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咏山泉 / 山中流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译文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你是否看见,也不在乎你是否看见)(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注释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你是否看见,也不在乎你是否看见)(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

诗人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 177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一作赴岭表,过金陵蒋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

独望钟山唤宝公,林间白塔如孤鹤。

宝公骨冷唤不闻,却有老泉来唤人。

电眸虎齿霹雳舌,为子吹散千峰云。

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

他年若画蒋山图,为作泉公唤居士。

一点郎星光彻晓。

许大乾坤,难著经纶手。

拂袖归来应自笑。

山翁偏爱林泉好。

庭下儿孙歌寿酒。

不献蟠桃,不数安期枣。

且喜今朝云出岫。

定知霖雨苍生早。

年不践匡庐径,读画因君系梦思。

饷我新泉分瀑布,瀹将春茗助敲诗。

清流合让支筇客,辟地须寻面壁师。

安得草堂容设榻,一瓯睡足日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