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游黄檗山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赏析

这首诗作于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期间。黄蘖山的地点据旧注说在“吴兴府城”(今浙江吴兴)附近,这不足为信。因为诗中称“闽云连越边”,是在今福建和浙江交界之地,而吴兴则在江浙二省交界处,古人称之为“吴地”,与诗的地望不符。按:《宋书·谢方明传》记谢方明在东晋末孙恩、卢循起义中,从浙东取道“黄蘖峤”经今江西一带,逃到建康。可见“黄蘖峤”在今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这地方离江淹被贬的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不远。此诗当是被贬在建安吴兴后作。此诗写作时间,当比《渡泉峤道出诸山之顶》、《迁阳亭》诸作稍晚。这时他的心情已较迁谪之初稍为平静,所以不像那些诗有明显的怨愤之情而倾向于游仙诗的情调。

  江淹的诗风在南朝比较特殊,他的诗一般较具古气,和谢朓、沈约为代表的永明诗人不同。但较之刘宋初年的谢灵运、颜延之又显得略见平易。但他有一些写景诗则用了一些古奥的辞语,似与谢灵运、鲍照等人相近。这首《游黄蘖山》亦属此类。诗中“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二句就很古奥费解。“残杌”当指枝叶已尽的枯树干,“廧崒”据余冠英先生说:“疑‘廧’作‘崷’,‘崷崒’,高峻貌”(《汉魏六朝诗选》)。这两句是借此形容黄蘖山是一个人迹罕到的险僻幽静之地。从全诗看来,作者是到了一个高峻的深山之中,为那里的景色所打动而兴起了求仙的想法。在诗中,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这“金”、“铜”都是形容南方闽、赣诸省山区的红黄色土壤,“金峰亏日”、“铜石临天”无非形容山石的高峻。“阳岫”、“阴溪”则写面临日光的山峰和背阴的溪谷。山峰在日光下五色缤纷,而溪谷中又有泉水喷流,这一景色也引人入胜。“残杌”两句既写出了这里的偏僻,因此“禽鸣”、“猿啸”二句更突出了深山的特点。这两句诗原是化用鲍照《登庐山望石门》中的“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二句。但江淹这两句所展现的景色与鲍诗颇为不同。“鸡鸣清涧中”仍为人境,只是高山中才为猿猴所居的深山。因为这是庐山,而江淹所写的黄蘖山则不同,在当时,这里是人口稀少的深山。所以这两句诗虽有禽鸣、猿啸,却适见其僻静。正因为这黄蘖山是如此幽僻、险峻之处,就自然而然地给人以一种幻觉即这里是神仙出没之处。因为从西汉司马相如以来,人们总以为神仙是居“山泽间”的。因为想到神仙,作者又联想起了历史上秦皇、汉武这些曾热衷于求仙的帝王。作者说这些人“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似乎这些威震一时的帝王尚且求仙,自己当然更有理由持这种观念了。

  当然,秦皇、汉武求仙,到头来仍不免一死。求仙的无成,江淹当然不是不知道。他所以要求仙,和他早期的不得志有关。无可否认的是,在江淹的诗文中,有不少篇讲到过求仙,如《丹砂可学赋》、《赠炼丹法和殷长史》和《与交友论隐书》等。这是因为江淹在当时虽对仕途颇有企冀,但又备受压抑,颇知官场的险恶。特别是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他深知景素的密谋,屡谏不听,未免产生悲观,而幻想在求仙中找寻解脱。这种情绪,早在贬官以前就有所表现,而谪居建安吴兴以后之作像《采石上菖蒲》等作,亦然如此。但当齐高帝萧道成掌握政权,并拔他为自己的参军,并委以重任之后,这种游仙之作就很少出现了。

  江淹这首诗的风格,是继承了元嘉诗人颜延之、谢灵运“极貌写物”的传统,而且在写景时,又并有鲍照那种“不避险仄”的作风。所以风格显得还较古朴。但这种诗风发展到江淹已近尾声,到了齐代永明(483-493)年间,初开唐音的谢朓等人出来,诗风为之一变。于是就有了江淹“才尽”的故事。其实所谓“才尽”并非指他真的不能写作,而是他那种奇险古奥的诗体,已不再适合当时文坛的风气。当然,从江淹自身来说,入齐以后,他在仕途上日益显贵,不再呕心镂骨于文艺创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诗人简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131篇诗文

