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龙吟·过黄河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译文

①昆仑:昆仑山,在今新疆。

②王:同“旺”。
③隆:盛。

④鼓: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

⑤汗漫:广阔无边。

⑥绵邈:广泛无边、广远。

⑦乘槎:《荆楚岁时纪》载:“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遇织女、牛郎之故事。

注释

①昆仑:昆仑山,在今新疆。

②王:同“旺”。
③隆:盛。

④鼓: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

⑤汗漫:广阔无边。

⑥绵邈:广泛无边、广远。

⑦乘槎:《荆楚岁时纪》载:“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遇织女、牛郎之故事。

赏析

上片落笔先写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写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六句写尽黄河声威。以下由写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黄河的声势象征了元朝的国势。当时正是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而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描写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写。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写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写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写“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诗人简介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17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

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平川月如霜,万马皆露宿。

思从六月师,关辅谈笑复。

那知二十年,秋风枯苜蓿!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日月任从愁里过,客尘常向静中参。

莫嗟黑发从头白,终见黄河到底清。

黄河啮小吴,天汉失龟鳖。

灵原潭下藕烂死,只有菖蒲不生节。

白马桥边迎送胡,冀州断道无来车。

新堤筑得高嵽嵲,旧堤杵声未可绝。

天口骈。

谈天衍。

雕龙奭。

炙毂过髡。

无限溪山画不如,特寻花竹到贫居。

相迎具茗凉堂上,独肯冲泥苦雨余。

伐病政思翻素问,论诗徒觉过黄初。

脱然百脉俱甦醒,药饵登已可疏。

拓地移屯过酒泉,第功图像上凌烟,事权皂纛兼黄钺,富贵金貂映玉蝉。

油筑球场飞騕褭,锦裁步障贮婵娟。

拥涂士女千层看,应记新丰旧少年。

茱萸堰在吴牛死,茱萸堰废吴牛闲。

吴牛闲,东南百货来如山。

我有潇湘泪,还供阊阖愁。

故人过我窗灯下,谓言客子宜悲秋。

往体格律乍相视,久矣揉练几百过。

不然何以解能云,是中不放客愁破。

文字能自达,何处有富贵。

莫爱离骚亡国音,学乎大雅则知未。

尽机不成瞎,按牛头吃草。

四七二三诸祖师,宝器持来成过咎。

过咎深,无处寻,天上人间同陆深。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

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

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温惠之德,社翟之衣。

行中采齐,礼无或过。

降于丹阶,有空有德。

委委蛇蛇,谁其似之。

酒醒。

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

人寂静。

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

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

展转无眠,粲枕冰冷。

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

风林曾语别,王舍此相逢。

净月常涵水,孤云易去峰。

供缘宾阁饮,耳界帝城钟,却举当年话,无言促麈松。

三月青春弹指过,九旬朱夏又从头。

茶抽雀舌郎忙摘,麦弄蝦须逐旋收。

炽然说法,声撼林丘。

晨露晞时桑柘,宿云敛处溪山,摩诘画图未卷,渊明农事初閒。

再来戴公宅,客过孝王家。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