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鞿 一作: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1)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三字为 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行径:行下次的路径。微:狭窄。

(3)蝙蝠:哺 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阶:厅堂前的台阶。新雨:刚下过的雨。

(5)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 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见 稀:即少见的好画。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羹(gēng耕):菜汤。这里是泛指菜 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岭:指清 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扉(fei非):门。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 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霏:氛雾。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14)山红涧:即山花红 艳、涧水清碧。纷:繁盛。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15)枥(lì历):同“栎”,落叶乔木。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16)当 流:对着流水。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17)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18)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基):马的缰绳。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19)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20)安得:怎能。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赏析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平,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时见”二字看似平常,实有精确的含意,它表明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下两句写新雨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山风阵阵,牵衣动裳,使人有赏不尽的山、水、风、石的乐趣。这里景色丰富,境地清幽。所以诗写到此,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段。

  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情怀。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陟黜升沉,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平,郁积难抒。故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从而希望和自己同道的“二三子”能一起来过这种清心适意的生活。这种痛恨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看似平凡,实际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突出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赋体中“铺采摛文”的手法。所谓赋体的“铺采摛文”,就不是一般地叙事状物,而是在记叙的过程中兴会淋漓地、铺扬蹈厉地状写事物,绘景抒情,使之物相尽形,达到辗转生发的艺术效果。《山石》诗便是如此。无论是开头部分的黄昏到寺,还是其后的歇寺、离寺,先后按时间推移,把在这一段时间中的所做所为、所见所闻、交待得清清楚楚。而这些事都是日常的平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晨起登程等);客观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晨雾、山花、涧水、松枥等)就像一篇记事的日记一般,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诗人却在这些无甚奇特的事物中,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意。如“黄昏到寺蝙蝠飞”,虽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也无雕饰的词语,但却十分有力地烘托出深山古寺在黄昏中的气氛,使人如见古寺之荒凉,环境之沉寂。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诗意。再如“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又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水声激激,风扯衣衫,一位赤足的人在溪流中上下小心踏石过流,其神其态,其情其趣,使人对这幅充满诗意的“山涧行”的图画,产生无限生趣。这就是诗人“铺采摛文”笔法所升华出的功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逐层叙写游踪。然而却不像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巧妙的。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很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席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靰”的幕僚生活相对照,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再说,按行程顺序叙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这篇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人公于苍茫暮色中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出来。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写朝景,新奇而多变。因为他不是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特点,然后用“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看见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色彩已很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艳夺目。

背景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平生子林子,一别今几春。

宁知林壑中,忽见题墨新。

巉巉屹苍石,恍若对其人。

徘徊不忍去,我怀谁为陈。

自子来江东,相去亦已迩。

谓当复相逢,跂首日望子。

云何竟差池,又此隔千进而。

凭高久伫立,飞鸿渺烟水。

神仙宅空碧,下亦爱人境。

中塘岂所么,群物贲华景。

始憩罗浮舟,水迅山石矿。

三冈肇兹源,清旷可百井。

疏起樵屋烟,密竚玉娥影。

陇狮鼓雪鬃,石乌延帨颈。

未竟前后村,忽迤东西岭。

洁谐竹买邻,丑愧栎生生瘿。

岁晏泽澍沽,日燥霜力猛。

翩共千万芳,阻此一半骋。

穷哦吊羁艳,炽炬药酷冷。

谁料风骚家,敢奋造化秉。

儿童骇新观,父老发旧省。

初斸莎根移,肃布花阵整。

春筐望雨肥,月桥任枝{疒省}。

胡为浪钩引,众喧侵独静。

滋味已足冠,色香难自屏。

徘徊重徘徊,天北大星耿。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纟玄,纵有此声无此耳。

张侯往年官衡州,州之名山无与俦。

蓉旌羽节降白日,紫盖石廪腾清秋。

侯也爱山得山趣,似是昔时王子猷。

每怜马上看草草,不得独往探奇幽。

兹辰归来好风色,熨平翠縠铺湘流。

中流容与沙棠舟,舟中傲睨紫绮裘。

青山喜人不肯走,一一自献当船头。

掀髯转盼领其妙,谁欤知者双蜚鸥。

明霞返照俨不动,白云翠烟相与浮。

独不见巴船捩拖水如箭,盘涡转毂令人愁。

好山纵有岂暇赏,急电一瞬过双眸。

古来会心亦良少,千年几见斜川游。

绝怜诗句余秀色,我起高咏心悠悠。

朱郎落笔宛飞动,毋乃亲见此景不?