诗文推荐

赢得工夫看好山,吟魂飞不到人间,白云本是无心物,才得身高便可攀。

入南京。

赴蓬瀛。

显出王风九转成。

超然得上升。

宠何荣。

辱何惊。

三髻山侗绝利名。

何愁性不灵。

归梦迢迢。

分明曾见,舞遍云韶。

解道相思,愁宽金钏,瘦损宫腰。

觉来情绪无聊。

正戌角、声翻丽谯。

楚塞山长,巫阳人远,斗帐香消。

池开口镜奁,山耸青螺髻。

急著眼来看,不得作境会。

觌体全彰解脱门,一蹭牢关百杂碎。

五峰门下,百种全无。

僧床迫窄,堂供萧疏。

脚下踏著底,破砖头碎瓦砾。

面前撞见底,王獦獠李麻胡。

恁麽薄福住山,真个辜负老胡。

然松煮鼎山泉冽,松旗一水分优劣。

凤饼推开雪照人,花瓷啜罢甘潮舌。

大刘谈天紫髯张,小刘逃禅清兴长。

会须酌此同翱翔,或凌刚风九天上,或泛弱水三山傍。

久免台阶重,频迁郡守优。

朱轮真冒宠,白发自惊秋。

事往情多感,年衰气失遒。

徘徊河里望,凋落汉庭游,俚曲聊成唱,真筌不暇搜。

空思益者友,安议赋家流。

心町都遗跡,辞林幸见庥。

丰谣连井甸,华札满轻邮。

已许琼为报,何妨漆更投。

济川毋谑我,归梦在渔舟。

翠盆红药护觥筹。

风物似扬州。

春事一声杜宇,人生能几狐裘。

有山可买,有书可读,不愿封留。

一任东风辇路,群公苍佩鸣_。

宝月惊尘堕晓。

愁锁空枝斜照。

古苔几点露萤小。

销减秋光旋少。

佩丸尚忆春酥袅。

故人老。

断香忍和泪痕扫。

魂返东篱梦窅。

有限形躯,无涯火院,刹那催促光阴。

想人生、有似当风烛,整日家、昼忙夜惊。

有等愚迷,千思万想,家缘逼迫浑沉。

爱子怜妻,被冤家、系缆萦身。

猛悟回头,名缰割断,恩山推倒重重。

将爱海跳出,清闲乐道逍遥,半张纸,一张琴。

土榻安眠,牢拴意马,莫教斗乱身心。

慧剑挥时,斩群魔、万神自宁。

二*相交,龙奔虎走,金乌玉兔相迎。

入玉炉、金鼎丹砂,炼阳神、出朝玉京。

此个家风,冰清玉洁,点头多谢知音。

欲要成双全后,价值千金。

暖波印日,倒秀影秦山,晓鬟梳洗。

步帷艳绮。

正梁园未雪,海棠犹睡。

藉绿盛红,怕委天香到地。

画船系。

舞西湖暗黄,虹卧新霁。

天梦春枕被。

和凤筑东风,宴歌曲水。

海宫对起。

灿骊光乍湿,杏梁云气。

夜色瑶台,禁蜡初传翡翠。

唤春醉。

问人间、几番桃李。

明发大琛山,龟峰引颈来对面。

亭午过戈阳,龟峰缩头不相见。

绿毛蒙茸净如染,紫壳轮囷有班点。

不知七十二钻神不神,桃花市里看最真。

湖中之山兮波上青,桂飒飒兮雨冥冥。

君归兮春早,满山兮碧草。

晨舂暮汲兮心何求,涧户岩扉兮身自老。

东岭西峰兮同白云,鸡鸣犬吠兮时相闻。

幽芳媚景兮当嘉月,践石扪萝兮恣超忽。

空山寂寂兮颍阳人,旦夕孤云随一身。

当年携手,是处成双,无人不羡。

自间阻、五年也,一梦拥、娇娇粉面。

柳眉轻扫,杏腮微拂,依前双靥。

盛睡里、起来寻觅,却眼前不见。

海上名山谁作邻,数峰高起自为群。

林明夜见水底日,浪动暮疑岩下云。

渺渺乾坤何处辨,迢迢齐楚此中分。

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十四改。

不到施黔不见山。

观天能尽,向三山四海,氤氲风*。

金木玄冥,云聚一时,六卦火记潜进。

七返功宜紧炼,丹质蕙兰香阵。

到此鬼神钦,不许三尸亲近。

尘情碎为残粉。

泼无明恚火,翻作冷烬。

智藏挥开神耀,占上清选院。

名科精俊。

实相峥嵘,障步虚际,烂霞光衬。

体显九阳,腾出尘堪信。

春秋七*,江湖万里。

老子阅人多矣。

两朝名胜一囊诗,道浑似、当时袁李。

红尘陌上,白云堆里。

扰扰浮生行止。

我非燕颔虎头人,但诗圣

予过庐山下,云物腾涌,默有祷焉。

未午,众峰凛然,故作是诗。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白发星星,骨癯气清。

雪浸山嵂屼,秋在水渟泓。

流琥珀兮涧松老,射珊瑚而波月明。

影落大千去也,何妨触处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