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译文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

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注释

⑴冷烛无烟绿蜡干:绿蜡形容芭蕉的心,叶子卷卷的未曾展开,像绿色的蜡烛一样,但是不能点,不生烟。

⑵缄(jiān):量词。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书札:即书信。

赏析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钱珝这首《未展芭蕉》就是运用联想的杰作。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显示出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  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常象征着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不相连属,但又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想法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但不难推想领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写出了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诗人简介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身兮芭蕉,口兮葛藤。

雪乞人天饭,光传佛祖灯。

机活作春像,念冷摩风棱。

金针玉线兮,谁我绳绳。

夜静忽疑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

(《宿僧房》,见《诗式》)。

江湖之秋,清入双眸。

草木之春,温生两唇。

髑髅眉底自照眼,赤肉团上无位人。

门门得用,薄艺随身。

观身因缘,芭蕉不坚。

悟世幻化,木槿之谢。

舒丛林之气兮时节长春,分密室之灯兮光明不夜。

应物现形,见闻闲暇。

六月连三伏,人间似焰炉。

依稀寒水玉,仿佛冷秋菰。

修竹芭蕉入画图。

云峰咫尺。

竹静芭蕉静。

鹤绕苍苔行又立。

不见高堂素壁。

簿书*骑匆匆。

暂时留住衰翁。

一片归心难画,野亭绣水秋风。

今日思兄弟,江东望浙东。

别离无奈久。

书札且频通。

雨泾芭蕉碧,风乾薜荔红。

窗前翠影湿芭蕉。

雨潇潇。

思无聊。

梦入故园,山水碧迢迢。

依旧当年行乐地,香径杳,绿苔饶。

沉香火底坐吹萧。

忆妖娆。

想风标。

同步芙蓉,花畔赤阑桥。

渔唱一声惊梦觉,无觅处,不堪招。

红芭蕉映黑牵牛。

并倚香肩颜斗玉。

鬓角参差,分映芭蕉绿。

厌见兵戈争鼎足。

寻芳共把遗编躅。

闺阁风流谁可续。

沈想清标,合贮黄金屋。

江左百年传旧俗。

后宫只解呈新曲。

昨夜金风,黄叶乱飘阶下。

听窗前、芭蕉雨打。

触处池塘,睹风荷凋谢。

景色凄凉,总闲却、舞台歌榭。

独倚阑干,惟有木犀幽雅。

吐清香、胜如兰麝。

似金垒妆成,想丹青难画。

纤手折来,胆瓶中、一枝潇洒。

人随社节去匆匆。

此恨几时穷。

阳台寂寞,巫山凄惨,云雨成空。

芭蕉密处窗儿下,冷落旧香中。

黄昏静也,蛩声满院,明月清风。

有拄杖与拄杖,击木无声。

无拄杖夺拄杖,敲空作响。

还见芭蕉和尚麽,莫妄想。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

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

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

聚复散,真珠碎。

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

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

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天低日暮。

清商一曲行人住。

著人意态如飞絮。

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

朝期暮约浑无据。

同心结尽千千缕。

今宵魂梦知何处。

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阊阖天门,芙蓉春殿,几年目断鸡翘。

短蓬秋鬓,端幸倚琼瑶。

南圃花边小院,西湖畔、云底双桥。

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

明朝。

那可望,旗亭烟草,柳渡寒潮。

但万户千门,恨客歌樵。

戏彩光浮衮绣,听鸣珂、响逼云霄。

应回首,绮裘醉客,还是独吹箫。

花开来里,花谢也里。

虚皇清晏仙班朝,宝花随现非根苗。

璆林瑶要地振灵响,飞彩灿蒨辉苍霄。

下怜人宇厌凡卉,特许福地生芳条。

细看纤洁谢丹粉,仿像翠鬓木珠翘。

移来泉石助萧爽,暗麝不必絺衣飘。

玉簪失素萱让叶,倚墙岂独麾芭蕉。

玉簪叶趁芭蕉大。

低映阶墀高映座。

雨来时节一般鸣,点点声声要磨和。

芭蕉重被风吹破。

狼藉玉簪看又过。

萧骚长与两相宜,赖有竹君三五

拄杖子,最超绝。

到头到尾黑鳞皴,凛凛风生坚似铁。

同我行,共我歇。

恣纵横,任拖拽。

搅动碧潭龙,打落天边月。

有时拄到千峰顶,千峰万峰俱迸裂。

有时攛入荒草中,潜藏影迹难别辊。

芭蕉有屈无人雪,大随提起重漏泄。

而今老大懒扶持,信手拗来成两橛。

百濯香残恨未消。

万绪千丝,莲藕芭蕉。

临岐犹自说前时,轻翦乌云解翠翘。

雨意重来风已飘。

南陌行人折柳条。

此间无计可留连,枕上今宵。

马上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