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早秋山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译文

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注释

⑴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⑵树凋:树叶凋落。

⑶叶干:叶子干枯。

⑷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机虑:犹思虑。静:一作“息”。

赏析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背景

根据诗题,此诗所写季节是秋天,地点似在长安鄠郊(今陕西户县),具体作年不详,约在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至开成五年(840年)之间。

诗人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90篇诗文

诗文推荐

峰势欲开树为遮,崔鬼画态间槎枒。

本来枫(木解)经霜染,错认夕阳一片霞。

秋山骨瘦,秋水神清。

岩松寒更翠,澗月夜还明。

灵然曲木坐不语,四海九州俱太平。

蓝案环吏牍,朱墨勘舛差。

自公借隙光,书函眩眼花。

千里有命驾,同心乐无涯,秋空霜月明,秋山云气佳。

留连忽重阳,列坐粲九华。

良会不可失,醉酣整乌纱。

我爱山居好,乾坤自在身,林泉睎隐士,风月谥閒人。

村酿添春困,庖蔬胜鼎珍。

几携蓑笠去,保社在鸥津。

心不自心始是心,眼不见眼始是眼。

堂堂无影迹,历历绝思惟。

明满环中,兔怀夜月。

翠横海上,犀晕秋山。

直须及尽玄微,始解承当底事。

宁辞园令秩,不改渊明调。

解印无与言,见山始一笑。

幽人还绝境,谁道苦奔峭。

随云剩渡溪,出门更垂钓。

吾庐青霞里,窗树玄猿啸。

微月清风来,方知散发妙。

丘壑趣如此,暮年始栖偃。

赖遇无心云,不笑归来晚。

鸣鸠拂红枝,初服傍清畎。

昨日山僧来,犹嫌嘉遁浅。

托君紫阳家,路灭心更远。

梯云创其居,抱犊上绝巘.杏田溪一曲,霞境峰几转。

路石挂飞泉,谢公应在眼。

愿言携手去,采药长不返。

我不识华阳彭炼师,见画云山想句曲。

数峰冥色入遥浦,六月泉声动虚谷。

紫霞楼观当落日,似有幡幢出林木。

海边鳌首戴云红,天际蛾眉拂秋绿。

昔闻天台雁荡相钩连,云气来往驾飞仙。

断桥溪涧路如棘,嗟尔策蹇归何年。

秋风湖曲波如烟,我思东泛吴江船。

买鱼沽酒绿荷渚,吹笛夜下松门前。

便寻炼师觅玄鹤,却访华阳窥洞天。

远山近山翠浪倾,爱此万叠秋初晴。

已多浮云岩下宿,只有暮霭空中生。

草树纷纷纵复横,风回落叶填涧坑。

哀猿啼处日将暝,谷口不见樵夫行。

重洲复渚望不极,渔舟独出沙鸥惊。

三山二水昔人句,仿佛当时登石城。

何如攒蹙寻丈里,一目千里当前呈。

画家意匠劳经营,墨气浓淡皆有情。

平生见此真有几,不负长安许道宁。

残山岂合推马远,寒林亦宜矜李成。

世间神品吾所遇,沈老旧藏高克明。

二图作配实相称,品格岂待宣和评。

呜呼!

人言名画真是名,一笑顿觉千金轻。

霜落秋山枫树红。

茅檐直面列诸峰。

上人竟日观心坐,粥饭遥凭别寺钟。

霞下天垂宇,倚阑干、月华都在,大明生处。

扶木元高三千丈,不分闲云无数。

谩转却、人间朝暮。

万古兴亡心一寸,只涓涓、日夜随流注。

奈与世,不同趣。

齐封冀甸今何许。

百年间、欲招不住,欲推不去。

闸断河流障海水,未放游鱼甫甫。

叹多少、英雄尘土。

挟客凭高西风外,问举头、还见南山否。

花烂熳,草蕃蔗。

霜缣写病姿,寒木得春迟。

山居自肯束三篾,尘立每烦颦两眉。

牛头不懒,虎头不痴,个事十成还自知。

饭塞饥肠衣补破,不妨唧溜出家儿。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

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

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

负气争权事可悲,金貂绣轂尽何之,唯闻野棘盘荒冢,只见空陵叠坏碑。

灯暗竹堂行道夜。

烟昏石窟坐禅时。

怡然自得真栖处,何用经营别路岐。

常人厌寂寥,隐士畏喧杂。

山居主人百好无,终日哦诗增长书合。

我本山中人,心事亦颇合。

杖藜约客行幽深,来扣吟扉坐陈榻。

不叙寒暄说晚唐,满座春风屡倾榼。

霜晴沙路软如泥,谷鸟相呼声自答。

花时不饮空白头,世味由来如嚼蜡。

只怜无梦化作蝴蝶飞,绕尽百花深处日千匝。

十年目断鲸波阔。

万里相逢歌怨咽。

髻鬟春雾翠微重,眉黛秋山烟雨抹。

小槽旋滴真珠滑。

断送一生花十八。

醉中扶上木肠儿,酒醒梦回空对月。

三年三中秋,月作一样奇。

清贫不设客,老倦不吟诗。

今年更凄凉,儿孙锁秋闱。

独坐南窗下,兀兀如孤罴。

迫思欢娱地,无如少壮时,尚记壬辰岁,鹤山靖州归。

八月十五夜,月华散前墀。

诸父秋山阁,群从幽芳池。

赋诗各分韵,醉墨纷淋漓。

鹤山读我句,终夜相嗟咨。

明朝操纸来,倾倒里中儿。

一往三十载,坐念心生悲。

前辈已凋谢,诸兄亦无遗。

奇孤一身在,流落天之涯。

明月如昨日,而我鬓成丝。

天人固异分,何烦涕交颐。

冬日山居好,尤於老叟便,年衰催酿酒,骨冷早装绵。

著帽来梅下,扶舆到雪边。

兴来聊复尔,微倦自高眠。

山居速化植秋荻,孙家种木惟种德。

一朝仙籍浮桂香,昔笑其迂今改色。

邻翁笞儿乞条枚,条枚不惜莫浪栽。

君不见天街十二绿槐满,独有城东之槐应三台。

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

白云天远重重恨,黄草烟深淅淅风。

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屋头藓树蜕鸣蛩,池上沟泉凿石通。

香老蒲花春洞影,凉生槲叶午窗风。

泥瓶开酒留樵客。

篛笠穿云访药翁。

虽是一贫清似水,定无徭役到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