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赏析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诗人简介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220篇诗文

诗文推荐

雪压江边屋,风鸣浦口樯。

时登草阁挂南窗。

云海杳茫茫。

斫脍银丝细,开尊绿蚁香。

高歌一曲礼成江。

肠断贺头网。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孔盖D74B旌,月佩云裳,人间女仙。

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明朝最处,好是明年。

戏舞称觞,一堂家庆,眼见儿孙曾又玄。

奇绝处,看菱花白发,不改朱颜。

当年。

手种红莲。

笑几度桑田沧海干。

想蟾胎炼就,紫皇灵药,龙髯飞堕,玉女云軿。

青鸟重来,红霞俨在,一曲云和犹未闲。

羞尘世,把蛾眉蝉鬓,空为谁妍。

光流者远。

礼贵弥申。

嘉飨云备。

盛典必陈。

追养自本。

立爱惟亲。

皇情乃慕。

帝服来尊。

驾齐六辔。

旗耀三辰。

感兹霜露。

事彼冬春。

以斯孝德。

永被烝民。

雪山六年冻不死,一麻一麦饿不死。

无端更道悟明星,跶倒至今扶不起。

普贤蹙頞,文殊偷喜。

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

六月人家井无水,夜闻白鼍人尽起。

碧沼横梅屋。

水平堤、双双翠羽,引雏偷浴。

倚户无人深院静,犹忆棋敲嫩玉。

还又是、朱樱初熟。

手绾提炉香一炷,黯消魂、伫立阑干曲。

闲转步,数修竹。

新来有个眉峰蹙。

自王姚、后魏都褪,只成愁独。

凤带鸾钗宫样巧,争奈腰圈倦束。

谩困倚、云鬟堆绿。

淡月帘栊黄昏后,把灯花、印约休轻触。

花烬落,泪珠簌。

别後长亭,翠芜寂寞分襟地。

雁书空寄。

归梦频东里。

一曲秋风,写尽渊明意。

凝情际。

雨襟烟袂。

都是黄花泪。

我秩元祀,上推鸿源。

展来有侐,祲威肃然。

升墄既降,秉心益虔。

荷天之休,于千万年。

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

自怜华发萧萧,风流无分,醉时眼、何妨偷觑。

黯然伫。

回首今是何时,逢花笑还语。

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

禅禅碌碡,道道木头。

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何似云门六不收。

九月严霜塞下飞。

连营回首望寒衣。

将军纵上移屯奏,无柰公卿半是非。

燕说谈古书,六籍无诗如。

彼序鬼一车。

毛郑贲其须。

古今几大儒,亦复鼓应桴。

历年二千余,耳目为所驱。

卓哉紫阳朱,订顽砭其愚。

俗说力扫除,沙沉得简珠。

士惑真难祛,于今道犹孤。

高叟一鄙夫,服肤与世殊。

在天悬方诸,如闻叹起予。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

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

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

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

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

孤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

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六年雪岭几番雪,不是今番彻骨寒。

半夜三更禁不得,无端北斗面南看。

瞿昙瞿昙,开得眼来天大蓝,不知红日已三竿。

气清山秋,用光月浮。

一无所寄,六不得收。

任胜胜而异类,活鱍鱍而随流。

天上天下,云水自由。

黄中正位,含章居贞。

既长六律,兼和五声。

毕陈万舞,乃荐斯牲。

神其下降,永祚休平。

王侯文振奇,人作高山仰。

世学方波颓。

渠独不流荡。

诸生畏雄骜,六艺厚涵养。

昏主恣淫慝。

皆曰自昌盛。

上仁矜亿兆。

誓师为请命。

既齐丹浦战。

又符甲子辰。

龛难伐有罪。

伐罪吊斯民。

悠悠亿万姓。

于此覩阳春。

定律零陵玉管。

调钟始平铜尺。

龙门之下孤桐。

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珪。

山精所以奉璧。

涤九川而赋税。

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

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检封禅。

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石。

足扬光于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