嗟侯之意我亦有,艇子况系溪南洲。

秋山石上芝草长,我独胡为此淹留。

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

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

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

玉关橐驼通万里,长安第宅连诸姨。

笙歌锦绣遍一国,六龙长闲空食粟。

霜甜秋草沙苑游,日暖春波谓川浴。

脽圆腰稳目生光,细尾丰膺毛帖肉。

珠鞍玉镫骄不行,岂有尘埃侵四足。

韩生丹青写天厩,磊落万龙无一瘦。

岂知车下骨如墙,饥食草根刺伤口。

君家古图才半身,千里腾骧已有神。

回身侧顾不无意,剪鬃络头嗟失真。

君不见太宗战马拳腹毛,身骑此马缚群豪。

龙虎精神金鼓气,岂有闲地供脂膏。

至令画图快胸臆,想见虬须亲破贼。

那知但爱厩中肥,渔阳筋脚蹄如石。

神驹入水随烟云,蜀山石路无行人。

六骥悲鸣足流血,骑骡遗事一酸辛。

平生车轨周四方,结交童龀老相忘。

异哉余子久弥芳,吴人犹记称周郎。

河豚入网荻芽长,宜兴罨画烟水苍。

风雩春服真少狂,不愧戴崇升后堂。

横戈笔陈倒千枪,叔鸾独步禹出羌。

世儒胶扰何足臧,说食不救饥求粮。

瞥思振衣千仞冈,空林无人一绳床。

五车纯束不在旁,欲彻梯磴排空骧。

锺山春水绕城隍,从师不惮白笈装。

矢锋相触尘不扬,骊黄牡牝若灭亡。

子严主簿志不偿,厌见朱墨纷伧囊。

西风云日思帝乡,东华拜敕凫缀行,黄昏阊阖飞骕骦。

虚堂节侯变金商,闭门蟋蟀鸣我房。

吾君仁圣周成王,屏驱虎豹开明光。

山龙粉米杂青黄,多儒可赞至治香。

园檀山石岂荒凉,潢污薀藻须豆觞。

愿君与借羽翮翔,贤书蚕列升未央。

君如病鹘待秋霜,牛衣未可悲王章。

公朝道辟五达庄,服襄按节缓勿忙。

梦松生腹渠不祥,莫车上舞应循墙。

功成归饮沆瀣浆,发机要若黄间张。

春风吹榆林,乱荚飞作堆。

荒园一雨过,戢戢千万栽。

青松种不生,百株望一枚。

一枚已有馀,气压千亩槐。

野人易斗粟,云自鲁徂徕。

鲁人不知贵,万灶飞青煤。

束缚同一车,胡为乎来哉。

泫然解其缚,清泉洗浮埃。

枝伤叶尚困,生意未肯回。

山僧老无子,养护如婴孩。

坐待走龙蛇,清阴满南台。

孤根裂山石,直干排风雷。

我今百日客,养此千岁材。

(时去替不百日。

)茯苓无消息,双鬓日夜摧。

古今一俯仰,作诗寄余哀。

古人误我。

独舞西风双泪堕。

鹤去无踪。

木落西陵返照红。

人间难住。

掷下酒杯何处去。

楼锁钟残。

山北山南两点烟。

易立泰山石,难枯上林柳。

四海云膏,三山灵秀。

采芝须要忘形友。

充饥济渴养琼苗,添神益算光明透。

鸾凤翱翔,虎龙战斗。

金狮玉象鸣哮吼。

已曾携去献高真,人还

木子当天下,止戈龙。

李代代不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

临平石鼓不自鸣,直待蜀桐鱼作形。

陈仓石鼓载文字,徒有鼓形无鼓声。

夏盖之石或自鸣,盖石一鸣三吴兵。

呜呼!

