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译文

①此诗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作,为《戏题仕女图》十一首中第一首。诗题取自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咏西施随范蠡乘船隐居事。舸(ge):船。

②倾城:始见于《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城覆邦国。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③弓藏:比喻功臣受害。《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大王。范蠡遂去(离开),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劝,终为越王害死。

④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注释

①此诗1653年(顺治十年)癸巳作,为《戏题仕女图》十一首中第一首。诗题取自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咏西施随范蠡乘船隐居事。舸(ge):船。

②倾城:始见于《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言女色之害足以倾城覆邦国。后多用“倾城”二字称誉美人。此称西施。

③弓藏:比喻功臣受害。《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大王。范蠡遂去(离开),自齐遗大夫(文)种书曰:“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劝,终为越王害死。

④鸱(chi)夷:原意为皮制的袋。此处指范蠡的别号。《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赏析

历代咏西施的诗,或将她视为以色媚主,使吴王招致亡国杀身之祸的“尤物”,或将她视为灭吴的第一功臣。这首诗却别出新意,揭露了统治者擅权负义的丑恶行径,称颂了西施的远见卓识。据《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被俘后,范蠡用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吴王放越王回国,并使吴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得以灭吴,重建霸业。

  首句“计已行”三字,肯定了这一策略已获成功。毫无疑问,西施在实现“霸越亡吴”的谋略方面功不可没,越国对她本该论功行赏。

  第二句诗也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又故意设问启人深思:她究竟该得到何种奖赏呢?这一问,使诗显出了曲折,也在读者脑海中掀起了波澜。

  第三、四两句回答了这一问题,同时也点了题。“西施为越苎萝村西鬻薪之女”,传说勾践携西施归越后,越王夫人暗中派人将她沉尸江底,一说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诗人更相信后说。为什么呢?“西施亦有弓藏惧”一句,可谓独具慧眼,一语破的。“亦有”与下句的“不独”互文对照,更说明在诗人看来,西施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女子,当她牺牲自身拯救了沦亡的祖国后,必然会像范蠡一样具有先见之明,洞察越王的奸恶,也必然会怀着与范蠡 一样的“弓藏惧”作出变名易姓、浪迹江湖的抉择,以免功高震主,成为统治者权力私欲的受害者。这首诗突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女人误国的“祸水”观,史识深刻,感慨深婉,行文曲折,体现出“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赵翼)的艺术特色。

诗人简介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3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十一十二,无处回避。

十四十五,充塞寰宇。

者边那边,或去或住。

一箭上红心,黄金如粪土。

新符旧历。

交割新年余七日。

谁识春华。

元住东川太守家。

一年一曲。

拟尽形容无可祝。

愿似庭梅。

长向春风伴斗魁。

摩耶昔产一声铁,无可名之名悉达。

拟铁金躯铸不成,无端铸成一大错。

错错,至今累我东土人,年年转洗转埃尘。

邂逅一杯酒,东风柳絮天。

少无福。

早孤独。

憔翟一身无告嘱。

日常思。

日常思。

此事分明,皇天便得知。

见远促。

见远促。

侍来偏亲增汝禄。

孝心推。

孝心推。

致感神明,洪喜得共随。

坤德直方,博厚无疆。

秉险得一,静而有常。

实藏以发,乃育百昌。

肃祗禅祭,锡祉穰穰。

叩槛出鱼鳖,诗成一笑粲。

春风汶水温,晓日徂徕寒。

之子衔病归,请予闻一言。

予知去病术,为子陈大端。

予尝学圣人,试将道比论。

道病非一日,善翳惟孔韩。

常罚绝于周,孔笔诛其奸。

春秋十二经。

王道复全完。

佛老炽于唐,韩刀断其根。

原道千馀言,生民复眠餐。

道病由有弊,邪伪容其间。

身病由有隙,风邪来相干。

子欲治斯道,绝敞道乃存。

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

此理近古翳,吾言有本原。

新如月出初三夜,清似茶烹第一泉。

蛩声千里暮,雁影一天秋。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老人气衰,饮食无几。

食肉不消,食菜寡味。

柳槌石钵,煎以蜜水。

便口利喉,调养肺胃。

烟漠漠。

醉里看春都错。

过了清明迟一著。

牡丹重约摸。

晓日渐明檐角。

天与芳辰难却。

驻得韶华元有药。

桃源谁共约。

主中主,无相光中施法雨。

醍醐一味灌群机,皆入无为涅磐宇。

昨夜报春来,的皪岭梅开雪。

携手玉人同赏,比看谁奇绝。

阑干倚遍忆多情,怕角声呜咽。

与折一枝斜戴,衬鬓云梳月。

八裔皆水,此一会同。

沄沄天墟,洞荡洪濛。

至哉维坎,不有斯功。

所秩伊何,黄流山中。

一冬二冬,你侬我侬。

暗中偷笑,当面脱空。

虽是寻常茶饭,谁知米裹有虫。

岂不见南泉道夜来好风,吹折门前一枝松。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木平搬土,石霜泥壁。

范山断足,仰山作息。

澄翠门下,朝朝入室。

如上所供,并皆诣实。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