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临平泊舟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夏夜泊舟所见的景色,境界阔大,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作客他乡时的那种孤独寂寞, 相当敏感,对身边的防范和感应都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柳阴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船篷,带给人丝丝的凉意。这句写出了诗人在船篷中,却明显感觉到外面的湖影水气带给自己的凉意。 后面两句说月光被摇碎,让人心酸不已。对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理想,或者思念。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

  夏夜中的凉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这时诗人走出船篷来“寻凉”了:“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诗人见到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闻到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感到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短短两句诗写出了三种感觉,相互作用,“月光”、“风露”、“荷香”,都是使人心生凉意的事物,放在一起,营造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怕的“清凉世界”。“万顷”、“一天”对仗工整,境界空旷悠远。

诗人简介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红锦障泥杏叶鞯。

解鞍呼渡忆当年。

马骄不肯上航船。

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断姜田。

临平风物故依然。

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

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

介立实吾弟,济时肯杀身。

物白讳受玷,行高无污真。

得罪永泰末,放之五溪滨。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

一失不足伤,念子孰自珍。

泊舟楚宫岸,恋阙浩酸辛。

除名配清江,厥土巫峡邻。

登陆将首途,笔札枉所申。

归朝跼病肺,叙旧思重陈。

春风洪涛壮,谷转颇弥旬。

我能泛中流,搪突鼍獭瞋.长年已省柁,慰此贞良臣。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

成化壬辰,予过徐,放舟洪下,畏险岸行,偶见此字,尝为诗纪之。

又八年庚子,予与洗马罗君明仲校文南畿归,工部主事尹廷用实理洪事,邀坐苏墨亭,则此石已为君所伐致,置之亭壁矣。

因与明仲各赋一诗遗尹君,留之亭中。

九月望日。

我昔彭城初泊舟,岸行百步观洪流。

手披荒藓看古石,上有坡翁旧时刻。

沙冲水啮四百年,字画半灭风神全。

我行见此三叹息,此物乃在风尘间。

冬曹尹君真好事,自扫巉岩凿苍翠。

山灵助喜河伯愁,白日骊珠照平地。

孤亭素壁高巃嵸,登堂见字如见翁。

山人在前僧在后,尚忆扁舟游月中。

崖端刻颂唐宗业,水底沉碑杜预功。

直将谈笑为故事,似与百战争豪雄。

高才直节古今少,片石价比千金同。

由来一代不几见,况我异世怀高踪。

凭君一拓数千本,遍使四海扬清风。

五湖大浪如银山,问君西游何当还。

以手抚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

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

屏风九叠云锦张,千峰如连环。

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

飞空结楼台,动影袅窕冲融间。

沛然乘天游,下看尘世悲人寰。

泊舟浔阳郭,去去翔寥廓。

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乐。

分合老西秦,年年梦白蘋.曾为洞庭客,还送洞庭人。

语别惜残夜,思归愁见春。

遥知泊舟处,沙月自相亲。

取日虞渊战临平,鼓起金山麾伏兵。

既不画此背嵬军阵形,国容貂蝉佩葱珩,军容金甲马朱缨。

又不画此生面真仪刑,昔王不肯专枢庭。

清凉居士以自名,散遗万骑还屯营。

独控长耳游林坰,林间坐石樵叟争。

不无醉尉呵夜行,孰识朱门抗旄旌。

王孙妙年万事轻,欲蹈箕颍遗浮荣。

龚侯淡墨胜丹青,作此灞桥风雪征。

龙变不测人中英,谛观岂是寒书生。

丈夫出处吾能评,不可长剑即短檠。

得时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贞。

叶叶用意何峥嵘,大司马侃孙渊明。

野鹰来,雄雉走。

苍茫荒榛下,毰毸大如斗。

鹰来萧萧风雨寒,壮士台中一挥肘。

台高百尺临平川,山中放火秋草乾。

雉肥兔饱走不去,野鹰飞下风萧然。

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

高台不可见,况复呼鹰子。

长歌野鹰来,当年落谁耳。

父生已不武,子立又不强。

北兵果南下,扰扰如驱羊。

鹰来野雉何暇走,束缚笼中安得翔。

可怜野雉亦有爪,两手捽鹰犹可伤。

临平石鼓不自鸣,直待蜀桐鱼作形。

陈仓石鼓载文字,徒有鼓形无鼓声。

夏盖之石或自鸣,盖石一鸣三吴兵。

呜呼!