三吴十年厌干橹,不缘夏盖鸣石鼓。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

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

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竹萌粉饵相发挥,芥姜作辛和味宜。

公庭退食饱下筋,杞菊避席遗萍虀。

雁门天花不复忆,况乃桑鹅与楮鸡。

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饷荷眷私。

吾闻石耳之生常在苍崖之绝壁,苔衣石腴风日炙。

扪萝挽葛采万仞,仄足委骨豺虎宅。

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闵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鲑菜烦嘉禾。

愿公不复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峨。

放舟下鱼复,势与蛟龙争。

纬繣云摇三峡影,微茫月照万川城。

可怜万里飘蓬客,苍苔露冷东山石。

见说仙翁此结庐,暂向云阳停挂席。

是时边关豺虎惊,朔风正搅黄沙碛。

翁昔威灵辽海间,今皇拊髀兴叹息。

问翁翁不言,举觞视遥天。

愿续扶嘉隐,高歌郭子篇。

青灯白发照奇骨,永夜玄谈真夙缘。

五峰拔秀出浮堨,百壶雅致忘高年。

君不见盖世英雄固陵道,只今但见虞姬草。

又不见挥金买赋悲长门,时违屏弃如孤豚。

风尘廿载无宁处,黄鹄乾坤成再举。

一醉翁家曲米春,江皋细洒如酥雨。

冷笑班超,要觅封侯,弃了毛锥。

看今来古往,虚名何用,朝荣夕悴,浮世堪悲。

老我衣冠,傍人篱落,赖有平生铁砚随。

西庄上,对溪山如画,鸥鹭忘机。

相逢喜得新知。

更不用黄金铸子期。

把胸中磊块,时时浇酒,眼前光景,处处题诗。

轻帽簪花,柔茵藉草,时复尊前一笑嬉。

沈酣后,任南山石烂,东海尘飞。

大江悠悠去,渌静初演漾。

山石龃龉之,湍险乃万状。

君看回风矶,却看回风矶,却略不可上。

椒石卧中江,与江作陂障。

镗沓汇石下,漰澎剧奔放。

北矶屹对峙,其中过舟舫。

水流作高下,咫尺便寻丈。

我生返壑余,坐想潢流涨。

颓波次滟澦,如马亦如象。

撄触宁完舟,奇祸此无妄。

入峡与上泷,艰恶偕叵量。

下泽遵夷涂,回首一怊怅。

艾之西兮汨之原,山石划断兮穹巅而崭岩。

瀑流下注兮,其上绝而为亹。

有蛟有龙兮,伏而不怒。

雷鸣崖下兮,穷年风雨。

谁斧凿此云根兮,遗予以罍洗。

松有樛枝兮,屋之深深。

苔藓斑斓兮,织缋以为茵。

觞酒于上兮听潺湲。

西峰衔日半规兮,徘徊犹未忍旋。

予欲緪朱丝兮,节清音而度曲。

招玄鹤使舞兮,醉予醽醁。

有玉韫椟兮幽人之轴。

秋兰之佩兮芙蓉之服。

瘦石寒泉兮矢其弗告。

四墉无隙兮巘崿青青。

白云漠漠兮截洞口以为扃。

轮鞅莫来兮无伤我清。

不执券而兼并兮莫予与争。

洛城三月乱鸎飞,颍阳山中花发时。

徃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

紫云仙洞锁云深,洞中有人人不识。

飘飘许子旌阳後,道骨仙风本仙胄。

多年洗耳避世喧,独卧寒岩听山溜。

至人无心不算心,无心自得无穷寿。

忽来顾我何殷懃,笑我白发老红尘。

子归为筑岩前室,待我明年乞得身。

引身漂然不系舟,吕梁滟澦皆安流。

江湖万顷浮一鸥,此心元世常休休。

吴山楚水纪所由,湘累老枚宁匹俦。

琢句亦复晨羞,搯抉肝肾掉白头。

岁六十四方佐州,计原夫日无乃优。

客路日月迅且遒,朱颜壮志逝莫留。

吾聊尔尔赋远游,山川自可卷轴收。

老怀槁暴今膏油,油访岘山石吊莫愁。

庸随大楚皆萍浮,顾我不乐夫何求。

缅思六客同献酬,如挹韩众追浮丘。

人得石门山上住。

弟兄手脚无安措。

一日三时长厮觑。

厨里去。

搬柴运水投锅釜。

若劝同流疾作做。

心头一点你教误。

我待分明说一句。

从开悟。

天机不敢轻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