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①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②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这两句是说,当一个人高远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时候,谁能晓得他有坚贞的品质呢?
③弱干、纤茎: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④何当:何日。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无盖地”的意思。
①这两句是说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
②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这两句是说,当一个人高远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时候,谁能晓得他有坚贞的品质呢?
③弱干、纤茎: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④何当:何日。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无盖地”的意思。
王桂阳可能就是当时的桂阳郡太守王嵘。吴均又有《赠王桂阳别诗三首》,其中说王桂阳“高华积海外,名实满山东。自有五都相,非无四世公。”可见王的地位很高,又有“愿持鹪鹩羽,岁暮依梧桐”等语,说明吴均颇有依附于他的打算。从这种关系推断,这首诗很可能是他的自荐之作。
自荐的诗很难写,自誉过高,未免有夸言干乞之嫌,因而吴均这里避开了正面的自我标榜,全以松作比喻。松树虽可长成参天的大材,但初生之时不过数寸而已,甚至会被杂草埋没,人们不知道它拔地千丈、笼聚云气的壮志,怎么会明白它具有傲霜斗雪的气骨呢!前四句显然以初生之松比喻自己的沉沦下僚、未见器重,而借形容松树的性格,表明自己高远的志向、坚贞的品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二句,更说小松枝干嫩弱,易被摧残,喻自己身处下位,易遭人欺凌与忽视,委婉地表达了向王桂阳求助的意图。最后两句则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抱负,他说:当幼松一旦长成数千尺的大树,则可笼云覆月,庇护众生,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一朝出人头地,就可建功立业、大济苍生,至于到那时不会忘记王桂阳的知遇之恩,也是不消说的,“为君”二字,便含有此意。
这首诗通篇用比体,托物言志,句句写松,却句句落实到人,“数寸”、“草所没”、“弱干”、“纤茎”诸语,极说幼松之弱小易欺;“笼云”、“负霜”、“千尺”、“覆明月”诸语,则极言松的前程远大。两者对照鲜明,使读之者既痛惜于诗人的怀才不遇,又凛然不敢对诗人少存轻忽。虽是自荐之诗,气格却绝不卑下,这是诗品,也是吴均的人品。
吴均的诗已开唐律之先河,元陈绎曾的《诗谱》就在“律体”中列有吴均之名,并以为他与沈约诸人是“律诗之源,而尤近古者’,即此便可说明他在近体诗形成中的作用了。如这一首诗,其音调虽未完全合律,然已颇有律诗的章法,中两联为对句,也合乎律诗的规律,这正是由古诗向律体过渡的形态。
君不见上公之鼎烹养牛,高足巨耳谁与俦。
又不见便便瓦釜煮黄独,媚此枵然转雷腹。
养牛大嚼良快意,老儒那月王侯鼻。
黄独饱火正可怜,自捉长才宁用钱。
太希先,阿坰赠君北湖歙州钵,天遣吾人个中活。
撑肠等取一生足,养牛何曾异黄独。
要须以铁为脊梁,才可提渠示诸方。
应笑连床并头颅,五更戢戢听木鱼。
太希先,尔时勿作随堂解,真是穷年粥饭债。
羁臣白发无住著,瀹腐舂陈俱未错。
客来摩挲浑不嗔,慎勿角吾红麒麟。
南徐祖令侬自知,雪打西庵尝豆糜。
苞枿矣i,惟恨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
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声慑燕然,势压横山,镇西名重榆塞。
干霄百雉朱阑下,极目长河如带。
玉垒凉生过雨,帘卷晴岚凝黛。
有城头、钟鼓连云,殷春雷天外。
长啸。
畴昔驰边骑。
听陇底鸣笳,风搴双旆。
霜髯飞将曾百战,欲掳名王朝帝。
锦带吴钩未解,谁识凭栏深意。
空沙场,牧马萧萧晚无际。
江上云气黑,gg山昨夜雷。
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麹生住相近,言语阻且乖。
卧疾不见人,午时门始开。
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昨叹携手迟,未尽平生怀。
爱君有佳句,一日吟几回。