三吴十年厌干橹,不缘夏盖鸣石鼓。

昔闻董糟丘,尝为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

人见二子不可见,唯有杰句挂余心肺烂烂珊瑚钩。

长安风沙住不得,南归再卧苏台秋。

泊舟济阳城,买酒销客愁。

登楼拜先生,进爵浇黄流。

知章不语先生笑,飞花乱扑过楼头。

金陵更无凤凰游,岳阳莫将黄鹤留。

乡关浮云蔽落日,题诗却寄施湖州。

余为先生牛马走,湖州乃是贺老俦。

西塞山,杜若洲,与尔相期钓鳌去,千年江海同悠悠。

忆昔临平山下过。

无数荷花,照水无纤。

短艇直疑天上坐。

醉眠花里香无那。

雨浥红妆娇娜娜。

脉脉含情,欲向风前破。

莫道晚来风景可。

青房著子千千颗。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

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

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

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吹铁笛,鸣金鼓。

丝玉脍,倾香醑。

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

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

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好风吹皱玉龙鳞。

飞雪点吟身。

南明古色供诗眼,缆扁舟、鸥鹭相亲。

邂逅希颜公子,留连访戴山人。

环中天地一壶春。

深锁碧窗云。

步虚声度迎仙引,小屏空、唤醒梅魂。

且向花边听雨,不知松外敲门。

秋意满江湖,雨轻风熟,上水扁舟片帆速。

远山低岸,贪看浅红深绿。

不知回柁尾,沧湾宿。

推枕起来,举杯相属。

休叹风尘为微禄。

几年行路,但觉登临不足。

且翻楚调入,清江曲。

庐山高哉几千仞兮,根盘几百里,◇然屹立乎长江。

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里兮,洪涛巨浪日夕相舂撞。

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远望兮,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厖。

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谾。

千岩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

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雪洒石矼。

仙翁释子亦往往而逢兮,吾尝恶其学幻而言哤。

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锺暮鼓杳霭罗幡幢。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风吹露湿香涧谷,时有白鹤飞来双。

幽寻远去不可极,便欲绝世遗纷痝。

羡君买田筑室老其下,插秧盈畴兮酿酒盈缸。

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

君怀磊砢有至宝,世俗不辨◇与玒。

策名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

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其气兀硉何由降。

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年来如抛梭,不老应不得。

(以下见《纪事》)。

花眼绽红斟酒看,药心抽绿带烟锄。

(赠友人下第闲居)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

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

烟黏薜荔龙须软,雨压芭蕉凤翅垂。

(二联并百韵,山居诗所存,不见其全)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见《说郛》)。

锄药顾老叟,焚香呼小青。

(见陈继儒《珍珠船》)遗却白鸡呼喌喌。

(见《野客丛谈》)。

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

(寺宿为五通所挠作。

以下见《海录碎事》)天边有仙药,为我补三关。

世人谁不爱年长,所欲皆非保命方。

但看日及花,惟是朝可怜。

(《槿花》)。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

(赠临平湖主人)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

(《赠盐官主人》)一言感著热铁心,为人剑下偷青娥。

(《老侠词》)青鬓丈人不识愁。

海山翠叠。

夕阳殷雨云堆雪。

鹧鸪声里蛮花发。

我共扁舟,江上两萍叶。

东风落酒愁难说。

谁教春梦分胡越。

碧城芳草应销歇。

曾识刘郎,惟有半弯月。

试向昆明问劫灰,几看麋上苏台。

閒中历日生青草,梦里乾坤化大块。

塞雁南归春又去,江潮东下暮还来。

临平山尽啼鹃歇,可是征人唤不回。

彩舟双橹。

六月临平路。

小雨轻风消晚暑。

绕岸荷花无数。

玉人璨枕方床。

遥知待月西厢。

昨夜有情风月,今宵特地凄凉。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

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

不学鸳鸯老。

回首临平道。

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