慈悲。

直至西天行化。

大教普闻天下。

古今今古类皆同。

方显道家风。

傍石过清浅,穿林上翠微。

逢人何更问僧扉。

午梵出烟霏。

草露沾芒屦,松花点葛衣。

鬓丝禅榻坐忘机。

山鸟漫催归。

云散金风劲,天开玉宇新。

亭亭孤月转冰轮。

光彩破黄昏。

清坐*然韵胜。

缥缈太虚真境。

不烦风驭与飚轮。

平步越昆仑。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

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

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自在三山客,逍遥西海宾。

孤身到处自全真。

风月永为邻。

识破浮华虚假。

谁羡望云星马。

一条拄杖胜龙骖。

稳步上高岑。

玉女开金殿,金公锁玉关。

真清真净养胎仙。

云透坎离间。

贪看灵光上下。

忘了之乎也者。

神珠吐出九般霞。

跨鹤赴仙家。

霞友无尘虑,云朋绝事情。

气神相结净中清。

谈笑大丹成。

好把碧桃采摘。

专献蓬瀛仙客。

大家同共庆重阳。

开宴一齐尝。

神女色姱丽。

乃出巫山湄。

逶迤罗袂下。

鄣日望所思。

佳人独不然。

户牖绝锦綦。

感此增婵娟。

屑屑涕自滋。

清光澹且减。

低意守空帷。

无山得似巫山秀,何水能如河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